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班级活动概述
一、班级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班级活动是为了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班级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和发展的催化剂。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可以使班集体富有吸引力、凝聚力。活动是班集体生命力的依托。活动越丰富多彩,班集体越团结,越朝气蓬勃。班级活动也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健身心,形成良好的品德,发展个性特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就好比一篇优秀的散文,教育总目标是它的“神”,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它的“形”。要把一次次活动变成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必须掌握班级活动的几个特点:
(一)活动主体的全体性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全体学生参加的教育活动,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全班学生。只有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了,发展了,班级活动才可谓成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二)活动功能的综合性
班级活动既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参加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可以密切彼此间的交往,增进团结和友谊,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可以满足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探索和实践、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由此可见,班级活动的功能是多样的、综合的。
(三)活动性质的自愿性
如果说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班级活动则不同。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愿参加的活动,绝大多数的班级活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班主任只能加以诱导而不能强迫。如果学生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一味强求是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也不利于培养个性、发展特长。
(四)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班级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组织各种科学兴趣小组,搞科技小发明,举办科技讲座,参观科技展览,培养学生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掌握各种运动技巧;等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各显其能,各尽其才。
(五)活动形式的灵活性
班级活动的规模可大可小,形式灵活多样。从组织的规模来看,有全班的活动,有各种小组的活动;从具体的活动方式来看,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指导力量等,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做模型,采标本,搞社会调查,办各种展览;也可以搞演讲、书评、讲座、报告会等等。
(六)活动开展的自主性
班级活动一般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操作,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而不能包办代替,这样有利于培养其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独立的活动,向众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增强信心,发挥创造性。
任何一项班级活动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们直接决定着班级活动功能的发挥。因此,班主任就要充分了解班级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各种形式,这样才能确保开展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活动起来得心应手。
二、班级活动的种类与形式
(一)班级活动的种类
班级活动因其分类标准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班级活动类型之分。如果从班级活动的内容来划分,主要的班级活动有以下一些:
1.班级例会
班级例会,是班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的例行班会,是属于班级的常规活动,主要有一般性班会和晨会两种。
(1)一般性班会。一般性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班会课时间里,由班主任或班级干部主持,讨论、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班集体建设的班会活动。它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常规性。一般性班会基本上是每周开一次,能针对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及时总结通报情况,开展表扬和批评,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其次是事务性。一般性班会主要是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如布置一周班级工作,讨论制订班级学期工作计划,讨论制定班级规章制度,选举班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先进典型,表扬班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批评班级同学的错误,对班级同学进行教育;再次是民主性。一般性班会是实现班级民主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班级的规章制度、决议决定是在一般性班会上,由全体同学通过讨论、表决的方式形成,一般性班会是同学对班级工作、班集体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场合,也是同学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表扬和批评的场合。
(2)晨会。这是最经常的一种班级活动,是在每天早晨上课前进行的教育活动,晨会活动的特点是简短、及时。晨会活动的基本内容是:解决前一天遗留问题,安排布置当天的学习工作任务,提出学习生活要求,简短的表扬或批评,通报重要信息等。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会活动的另一种形式,组织各种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中心形式,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是由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班上的某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
与班级例会相比,主题班会有以下特点:第一,主题鲜明。同班级例会内容多、事务性强相比,主题班会活动则呈现出主题鲜明的特点。主题班会围绕一个明确的教育主题,中心突出、内容集中、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主题班会已成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创建良好班集体,营造团结进取的班集体氛围的重要途径。第二,形式多样。班级例会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由班主任或班干部主持,通常采用谈话、讨论、表决的形式。主题班会活动,则围绕活动主题,常常运用讨论、游戏、竞赛、表演等活泼的形式,富有时代气息和儿童情趣,深受小学生喜爱。主题班会寓教于乐的方式符合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规律,所以教育效果显著。
