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学生底特质
读此书者大概都曾作过学生,学生之含义如何,似乎不必再述。但是最平常的事最易被人忽视。学生两字惟其太平常,所以还得一述。
照最通俗的字义讲,学是学习,生是生存,两字合起来,应当为学着去生存。一般人都称在学校读书的人为学生,但问读书的目的何在?自然是为着生存(广义的:合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而言)。所以这两字照最通俗的解释,很能尽其应有之义。不过学有道,生也有道,决不是盲目的乱动。《说文》说:“生进也。”《学记》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视其师,乐其教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生之本义为进,故人类底生活应为进步的,创造的;但现代的社会组织复杂,原始的本能,决不足以应付,于是学为必要。学的方法与态度应当怎样,《学记》上那几句话说得很明白:因为学之为言效也,所以从师实为必要(广义:不只以学校教师为限)。某人可以为师,自有其特长之点足资取法,即非与之亲而无由学得,故亲师为学的第一个条件。只有师无友,生活上固感孤独,学业上亦少切磋,故乐友为学的第二个条件。倘能亲师乐友,安学行道,而又对于所学能孜孜不倦(藏、修、息、游)地进行,学自有得,生活亦自有进步。
上面只说学生两字底意义及学生底目的,并不曾说到学生的特质。我想,谁也知道教育是以人为对象,在教育普及的国家中,谁也会作学校底学生;如其说学生有特质,当然不能离开人底特质。然而说学生底特质就是人底特质却又不对:因为人底生活是继续的,其范围自初生以至老死;学校学生生活则只有人底生活的一部分,即只以在学校的时间为限。各国对于学生在校的时间虽有参差,但学制所规定者大概均为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十七八年间。此十七八年虽可细分为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而生理与心理上均在发育,所以学生之第一特质无论在身体上或精神上均为向前发展,或简称之为生。学生之身心既向前发展,对于外面的好奇心盛而吸收力强;人到中年以上,饱经世故之后,遇事多持消极,而少年时代则一切任性而行,勇往向前。在此前进的历程中自然要遇着许多困难而遭失败,但因胸无成见,易为外物所影响,一切知识与技能亦特别进步得快。换言之,人生一世只有学生时代的学习能力最强,所以学生底第二特质为学。论学生底特质而以生与学为旨归,读者或以为这种解释,是一种文字游戏,实则事实确系如此,无论在生物学或心理学上均有确实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