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新学制底由来及其变迁
这里所说的新学制不是民国十一年十一月一日所颁布之新学制,是光绪二十八年以后中国改行西洋学校制度之泛称。何以称西洋学校制度为新学制?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制度无论在组织上、方法上都与中国旧日所有者判若两物。此种新学制何为而来?最简单的答案是由于世界潮流所迫。世界各文明国之采用现在通行之学校制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何以在近二十余年来始行采用?是三十年以前,中国尚维持半闭关自守的局势,虽然与欧美各国也有通商的往来,但对于他国底文化与国力完全不了解,而仍怀华夏蛮夷的见解,不大受外国文化底影响,自鸦片战后,中国国民始渐知外国坚甲利兵之可畏,而有炫于其势之感,至甲午之役,以中国之大,竟为区区岛国之日本一败涂地。数十年前,日本底国势并不怎样强盛,居然能于那时战胜中国,变法曾收最大的效果,国人此时始悟要图强非仿效日本急行变法不可,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无不以举行西政,力图自强为言。而西政之最要者首推教育,故废科学、兴学校,在当时成为唯一的怒潮。不过因为历史上的种种关系,举国人民虽然亟望自强,但以平日素无预备,竟不知从何处下手,适有近邻的日本,在新政上足以供我参考,于是一切均取法日本。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上谕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令其筹拟学堂章程,二十八年七月他将所拟定的章程呈上,虽然说“上溯古制,参考列邦”,但实际上几完全抄自日本,不过此种学制未曾实行而已。
以上为中国新学制之由来。
中国自学制系统成立至今虽然不到三十年,但其中却经过四次重大的变更:第一次为光绪二十八年张百熙奏定的学堂章程,第二次为光绪二十九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奏定的学堂章程,第三次为民国元年七月教育部召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改定的学制,第四次为民国十一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八届议决的新学制系统草案,由大总统公布之新学制。各次变更的情形大约如下:
光绪二十八年张百熙拟订的章程:定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高等小学各三年,中学四年,高等学堂三年,大学预科等于高等学堂亦为三年,大学本科三年,大学上面并设大学院。与中学相等者有农工商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相等者有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及速成科(仕学馆与师范馆),师范则附设于中学之内。除大学院外,全系统之修学期限为二十年(自六岁至二十六岁)。光绪二十九年张之洞修改的学制较为复杂而完备:计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中学五年,高等学堂三年,大学预科与高等学堂相等,大学分科三年至四年。与高小相当者有三年之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半年至四年之艺徒学堂;与中学相等者有初级师范,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相当者有三年之优级师范,进士馆,四年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五年之译学馆,一年至三年之实业教员讲习所;大学之上并有通儒院五年。除通儒院外,共计二十一学年。民国元年改革之学制,为初小四年,高小三年,中学四年,大学预科三年,本科三年至四年,共计十八学年,大学本科之上有研究院无一定年限;与高小相当者有三年之乙种实业学校,二年之补习科;与中学相等者有二年之补习科,四年之甲种实业学校,五年之师范学校,介于大学预科本科之间者有四年之高等师范,四年或五年之专门学校。民国十一年之学制系统下节当详录,此不再述。四期学制系统中我们最当注意者为女子教育之发展:第一期中女子教育并无正式的地位,第二期之中间(光绪三十三年)颁布女子小学与师范学堂系统章程,女子教育始正式见于学制之中,但只以师范教育为止。第三期加添女子中学及女子高等师范,第四期则男女一律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