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而信息化社会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农业社会支出劳动的形式是以体力消耗为主,工业社会支出的劳动形式是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并重,信息化社会支出的劳动形式是以脑力消耗为主,学习型社会支出的劳动形式则是以创造性脑力消耗为主。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的科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将不断向科学技术高的部门转移,通过学习来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就必然成为劳动者适应以脑力消耗为主的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这样,信息化社会就必然会发展成为学习型社会。
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次性”教育所接受到的知识、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部门的要求。根据韩国教育开发研究院的调查,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27%,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性质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节奏明显加快,失业再就业也变得平常不过,劳动者一生职业更换与部门间的流动也许多达数次甚至十数次。据统计,美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生中工作的流动平均为12次,欧洲国家的技术人员一生中工作的流动平均为5次。[32]这说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就作为劳动者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死攸关的问题提了出来,于是,健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构筑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法律政策保障机制,营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环境,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应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变化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法国教授P.伦格兰德认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潮流的兴起源于七大动因:(1)像过去那样由教师向学生、父母向子女传递社会固有知识和技术,已不能适应空前迅速变化的世界的需要。(2)人口剧增、寿命延长,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3)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科学知识的更新换代。(4)政治上的选择——虽然教育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却可以培养市民的民主意识。(5)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对信息的理解、解释、消化、应用,尤其需要批判精神和选择能力。(6)余暇时间增多和活动领域扩大,需要人们继续学习。(7)生活方式的变化,需要一系列新的教育,去开创出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33]
学习型社会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一本书名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倡导了终身学习观,提出了“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发起了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倡议。1998年,欧盟发表白皮书要求所属各国建成学习型社会。新加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9月底、10月初,举办为期两周的学习节,提出创建“学习型国家”、“学习型政府”理念。1999年,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构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这表明,许多国家已经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