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体育专业的形成与发展简介

我国体育专业的形成与发展简介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培训制度由此而始,形成了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培养造就高级体育人才的基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培训制度和体系。从体育专业的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体育院系中,基本上只有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培养体育师资,而后有部分院校增设了运动训练专业。

一、我国体育专业的形成与发展简介

体育在我国学校中最早出现是在3000年前的夏代,夏商时的学校重视习射御,西周时的学校把射御列为学校的必修课。而体育作为专业课出现在我国还是从近代才开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同时,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一些进步学生在国内宣传体育,进行体育教育,使得清政府在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奏定学堂章程》颁行后,各级各类新式学堂迅速增长,学生人数激增,因而“体操”教师的来源就成为兴办学校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体操课”已列为各级学堂的必修课,这就出现了体操教师奇缺的现象,加之一度由大量军人充任体操教师,滥竽充数的现象严重,遭到各方谴责。因此,1906年,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各省,于省城师范学堂“附设五个月毕业的体操专修科授以体操、游泳、教育、生理、教法等。名额百名,以养成小学体操教习”。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培训制度由此而始,形成了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早期的体育学校和体育专修科培养了一些体育专门人才,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实施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多数采取半截速成,质量一般不高,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体育师资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派送留学生,开办大学体育系、科和体育学校来进行的。但在国内的体育系、科和体育学校中,大多设备简陋、办学质量不高。自清末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体育系、科及体育学校毕业者有10 000人左右。体育教师奇缺和教学质量不高是这一时期的体育师资培训的问题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我国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就分别建立了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南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北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南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东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六所直属体院,并在地方办了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育学校,恢复和建立了8个师范学院体育系、科,创办了77所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培养造就高级体育人才的基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培训制度和体系。

从体育专业的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体育院系中,基本上只有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培养体育师资,而后有部分院校增设了运动训练专业。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体育院校和系、科的专业也从单一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到已经形成了具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五个具有完整体系的专业学科,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体育专门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