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能力,正确对待
能力素质是师生能否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生提高彼此的能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为此,教师应做到:第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注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在道德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在个性方面努力做到开朗大方、和蔼可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第二,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他就常常对学生抱一种完全不正确的看法。因此,教师需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对教师对待自己和同伴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学生会为教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而对教师产生反感态度,并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曾指出: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自己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因此,教师应不因学生的家庭条件、外貌特征、成绩状况、性格特点等而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第四,主动关爱学生。爱是一切情感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只有教师和学生真诚地相互关爱,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学生抱有期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会带来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即按照期待的结果变化。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主动与每个学生接触,更多地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主动提高自己,始终追求进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使自己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会赢得教师对他的好感,并激发教师教学以及与学生交往的热情。这种好感和热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另外,学生还应注意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第二,尊敬教师,善待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叫“育人”,这种劳动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倾注了教师大量的心血、精力以及情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因此,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爱教师。学生的尊敬和爱慕,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爱,而学生的对立情绪又往往是许多教师感到对学生爱不起来的原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不是对教师一味地服从。学生还应主动关心和善待身边的其他人,通过善待其他人,能更好地赢得他人和教师的好评和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