首页 理论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常行为规范是对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切实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以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日常行为规范是一项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奠基工程。因此,贯彻规范,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既是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现代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这就要切实加强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对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与内容

(一)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

日常行为规范是对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日常行为是指经常涉及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全部。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德育教育应从养成教育入手。小学养成教育的依据和目标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既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这个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学会用这些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觉性,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包括的内容很多,对小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规范内容明确,从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使学生言行有所遵循,教师进行教育训练和检查考核有所依据,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略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致使一些中小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忘记了社会公德修养。究其原因,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切实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以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未来社会主义公民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日常行为规范是一项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奠基工程。日常行为规范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绳,日常行为不等同于道德行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只包括遵守国民公德、社会公德以及遵守法制所要求的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内容。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而规范则规定了一个“下限”,是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期”,失去了这一教育良机再重新培养,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贯彻规范,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既是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传统道德有了新的表述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此,教育部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对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由于日常生活的多样性,需要规范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所要遵循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概括,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蓝本,内容如下:

相关链接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指养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而言。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的最“实”的基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日常行为习惯,必须经过长期反复教育、训练才能养成。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形成行为习惯的规律,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必须遵循关键期、差异性、一致性、整体性等原则,积极科学地开展教育训练。小学生正是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班主任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各种途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形式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一)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途径

1.品德课程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它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所包含的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一般是由班主任担任,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规范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训练活动。

2.各科教学

教学具有教育性,各科教学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一条最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本身对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民主和有效的教学形式既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积极参与,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等,这些本身就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内容。此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内容十分丰富,与各学科的内容自然会有所联系。这样,用其他学科的有关内容说明规范要求,就可以促进学生在理解规范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因此,班主任要主动联系各任课教师,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并要求各任课教师本着“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的精神,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地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规范、执行规范的环境,教育帮助学生自觉按规范的要求去做。

3.班级活动

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场所)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要以丰富的体验活动为载体,班级活动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教学活动外,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竞赛、科技小组、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等,是他们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班主任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扩大小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熏陶、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社会实践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最简便的途径就是将养成教育与活生生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规范要求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达到践行的目的,这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终极目标。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劳动,让学生接受锻炼,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品德修养。此外,为了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班主任可以组织小学生到工厂、农村、机关、部队、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纪念馆、博物馆以及著名的文物古迹进行参观、考察、学习;也可以走访先进模范人物,或请他们做专题报告;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受到锻炼。

5.家庭社会

小学生成长所受到的影响不仅来自学校,还来自家庭和社会。协调家庭、社会教育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要获得良好的效果,还必须注意通过家庭与社会途径来共同培养教育学生。事实证明,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因素很多,社会、家庭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是否达到最终目的,主要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迁移和发展,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因而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教育和训练,还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班主任一定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主动宣传学校的教育要求,争取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参与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并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其中尤其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请他们为其子女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提供有利的家庭环境。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成功经验,了解家长对学校及班主任的要求,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尽量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商量教育对策和方法,强化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军营,和先进模范人物见面,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宣传等活动,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之形成一个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齐抓规范落实的格局,促进学生自觉落实规范要求,以保证规范训练更有成效。

(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方法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常用的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境陶冶法、行为训练法、检查评比法、活动教育法等。

1.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方法。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小学生知道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哪些话是应该说的,哪些话是不应该说的,为什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说理的方式进行。一个人只有懂得了为什么要去做和怎样做,才能有可能自觉产生相应的行为。因此,就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开端,也是基础。但是,空洞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采用说理教育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通过摆事实或与其他训练方法相结合,特别是与行为训练相结合,方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运用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行为的变化,形成优良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积极健康的行为风格。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为学生接受和模仿。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模仿,他们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根据这一特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周围典型,特别是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从正面教育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了使榜样产生良好的教育功效,不仅要选择易于仿效的榜样,树立榜样的威信,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而且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向榜样人物学习什么,怎样联系自己的实际,从什么地方学起等,并开展必要的活动,以提高学习榜样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实效性。如在选择班级优秀同学做榜样时,可以通过开展评选“班级之星”等活动来进行,使全班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仿效中彼此提高。

班主任是学生身边最鲜活的榜样。许多学生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为此,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决不迟到早退;教育学生讲究卫生,自己决不随地吐痰;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决不两手抄兜当“工长”,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说话决不带脏字;要求学生有正义感、见义勇为,自己面对以强凌弱的行为就应挺身而出。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言行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其他教育方式替代不了的作用。班主任还应注意发现班级中模范遵守规范的典型,用他们的模范行为教育其他同学,效果更佳。

