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观念
(一)全程性的评价观念
高职教育科学发展评价具有非常明显的全程性,教育评价各要素具有动态组合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性特征,有效地把握教育评价的全程性特点与规律,是提高教育评价科学性的重要条件。
这一观念要求教育评价人员必须从确定教育评价目的入手,制定教育评价标准,搜集教育评价信息,选择教育评价方法,进行价值推理,作出价值判断,根据评价结果修正教育行为。高职教育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发展过程,评价这样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发展的教育存在,只有从过程的视角加以审视与判断,教育评价的结果才有可能达到“真”。用发展的眼光进行高职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创新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务必遵循的准则。
(二)“素质本位”的评价观念
以往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着重视学习成绩评价,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倾向。显然,这种评价观念已十分陈旧和片面,它是背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不仅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较全面的人文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评价忠实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需树立“素质本位”的评价理念。
(三)学校与社会结合的评价观念
建立校内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监控目标体系,这对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仅停留在学校的封闭型自我评价的层次上是不够的。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建立开放型的、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应打开校门,把相关社会机构、企业等用人单位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引进学校,主动寻求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四)全员的评价观念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学校的人才培养而言,同样是在一个严密而互相制约的系统的运转之下来完成的。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主导力量,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环节,但远远不是全部。以往把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目标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将教师作为单纯的评价客体,是不全面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既依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本身功能的相对优化,又依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优化,还依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关的外部环境要素的优化。学校的教育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学校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决定的。学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积极性,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等要素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的视野放得更宽一些,从单纯对教学与教师的监控评价转向对学校全员的监控评价。
(五)静态和动态结合的评价观念
以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侧重于静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关注评价对象某一阶段的发展状态或水平,而不注重评价结果的连续性和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性。这种评价结果具有特定时段的横向可比性,但却缺乏被评价对象不同阶段的纵向可比性,无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动态趋势。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水平,就应该探索如何把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发展性评价的模式,使评价工作富有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