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指明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前两个“面向”从空间上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构建了教育发展模式;后一个“面向”从时间上着眼于未来,构建了教育发展的跨世纪目标模式。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精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必须立足于“三个面向”。
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本点是“两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早在195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就曾指出:“教育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我们的方针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教育普及了,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发明创造就会多起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做到‘两条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二十年后,他重提“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即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就当前而言,我们的大中专教育跟中学教育一样,仍然是要素质教育的问题,也仍然是解决普及和提高的问题,即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使受教育者都受到教育,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将教育与就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发挥最大的潜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
在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方面,应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德、智、体几方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德”是方向。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大中专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就好比我们要从甲地到乙地去,如果方向不正确,乱走一气,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但是,光有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美好愿望,而没有服务的实际本领,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智育在全面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其他各育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可以促进其他各育的发展。有智而缺德是坏才,有德而无智是庸才,德才兼备是人才。要发展德育、智育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可见,德、智、体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整体。我们的政治课教育就要认真贯彻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品质、体质发展为目标,决不能“单打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