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分制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谭 亮[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都采用学分制教学,但实际操作中,大都不能真正脱离学年制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职学分制问题的探讨,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以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生产知识的“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人力资源开发是这一战略转变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是跨越性的,如何协调好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都采用学分制教学,而在采用学分制教学的过程中,大都不能真正脱离传统学年制的模式和影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分制的内容及特点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伴随着选课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为众多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所采用。学分制的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就是以学分反映某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学习难度和学习时间,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完成情况,以学分作为确定学生毕业与否的依据,以学分进行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2)课程设置大致划分为必修课、限制选修课、任选课三个模块。
必修课:指为达到基本培养规格而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限选课:指各专业根据专业方向或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
任选课:指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或专业深度而开设的课程。
(3)学生学完某一门课程若成绩合格即获得相应的学分;若成绩不合格,需要重新学习本门课程,即“重修”。学生取得(未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滞后)毕业,对学年实际取得学分未达到最低要求的学生实行中途淘汰制度。
(4)用平均学分绩点表示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对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指标,每学年计算一次,作为评优、发放奖学金、下学期选课的依据。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指导书先行后续的关系,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下学期课程。学有余力(平均学分绩点较高)的学生,可多选或同时修读其他辅修专业。
二、学分制的优点
学分制与传统的学年制不同,它与竞争、兼容、开放、灵活、选择、自主、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特点非常吻合。简单来讲,学分制相比传统学年制具有下列优点:
(1)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
(2)能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能够真正地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4)高校学分制收费建立了灵活的收费机制,在有效学制内完成学费的交付,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5)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学部分选修课,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
(6)学分制的弹性学制有助于缓解集中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就业。
(7)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8)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
高职院校应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岗位特点,以满足岗位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推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辅修专业”,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
三、当前高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等职业院校中推行学分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师资问题
灵活多样的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精神核心,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及未来择业方向,自主选择课程及学习时间。由于学生选课的随机性,对各门课程选择的人数不平衡,选择多的课程,有可能因为师资短缺开设不出;选择少的课程,甚至只有几个人选择。这样势必造成师资的利用不合理。另外,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知识结构还是比较单一,不具备不断开出新课的能力,学校也没有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选课自由度不大,学分制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2)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问题
学分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其实现手段主要在于任选课,但任选课程的开设常常面向全校或全年级,因此,选修课通常需要准备较大的授课场所。当然,由于任选课程的目标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因此常常不仅需要场地,还需要实验实习设备。这样的场所、设备如果不具备,选修活动无法开展。
(3)时间问题
由于同一选修课会有多个班级的学生选择,因此选修课上课的时间必须是它所涉及的多个班级学生无其他课,以及授课教师无其他课。对于同一个学生可能有多门任选课程选择上的时间安排问题,很难个人与全校整体安排统一兼顾,最终常常不得不采取限制学生选择的办法,起不到“任选”的效果。
(4)学生选课问题
学分制导致教学计划的强制能力减弱和学生在修学计划上的充分自由,往往会因学生的选课经验不足,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迷茫或出现漏选错选问题。
(5)学习态度问题
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四、高职学分制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充分交流,积累经验,勇于创新,并实施相应的对策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1)加强自身师资培养力度,引进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开拓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具备开设更多更丰富选修课的能力。另外,基于高职院校注重职业化教育的特点,鼓励专兼职教师开始关于职业素养或企业文化方面的任选课,使课程可以更好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2)优化规划教学场地的设备的投入规划,合理调度,提高场地和设备的使用率。
(3)单独选择时间开设任选课,开设任选课的时间段不开设其他课程。
(4)为学生配备学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课,开放多次选课时间,方便学生对选课结果进行调整。
(5)加强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的过程考核,使课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学分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完全彻底的学分制管理,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也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学分制在高职院校推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相信能够解决,学分制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也必将越来越好。
【注释】
[1] 作者简介:谭亮(1982—)男,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工作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任教务科科长。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应用和教学管理,参与多项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研究,主持《网络规划与实现》省级精品课程开发。邮政编码:611130,E-mail:wjtlr2001@yahoo.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