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妇女为川陕根据地作出的巨大贡献

革命妇女为川陕根据地作出的巨大贡献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川陕苏区广大劳动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根据地的建设,勇敢地投入革命战争中,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异常频繁而激烈的战争中,妇女们成为支前的主力。川陕苏区,广大翻身获解放的妇女深刻地认识到,已经获得的胜利果实,只有以战斗来保卫。她以自己的苦难生活为例,诉说妇女受压迫的痛苦,大力宣传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的事迹。

二、革命妇女为川陕根据地作出的巨大贡献

川陕苏区广大劳动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根据地的建设,勇敢地投入革命战争中,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支前工作,成就巨大

在异常频繁而激烈的战争中,妇女们成为支前的主力。战争期间,妇女们不分昼夜,担负着运送粮食、柴、菜的任务,部队打到哪里,她们就运到哪里,每个人都要背百把斤,“有的用裤子装粮,挎在颈上背”。反“六路围攻”开始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支援前线,调集各县妇女干部组成“妇女运输队”,向万源前线运输物资,“女同志每人要背大米70多斤,步枪一捆四支,迫击炮弹一个背一箱”。她们穿荆棘、攀陡崖、忍饥渴,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手脚挂出了血,肩膀磨起了泡,但她们没有叫苦、没有喊累,克服了难以忍受的困难,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一夜行军一百多里,按时把物资、弹药送到了万源前线,保证了反围攻战斗的胜利进行”。战后,妇女们负责往后方搬运战利品,1933年10月,红军攻克绥定(今达县)。缴获了刘存厚的兵工厂和造币厂,各种物资的总重达数十万斤,在迁运兵工厂时,一万多人的运输队,妇女竟占40%。

在支前工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万源县石塘乡妇女龚发秀,她丈夫是地方武装独立营营长,在阻击敌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她流着泪掩埋好丈夫的尸首,又将儿子送往前线参军,不久,儿子在前线又牺牲了,她旋又带头组织起一支妇女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不分白天黑夜,给前线送水、送粮,抢救伤员,一直坚持到万源保卫战的胜利。

(二)扩红工作,表现出色

川陕苏区,广大翻身获解放的妇女深刻地认识到,已经获得的胜利果实,只有以战斗来保卫。为此,她们积极承担扩红任务。杨素珍(童养媳)参加革命后,经常提着烧红薯,拿着打狗棍,到人户集中、高山边远地区去宣传扩红。她以自己的苦难生活为例,诉说妇女受压迫的痛苦,大力宣传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的事迹。许多人听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一个吴妈妈带着儿子、女儿三人都参了军。”赤江县沙溪区苏维埃内务委员莫伯俊,在扩红中反复做婆家、娘家的工作,让婆家的弟弟、弟媳、妹妹和娘家的妹妹都参加了红军。赤江县李坤章之妻参加红军后,写信劝他勤耕务农,立志成业,表示“我在红军中,革命并无二意,时常挂念在心,以待革命成功之时,自有回家之日”(此信现存通江县文管所),李坤章为妻子的信所感动,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

川陕省委宣传部的宣传队,有200多人,“多系年轻妇女”,她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扩红。一次,邹映兰带领宣传队在阵前对白军进行宣传,瓦解敌军,经过宣传,“不几天,敌军自动向红军投诚的就有一个排。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两年多征战中,牺牲了两万多人,川北许多妇女仍是一如既往地“鼓动自己的丈夫兄弟参加红军。”特别是伤亡重大,兵员不足之际,她们又母送子、妻送夫、妹送郎,敲锣打鼓地把一批又一批新战士送往前线。

(三)从事生产,支援战争

川陕苏区广大妇女还积极从事生产,日夜操劳地为红军筹办各种物资,支援战争。

当时,农村大批青壮年男子参军从戎,劳动力缺乏。为此,川陕省各级党和政府认真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号召“妇女一定要普遍地参加生产,把粮食多多的点起来,到处发展合作社运动,发展苏区经济”。1934年,川陕省委宣传部在春耕宣传中,要求在家的妇女姐妹,“把空田空地,都种起来”。“女人和男人一样犁田、耙田、撒种、栽秧。”同时要求工厂中的女工也要“加紧春耕运动”。可见,苏区妇女在生产运动中起主要作用,并有了好的收成。

川陕苏区的粮食总产量,现在虽无法查到统计数字,但当时苏维埃政府保证了红军部队、机关的全部食粮约1.5亿斤。以川陕苏区仅存在两年又四个月时间计算,平均每年向红军和党政机关提供的食粮在六七千万斤以上。因此,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四川苏区的农业收成十分良好。”食丰收后,她们自愿捐献粮食支援红军,赤江县松溪乡胡家山在乡苏妇女委员王多连的带领下,捐谷108担。

在筹办物资方面,妇女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赤江县流二沟乡560多户的妇女在农忙季节熬夜为红军加工绑腿,原计划在农忙时加工绑腿带6800根,后实交7000多根。赤北县苦草坝妇女张万兴回忆:当时炸弹厂需要“柳炭”做炸药,她白天搞运输,晚上把院坝边的一根大树砍了,“用了五个晚上烧成炭,给厂里送去”。