3.情境陶冶法

情境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定的有利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感化的方法。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都会产生影响。其中,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最大。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班级的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它的熏陶和感染。良好的环境不仅激励学生文明礼貌、积极进取,也会对不文明的行为起到一种无形的约束,促进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

运用情境陶冶法,班主任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文明习惯形成的班级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班级物质和精神环境,也包括班风和道德舆论环境。通过环境教育学生,比起简单的说教和训练更有成效,这就是所谓的“环境育人”。上海的一位老师说得好:“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我可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觉得不学好愧对于老师,愧对于学业,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实践证明优化教育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功能。

4.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训练的要求,讲解和传授一些训练的方法与技能,再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训练强化,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行为习惯的方法。学生品德的形成,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特别是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能靠单纯的说教,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良好习惯。比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班主任就要经常教育学生做到: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做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具体,要求明确,为学生养成规矩定出了方圆。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班主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例如,如何扫地、如何擦玻璃、如何爱护公物、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准备好课前学生用品等等,班主任都要精心指导、耐心教育,有目的地训练。这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注意平时训练与培养,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将影响其终生。

(2)训练要不怕反复,持之以恒。行为规范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性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不要怕学生反复,出现反复,反复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通过一次班会、一次活动、老师的一次说教就能完成的。特别是那些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同学,要去掉不良习惯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工作。

对于刚进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许多行为还未形成习惯,就好比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只要注重行为训练,便能很快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情况不完全一样。有些同学本该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解决的问题,但未解决好,特别是少数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只好继续解决,难度更大。不经过几次反复,不持之以恒地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可能的。因此,班主任必须把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训练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时,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强调训练要以规范为准绳。规范内容很多,仔细分析,都是对学生日常行为提出的最起码要求,即文明行为的下限。只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学生都可以做到。班主任绝不可以因“小”而不为,降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标准。例如,有的学生不爱值日,每逢轮到自己值日便逃之夭夭。班主任切不可不闻不问。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以规范来要求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要求是指对学生行为训练要严格。良好行为习惯光靠书本和说教是不能形成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有时是非常痛苦的磨炼。班主任一定要严把训练关,做到严而有序,循序渐进,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中有爱。让学生在严格有序训练中体会老师的爱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检查评比法

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中,进行定期的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于做得不好、不够或不自觉的同学,则给予批评、帮助,督促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检查和督促作用。由于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需要外力的约束和调控,因此越是年龄小的学生,就越是需要检查和督促,以免形成不良习惯。学校可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从侧面督促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每周都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班级组成检查小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轮流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周周定期通报、讲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热情的鼓励,如对一周内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生活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等。还可以书面激励,如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在作业本上及时写下评语:“你的作业书写工整,又有进步了。”在素质报告单上写上:“打扫卫生,你总是关好窗户,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操行评语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如:“你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男孩儿。课堂上,你总能敏捷而准确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成绩也很好。同时,你又是班里的体育‘小健将’,在秋季长跑和春季运动会上,你为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也许是精力太充沛的缘故,你太好动了,总是趁老师不在时‘大闹天宫’,上课时也经常招惹别的同学,因而使许多‘小星星’都同你擦肩而过,为此,你也偷偷哭过鼻子,这说明你还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好孩子。老师希望你今后能改正好动的毛病,逐步成长为优点越来越多的好学生,这样,老师和同学们就更喜欢你了,你愿意吗?”通过监督检查和及时地总结反馈,使学生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不良的行为得以匡正。

6.活动教育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常用的方法之一。活动是班级生命力所在,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有效方法,班主任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活动,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少先队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各种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教育的内容,如班会、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包含遵纪守法的教育内容;军训、参观、游览、调查、学农、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包含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的教育内容。班主任要根据训练内容,精心地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认识和克服不良行为,在活动中规范日常行为,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有时用一种方法即可解决问题,有时则需要多种方法并用。规范教育训练是做人的工作,决不可公式化。作为班主任应该把教书育人与言传身教结合起来。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言传身教发挥更大作用。

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通过一步步扎扎实实的教育和训练形成的。班主任要树立“长期形成,反复训练;狠抓苗头,及时纠正;因人制宜,逐步提高;要求全面,个别督促”的教育管理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上狠下工夫,切实地把班级日常管理与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在班级日常管理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中,班主任也应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把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思考与探究

1.深入到小学调查访问一位优秀班主任,实际了解班级日常管理与行为规范的内容、要求,加深对本章所学知识的理解。

2.结合调查访问谈谈应如何来实施日常管理?

3.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4.你如何看待“相关链接”中“让儿童自我教育”?请你对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