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于我们确定高等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这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
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物质基础,人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和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并消除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消除和克服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精神劳动、物质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并使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人的身心、精神(道德)、才能、个性全面而丰富地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所表示的无非是人发展什么和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解释为人的体力、智力、能力、精神道德等各个方面怎么发展和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解释为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发展,也不能解释为劳动的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只有当我们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理解为人的劳动能力获得了多方面的、充分的、统一的发展时,才能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联系起来。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机器大工业时代到来,生产的知识含量和生产岗位的流动性增加,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和客观的需求,才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而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消灭一切分工的基础,个人和整个人类的真正的全面发展才会彻底实现。当然,马克思也指出,机器大工业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会导致工人阶级的片面发展,所以仅仅凭借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解决全面发展的所有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彻底性的主要表现是揭示出了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就是说,仅仅依靠精神的力量去解除精神上的束缚是徒劳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物质基础的变革,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关系之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不仅表现在生产关系决定了谁掌握着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条件使哪一部分人得到发展,也表现在生产关系还决定了使有条件得到发展的人朝什么方向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把生产力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条件据为己有,总是将从事社会管理、科学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权利以及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据为己有,从而占有优先发展自己的特殊权利。所以,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谈到了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可能性,要求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为工人子女提供较为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又清楚地洞察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与意识形态联系紧密的德育和美育等价值观教育方面,对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不抱任何幻想。正如真正的全面发展要求生产力上的根本变革一样,人的全面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第三,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人类全面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贡献于每一个教育对象个体,也是对整个人类全面发展历史进程的巨大推动。所以,教育活动的改造与物质基础的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一样,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而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制定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精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和倡导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由于先天遗传、后天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上的教育对象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外在氛围,既关心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激励他们,保护其自信心,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培优促特,让有特长的极少数学生发展得更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广泛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一致的。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从根本上说,德育是根本、方向和灵魂;智育是基础;美育是动力;体育是保障。人的素质的提高需要每个人一生不断地努力,但学校的系统性教育则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一个人在学校主要学做两件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
(三)倡导学生的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是一种个性教育,也是一种创新教育。应试教育的特征是教与学都紧紧围绕高一级学校招生的规格,严重受分数束缚,只重视考试所需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压制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意识的培养,压制个性发展,又从根本上遏制了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认为,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个性列为重要发展对象,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