(四)禁烟运动,打急先锋

在军阀统治时期,川陕人民深受鸦片烟毒之害。因吸毒成瘾,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家庭不可胜计,广大劳动妇女深受其苦,渴望禁烟。

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苏区后,立即着手禁烟,在川陕苏区禁烟运动中,当地妇女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成了禁烟的急先锋。在通江召开的一次妇女禁烟会上,有五千名以上妇女参加,其中不少是从很远的乡村赶来的,她们在会上控诉鸦片给她们带来的痛苦,倾吐她们悲惨的遭遇。有的说:因为男子吸鸦片,弄得家里穷上添穷,连唯一的一条裤子都卖掉了;有的讲,由于丈夫吸烟而欠下地主的债,逼得卖儿鬻女,家破人亡。妇女们的血泪控诉,使到会的人都落下了同情的眼泪,她们发誓坚决拥护共产党和红军的禁烟主张,一定做好亲人的工作,劝他们戒除恶习,振作精神;有的还当场要求参加红军。妇女群众对禁烟所表示的热情,大大鼓舞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令各地,普遍召开妇女大会,推行禁烟工作。这样,禁烟宣传就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禁烟运动,禁烟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很快深入人心,全苏区拥护并实行禁烟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戒烟,川陕苏区还成立了戒烟局、所,通江县戒烟局第一期的戒烟者有300余人,其中不少是他们的妻子、母亲送来的。第二期就增至1000人以上。红江县鹦哥嘴内务委员李开英,把丈夫送到戒烟所戒烟之后,“又鼓励他带头参加红军。”苍溪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戒绝的就有300多人。

川陕苏区禁烟运动在红军的艰苦努力,广大妇女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半年后,通、南、巴一带吸烟的人数大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已戒绝的占70%以上,没有完全戒绝的约占20%,依然吸烟的老弱不过10%而已。禁种取得的成效更大,连国统区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在通南巴赤区内鸦片烟的种植是绝对禁止了的。我们走进这些地方,简直看不见一根烟苗。”

(五)参加红军,英勇作战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一大批优秀妇女踊跃参军,成为红色武装的光荣战士。1933年3月组建了妇女独立营,营长陶万荣,政委曾广澜,300多人;1934年3月在反“六路围攻”中,重新建立了妇女独立团,团长曾广澜、政委张琴秋,共有2000多名战士。此外,苏区各县先后建立了妇女独立连、营等战斗组织,后发展为川陕边妇女独立师。

妇女武装的主要任务是警戒、剿匪、搜山、打扫战场,护送运输弹药和粮食,有时“直接配合主力部队牵制敌人。”1933年5月,竹峪关战斗期间,妇女独立营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从战线上抬下800多名伤员,翻山越岭送到百里外的洪口医院。同时,把缴获的几百条枪搬回通江苦草坝。

为了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保卫后方机关,妇女战士常常早晚巡逻,活跃在山间峡谷,到处清剿土匪。据张德回忆:妇女的打扮跟男同志一样,带着短枪,清剿土匪,城口、万源大山是王三春土匪窝,土匪人多,“我们人少,但由于广大女战士精明、勇敢、迅速派小分队绕到敌后侧打击。这股土匪最后终于被我们打垮了”。

妇女武装多次参加战斗,并取得胜利。1933年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战斗中,妇女独立营“没损一兵一卒,首战告捷,缴获钢枪几百条”。

傅钟同志后来回忆说:川陕“根据地的妇女群众在党的武装斗争历史上,是值得永远崇敬的”。妇女武装在党的领导下,一直转战于大巴山区、嘉陵江畔和雪山草地的各个战场,她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总之,川陕苏区广大妇女“为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在川陕苏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女烈士有2300名”。她们为苏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她们的业绩将光照千秋,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1]、[12]访问吴朝祥同志纪要.转引自.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

[2]四川党史人物传.(第二卷)

[3]四川党史人物传.(第一卷)

[4]民间文学.1981(第7期)

[5]、[7]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

[6]、[8]、[10]、[11]、[20]、[21]、[23]、[24]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下)

[9]、[18]、[25]红军第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斗争和鄂豫皖边区.川陕边区史料

[13]李德生.记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斗争.转引自.通江苏维埃志

[14]、[17]、[27]、[28].通江苏维埃志

[15]四川文物(第三期),1985

[16]达县市党史资料.1986(第三期)

[19]中华女英烈(第二集)

[26]苏维埃中国

[29]四川党史研究通迅(第二期)

[30]、[33]张国焘.我的回忆

[31]林月琴.回忆妇女工兵营

[32]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

[34]国闻周报(第12卷18期)。转引自.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

[35]陶万荣.忆在烽火弥漫中的巴山妇女.转引自.通江苏维埃志

[36]张德.妇女武装的几次战斗.转引自.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

[37]艰苦的历程(上册)

[38]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选辑

[39]四川党史研究所资料.1984(第3期)

(本文曾发表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丛》2008年8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