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与教育
同“智力”一样,“人格”也是一个多种含义的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格这个词,许多学科的学者也都在使用这个词,但其含义往往很不相同,本节所述人格,其含义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发展”亦称“社会发展”,与个人的认知发展相对应。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分期与青年期人格发展特点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分期理论
表11-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分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Erikson,Erik)将人格发展过程分为8个时期(如表11-2所示),并认为:
第一,人格发展的每一时期是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也就是说,每一时期,各有其特定的问题或困难;困难未解决之前,心理危机将继续存在,困难解决,危机变为转机,就会顺利发展。
第二,后一时期的身心发展,其顺利与否,均与前一时期的发展有关,前面顺利,将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有助后期的发展。
(二)青年期人格发展的特征
埃里克森理论中的第五个时期,正是青年人接受中等教育或选择就业的一个年龄阶段。埃里克森认为,此一时期是人生全程8段中最重要的时期,可以说是人格发展历程中多个关键中的关键。因此,青年期所面对的危机情境也较其他时期严重。青年期的危机主要产生在自我统合(self identity)与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两极之间。所谓自我统合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层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此一心理过程称为统合形成(identity formation)。按埃里克森的解释,对青年的自我成长而言,统合形成是一种挑战,无论对求学或就业的青年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在这段时期内,由于主观的身心变化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青年人在自我成长上面临了以下多种问题:(1)性生理的成熟,使他感到性冲动的压力。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和社会的禁忌,使他对因性冲动而起的压力与困惑,不知如何处理。(2)由于学校与社会的要求,使他对日益繁重的课业与考试成败的压力感到苦恼。在求学时只模糊地知道求学成败关系着未来,然而对未来的方向自己却又茫然无知。(3)儿童时期的生活多由父母安排,很多事情的决定都是被动的(如选学校购衣物等)。可是到了青年期,很多事情要靠自己做主,而且父母也期望他有能力去选择。然而青年们自己则往往因缺乏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抉择判断时,感到彷徨无措。多数人在青年期(甚至很多成年人)都不能顺利无阻地达到此一境界。正因如此,或多或少的自我统合危机,对一般青年人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也就是现今社会中青年问题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
二、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措施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限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达此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职能。其实,“教书”的目的仍在“育人”。从“教书”的角度看,任何优秀教师都无法使所有学生在学科学习上获得同样优异的成绩。而从“育人”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可在适当的教育条件下发展其完整的人格。人格培养是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目标。
人格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而应给道德教育,情感、意志、价值观、社交能力的培养,适当性别角色的获得,自我概念的完善等以应有的地位。
(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使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人的自尊心来源于他的自我价值感。当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得到他人认可和赞许,因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时,他的自尊心就会得到维护与加强。他就会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这样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新事物充满主动探索的精神,他的人格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挑战性任务,不放过争取成功的机会,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给他们设计难度适中的课程与作业。并给那些学得慢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与帮助,以减少他们学业上的挫折感。要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施展才华,给每个学生展露自己的特长提供条件。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说,每个阶段发展危机的解决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合作与竞争的伙伴)的性质。在学校里,学生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靠学生自己去建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交往态度;二是靠教师在班级里有计划地去营造氛围。在相互尊重和谅解的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中,在民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态度、动机、价值观,发展各项人格特质。
(四)重视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
从根本上说,人格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自觉的过程。正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地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主动性日益增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自我修养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特质,做人格发展的主人。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应有人格自我教育的意向,确立发展目标;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活动,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注重人生哲理方面的指导,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自己树立人生楷模等。所有这些对人格的自我教育都有帮助。
(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在儿童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是直接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两股强大的力量。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应主动争取与家庭配合。除了加强同学生家庭的一般联系外,可以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对学生家长的辅导,推行亲职教育,举办母亲座谈会,以促成学生父母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人格教育。亲职教育(parental education)是从家庭教育中演变出来的新观念,但它与家庭教育的含义不同。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亲职教育则是父母为实施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接受的自我教育。
【思考题】
1.职业学校学生青春期身体有哪些变化?
2.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特点是什么?此阶段的教育与管理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职业学校学生处于何种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谈谈你对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理解。
5.如何改善和发展“后进生”的能力和人际关系?
6.应怎样看待学生的学习和学业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