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离异家庭学生同其他学生相比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心理敏感性强
离异家庭的学生比健全家庭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哪怕是一个不恰当的字眼或不明显的体态,都可能导致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创伤。他们虽然看似和普通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他们过分敏感,随时注视着周围的大小事件,往往比同龄人成熟早,经历的事件多,感受的痛苦深,认识事物更趋于现实。同时,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常走向两个极端。
(二)情绪情感出现诸多缺陷
1.恐惧、易怒
父母离异前的争吵破坏了家庭的和谐,而家庭的破碎更使孩子必须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失去原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产生害怕被讥笑、害怕被遗弃的恐惧心理、悲伤情绪,就会进一步表现为情绪暴躁、遇事冲动、易怒、攻击性强,所以可能会出现骂人、打架斗殴等行为。
2.抑郁、憎恨
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十分痛苦,于是表现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甚至看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的快乐状,自己心理会特别难受。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由痛苦悲伤而生憎恨。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感情和未来;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情感久而久之就会使其产生对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
3.胆小、孤僻
有的家庭在解体过程中或长期冷战,产生压抑的气氛,或不停的吵闹,充满了火药味,甚至把子女当成出气筒。这些孩子在紧张的家庭气氛中生活,整日提心吊胆。这样势必造成孩子紧张胆小、自卑孤僻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回答问题、悄悄躲在一旁等行为。
(三)社会关系失调,人格发展不完善
由于父母的离异,得不到以前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又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这样,很容易出现学生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导致社会关系失调,进而出现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态。父母离异的家庭,使个体与家庭成员或家庭环境间失去了均衡的状态,进而在其成长过程中,人格发展出现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