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改革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整体上看,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等职业战线的共识,并正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深入。但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在促进高职院校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作为目前最权威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尚未忠实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和理念。

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改革

就业是关系到广大高职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以就业为导向,将成为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主旋律。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从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从整体上看,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等职业战线的共识,并正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深入。

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就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高等职业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它既需要高职院校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机制;同时,它又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评价进行的引导和规范。高等教育评估是“以高等教育为对象,依据教育目标,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与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并对教育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作出决策、优化教育提供根据的过程”。评估对学校办学起着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教育评估的重点是对“教育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因此,教育评估主要应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但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在促进高职院校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一)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值得思考的问题

1.关于评价指标体系

《方案》共分7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项目,15个二级指标,其中重要指标8个,分别是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实践教学条件、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质量控制、知识能力素质。对上述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特点:首先,这是一个以过程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案,在7个一级指标中,除教学效果和特色两个指标外,其余都以过程评估为主;其次,这是一个静态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案,基本上以查阅学校准备的各种文件资料为主;再次,这是一个以模糊评价为主的评估方案,在36个三级指标中,只有生师比、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比例、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经费比例、教材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学生能力、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10个指标有量化的标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作为目前最权威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尚未忠实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和理念。

2.关于评价者

《指南》中对专家组组成作了如下规定:“专家组由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学干部、教师和比较熟悉教育评估、教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人员7人组成。”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践中,评估专家绝大多数是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领导,没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员,也没有纯粹的基层教师。 评价者中缺乏社会用人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代表和专业学会的专家,难以使社会及时了解高职学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并及时反映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建议

1.要建立以效果评估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评估标准,提升就业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评估标准。

一是学生就业率。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是否受到学生欢迎的主要标志。

二是就业对口率。这是指学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之间的对口率,对口率越高,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就越高。

三是职业稳定率。这是指学生毕业若干年后,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与毕业时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职业稳定率越高,表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就越高。

四是岗位晋升率。这是指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学生在相同岗位上的职位晋升率。晋升率越高,表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发展潜力越大。

五是学生的满意率。这是指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率。在满意率中,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因为,毕业生经历了社会实践,他们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进行的价值判断最具发言权。

六是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这是指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度。高职院校主要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故而,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估理应同用人单位发生直接的关系。企业对学校的满意率主要是通过评估学校所培养毕业生的质量来进行的,它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果的一种总结性评估。

七是工资水平。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水平所处的状况。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越高,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越强。

上述指标重在评估学校的教育效果,以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并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衡量,指标数字所具有的说服力是通过与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立的。因此,评估结果比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估的客观性、可信度更高,更能真实体现学校的办学状态和办学水平。

2.评估标准的制定和评估专家的组成要吸收社会用人部门的人员参加

国家在制定评估标准的时候,要吸收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评估标准才能比较有效地反映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建立一批社会上独立的评估机构,让他们可以独立地评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