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开放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构建开放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类课程的提出是对传统的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与教师为中心的挑战。“办个小小旅行社”数学探究活动主要的知识点是单价、数量与总价,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速度、时间与路程这三个基本数量关系。而“办个小小旅行社”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实施寒假游的活动背景下,让学生自主确定调查的途径和方法,自主收集各种资料数据后,自行制订旅游计划,这就深化了学习过程。

构建开放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徐 雄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即研究性)课程”的课程改革思路。三类课程的提出是对传统的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与教师为中心的挑战。这一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且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处理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们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后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办个小小旅行社”的数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实践,我觉得在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整合上要体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构建开放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引入“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彻底改变教师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的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的方式,按照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过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促进理解或掌握结论。而探究式课堂教学对过程的关注,就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结论,还在于过程的本身。“办个小小旅行社”数学探究活动主要的知识点是单价、数量与总价,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速度、时间与路程这三个基本数量关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这部分知识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然后练习,把要问的问题问完了,做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在这种一问一答加操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把事先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通过“课堂”这个载体“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死记硬背下来,再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更不能从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把所学知识“顺应”或“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都受到了限制,这样的教学,教师辛苦耕耘,花了不少力气,学生穷于应付,疲惫不堪,结果是多数学生记住了一些死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在具体生活中得以运用,所以无论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还是从学生要在学习活动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来看,都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而“办个小小旅行社”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实施寒假游的活动背景下,让学生自主确定调查的途径和方法,自主收集各种资料数据后,自行制订旅游计划,这就深化了学习过程。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只是为学生的探究体验提供了必要的学科知识基础、网站资源及信息技术方面的辅导等。在学习活动的成果考察方面也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特点:即提供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个性的体验,不作绝对评价,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探究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上,了解他们感悟体会了什么,程度怎样;具体学到了什么,通过自主活动,他们是否获得了满足,拥有了一份自信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而且学习效率高。即使学生的探究实践的成果不够理想,但从上述意义上来讲,他们同样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同样有许多感受产生,所以这同样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和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获得了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了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二、构建开放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分析、试验、尝试、纠错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办个小小旅行社”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一个虚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同时还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思维的火花到处在绽放。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几个小组通过自己的调查与研究,都制定出“北京游”的具体安排,从吃、住、行等多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在探究中,各小组的学生都制订了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进行了分工,为了使自己小组的安排更有说服力,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所走路程与费用等资料。有的还实地到旅行社进行了调查,将所得资料与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分析比较。如:查找到了哪些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计算时利用了哪些学过的知识,最后决定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以及具体行程的安排等,都一一说明理由。这样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到教学中,将书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就会逐步养成质疑问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而这些意思和思维策略也促进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注意力集中,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准确了,逐步培养了提出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构建开放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课题的研究,能使课堂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社区,特别是当采用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之后,就更为学生们直接地提供了一个群体互动的空间。在“办个小小旅行社”的探究活动中,我安排一节课让各小组进行交流,将各自的计划与具体安排进行展示。同学们还充分利用了自己学过的信息技术,通过图片、演示文稿、动画等形式将计划与安排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最后全班再进行评议,教师帮助小结。在活动中,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计划与具体安排的参与者、指定者与解释者。所以我发现平时许多所谓的“学习困难生”,他们也一改往日的被动,在小组交流、讨论、辩解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发扬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学习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科学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学生尽管都乐于参与探究,但在探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办个小小旅行社”的探究活动中,虽然是模拟的旅行安排,但是学生们都是很仔细地进行收集和整理,相关问题的解决也是经过了反复地验算,比如有的小组为了得到具体的“北京游”安排,除了网络之外,他们会前往旅行社作具体的咨询,有的还到机票、火车票发售点做数据的摘录。所以通过这个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学生们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尝试探究,认真验证,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形成了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同时,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借助信息技术,让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连的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随着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展开,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本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2009年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论文)评选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