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人单位对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是高校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以各类型企业为例: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最直接,企业的现状、需要,要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里得到反映,不仅包括企业职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还包括了对适应企业管理及其变革的人才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对高职培养目标提出了很多要求,主要是:
(一)要求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企业文化管理
毕业生进入企业,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将自己所学运用到职业岗位上,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二是如何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对前一个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但对第二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事实上,很多员工被企业淘汰,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二)要求毕业生富有创新性
企业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共识。然而,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学生创新的灵感得不到激发,创新才能得不到培育。这样的毕业生到了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就没办法有突出的表现。
(三)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包括文化思想、政治品德、审美修养等方面。这些修养内容实际上和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是相通的。如果毕业生没有比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技能学得再好,也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环境。
(四)要求毕业生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在我国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自身也随之不断地调整、变革,企业管理发生变革就是其中之一。只有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才能应对变革。所以,要求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要求毕业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管理的功能之一,就是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减少内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很多院校对学生较多地强调竞争,却忽视了合作,比如说,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取得好名次的会受到尊敬和奖励,但是学生在合作技巧方面的学习、表现却往往不受重视。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