3.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既可以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习得的各科知识在活动中进行运用、延伸或拓展,也可以把他们在各种科技兴趣小组、课外阅读以及日常生活中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启发,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是指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增强体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宗旨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欣赏戏剧和其他文艺作品,开展音乐、舞蹈、朗诵以及参观、游览等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操、田径、武术、球类、游泳、滑雪、滑冰、爬山、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
5.学习活动
这里所说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以班级全体成员为对象而开展的活动。诸如作业展览:在班级一角设置作业展示栏,可以张贴学生得意的作业,也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作业,面向所有学科,请学生作评判,重在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经验交流会:可以邀请本班、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学习优秀的同学来讲述其学习心得,也可以请学习进步比较大的同学交流取得学习进步的经验;学习方法指导:一般采用讲座的形式,请任课教师或者同学就某一科的学习方法作具体介绍,也可以从综合的角度说明有效学习方法的一般步骤;知识或智力竞赛: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来开展,出题、组织竞赛、裁判可以完全由学生来负责,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即可;课外阅读活动: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推荐阅读书目,成立班级图书园地,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
6.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丰富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爱好,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诸如科技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科普电影等;科技班会:科技班会是主题班会的内容之一,与任课教师或科技辅导员配合,以科技实践或介绍科技新成就为主,如生态、地质、环保、计算机等方面内容;科技兴趣小组:可以选择组织电子玩具制作、航空模型、教具制作、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小组。
7.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观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应有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很广,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参加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美化校园、布置教室以及帮助军烈属、照顾孤寡老人、扶助病残同学、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都属于它的范围之内。
8.劳动活动
劳动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诸如自我服务性劳动:一是家务劳动,要求学生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并承担收拾房间、洗衣、洗刷餐具、做饭等。二是校内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班上值日、饭厅值日、宿舍值日以及建校劳动等;社会公益劳动:班主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需要,组织宣传遵守交通秩序,节假日帮助社区整理环境、打扫卫生,帮助军烈属、孤寡老人、病残人打扫卫生,以及种花、植树、除虫等活动;组织服务性劳动小组:如学雷锋小组、理发组、木工维修组、自行车修理组、修鞋组等;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有条件的小学还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校内外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使学生从小习得一些简单的生产技术。
(二)班级活动的形式
1.班级活动形式的选择
班主任无论组织什么活动,都应当选择那些最为理想的活动形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活动效果。选择班级活动形式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例如,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可以采取书评、座谈会、演讲会、知识竞赛以及出专刊等形式;进行“比童年”的社会调查,采取小组的或个别的活动形式比较好;而组织“敬老院里春常在”的服务活动,则以集中的、团体的活动形式比较好;书画、科技制作活动的成果汇报,以展览会、比赛会的形式比较好。
(2)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征。活动的内容一般要围绕当前形势的需要和学校工作的要求,活动的形式则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新颖别致、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班级活动的教育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年龄越小,活动形式越要形象化、多样化;而对年龄较大的学生来说,活动就可采用比较理性的形式。
(3)班主任自身的条件。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这是开展活动最有利的条件。如语文老师对于组织开展“成语接龙”、“谚语大赛”等活动就胸有成竹,而音乐教师对于组织学生开展“献给春天的歌”歌咏比赛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组织学生开展“我们可爱的校园”制作活动则适用于各种专业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应当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来选择理想的活动形式,使活动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4)地方与学校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什么活动形式,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必生搬硬套。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不相同;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学校活动条件存在差异。班级活动形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就可以组织实地参观活动,有条件的则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影碟等形式进行;开展体育活动,南方可以游泳,北方可以滑雪;组织春游活动,有山的地方可以登山,有湖的地方可以赏湖。
2.常见的班级活动形式
