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辰医学的发展
在古老的中医文献中,2000多年前已有关于时辰医学类似的记载,马王堆医书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时辰生物医学的文献。时辰医学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期:萌芽时期。时间由殷商至战国时期,其代表文献有《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当时已述及饮食、起居、练功、发病及治疗问题,初步拟订了择时诊治措施。
第二期:形成时期。该期由先秦至东汉,代表性文献为《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两部巨著揭示了正常人体在季节更替、月亮盈亏、太阳升落等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所出现的多种有关节律性变化,基本形成了中医领域中的独具特色的时辰医学理论。特别是《内经》中阐明了阴阳在昼夜之中各有盛衰之时,白天阳气旺盛、夜间阴气旺盛,并指出人体昼夜阴阳盛衰节律中还可以从疾病的昼夜变化来了解,疾病多数在昼夜中存在着病情波动,如“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规律。《内经》时代为中医时辰医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第三期:发展时期。此期最长,从西晋到民国,上下长达17个世纪,代表文献有《千金要方》、《子午流注针经》、《本草纲目》等。特别在宋金元时期中医时辰医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对“运气学说”的研究和对“子午流注”针法的创立。运气学说指“五运六气”,是预测疾病和气候变化的一种学说;而《子午流注针经》原指根据病按时取穴实施针刺治疗,其内核在于揭示人体的气血乃是按日定时有序地循环流行而灌注体表经、穴与体内脏、腑的规律、不失为一种内生性的节律性变化及药物择时治疗的依据。一般认为子午流注萌芽于秦汉,产生于宋代,发展于金代,可以认为宋金元时期就是中医时辰医学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甚至可以认为宋金元时代是中医时辰医学发展的辉煌时代。
第四期:提高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代表性文献主要有《中国生物学时间学会成立大会暨国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亚洲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进现代时间以来,古老的中国时辰医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