班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班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常见的班级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讨论式。讨论式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师生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期达成共识的班级活动形式。
采用讨论式活动形式,常常因为是有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但又存在不同看法;或是有一个需要作出决定的事情,但大家意见有分歧。这时,采用讨论式是一种好办法。这种形式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给同学提供了一个既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又需要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场合,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班级活动采用讨论式时,有两点是要注意的:一是讨论内容一定是大家都关心的,并且确实存在异议,这样大家才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各方,一定要平等对待,要允许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充分说明自己的理由,要允许争论;当不同意见争执不下时,要允许暂时保留不同意见,不能强求统一。
(2)报告式。报告式活动因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而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请革命前辈、模范人物、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作讲演的报告会;一种是由班级学生自己担任报告人,汇报自己的成绩、学习体会或参加某一活动的情况等。
用报告的形式开展班级活动,其好处是:主题明确、内容集中、信息量大。第一种形式往往因报告人的身份和报告内容而产生一种震撼力,让学生终生难忘;第二种形式因为报告人是本班同学,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身边典型,针对性和说服力强,同时对报告人也是极大的锻炼。
班级活动采用报告式时,一定要对报告内容进行认真的推敲,使之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同时报告会的时间不宜太长,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3)竞赛式。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少年儿童共有的心理特点。班级活动采用竞赛的形式,就是通过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上进心,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竞赛式适用于各种内容的班级活动:体育艺术的竞技、各科知识的竞赛等等。班级活动中采用竞赛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竞赛形式组织班级活动,一种是在班级活动中的某一环节采用竞赛方式。
要保证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组织时要做到:竞赛活动内容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竞赛的难易适合学生水平;知识竞赛出题严密,答案准确科学;竞赛规则细致,评判公正。
(4)表演式。小学生是天真无邪、活泼爱玩的,他们对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形式,它摒弃抽象的说教,让同学们在直观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表演也使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得以张扬,既可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又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
表演式活动既可以是文艺性表演,如歌、舞、器乐、相声、小品表演;也可以是技能技巧性表演,如书法、手工制作、绘画、体育、魔术表演。班级活动中采用表演式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表演形式组织班级活动,如庆祝“六一”文艺表演、元旦联欢会;一种是在班级活动中的某一环节表演节目。
班级活动运用表演式,应在表演中寄寓思想教育,让小学生通过直观的艺术形象明辨是非、领悟道理。如《国旗,国旗,我爱你》的主题队会中设计了两个表演:一位少先队员边走边咬自己佩戴的红领巾,几位少先队员用红领巾绑一棵被风刮倒的小树。请少先队员们看完表演后讨论这几位少先队员的行为对不对,从而引导少先队员明白:爱护红领巾就是爱护国旗的具体表现。
(5)游戏式。游戏是少年儿童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活动。好的游戏可以发展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记忆力,对锻炼少年儿童的机智、灵敏、速度、耐力,培养勇敢、顽强的品格、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都有很大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形式。在班级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同学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同时由于游戏活动的参与面广,也可以调动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班级活动中的游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借用现成的游戏形式,对其中的内容作调整、改编;二是根据主题活动需要自己编排新游戏。
班级活动采用游戏形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为了保证游戏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游戏对活动时间和场地的要求。
(6)参观式。“百闻不如一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小学生开展参观活动,这是引领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一种好形式,也是利用生活资源、社会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参观可以使小学生扩大眼界,更好地感知生活、接触社会,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址,参观改革开放建设中的新成就,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参观各种文化艺术展览,等等。
组织参观活动时要注意的是:参观前要使学生明确参观的目的和要求;参观时要指导学生参观;参观后应当安排总结交流活动,或当场交流参观体会和感受,或事后组织讨论会,或写一篇心得体会等。
(7)课题式。在班级活动中,课题研究活动是一种新的形式。课题式活动是学生尝试用课题研究的特有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研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性的活动方式。
今天的小学生,自主性强了,探究性强了,创造性强了。他们已不愿局限于课堂教材内容的学习,也不满足于仅靠学校老师传授知识,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愿意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通过上网、进图书馆、调查访问、实验制作等,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的少先队员就针对学生害怕考试,开展了“害怕考试怎么办”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第一个小课题是“考前怎样放松自己”,通过调查、上网查资料、采访精神科医生,总结出了轻松应考十八法,介绍给同学们后还挺管用的。
选择研究性课题要注意以下几点:选题要有价值,选题的难度要适合小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问题的解决要有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