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整合中定位语文教学

在整合中定位语文教学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手段。整合有助于语文学科中主题化教学的开展。因此,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明确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明确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方面,就能正确定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

在整合中定位语文教学——学习《语文学科整合在信息技术中》的感想

时 慧

语文学科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可以与各地的学友进行广泛的交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进行语文新课改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奥苏伯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地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定位

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字、声像、读物所提供的知识和内容上。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常常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读万卷书”,没有“行万里路”,对反映生活的文字、声像、读物的理解就是十分有限的。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为朗读平添色彩,如配乐、配画朗读,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但这决不能代替学习者自身参与的朗读实践活动,所以教师也应该杜绝语文课堂上只闻打字声不闻琅琅的读书声的现象。

1.信息技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新手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师生间的“教—学”的单线联系,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学习过程完全在民主的、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手段。

2.信息技术是优化语文教学的工具

经过多媒体快捷奇妙的组合和网络超越时空的链接,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刺激而兴奋不已,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大了课堂容量,延续了课外学习。网络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面对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网络则可以演示出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任何已然片段,让学生间接而逼真地去认识、思考文本所要展示的人生状态和人生哲理。

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是以往的仅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条件所不可比拟的。

3.信息技术是服务而不是取代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又需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信念、审美等方面的渐染和熏陶。网络给学生积累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信息技术永远代替不了的。所以看一节语文课使用信息技术好不好,主要不是看这节课的课件多么具有动感、色彩,多么热闹,而是看它所用的声像等媒体是否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文本,是不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强烈的共鸣。

4.信息技术也在成为“文化”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多地汇聚了人类已成定论的精粹文化,同时它并不拒绝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各种新鲜文化。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变化已成为一种新颖的文化而被语文学科所吸纳,却又影响着语文教学。从深层方面来看,语汇本身就是人们思想言行的反映,又不断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推动社会生活的更大发展,如言论阵地,信息传递速度,人们的交往途径等大大改变、创造了大批新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造就了新一代的教育对象和学习主体。全新的网络文化自然而然地渗进了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语文教学之中。这种特殊的利用和参与关系,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更为便利。

5.信息技术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领域

整合有助于语文学科中主题化教学的开展。主题化语文教学是以网络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使用网络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已经习得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学生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协作学习,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手段,形成新技能。

因此,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明确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明确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方面,就能正确定位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课程当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寻找学生学习的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1.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

对于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2.集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

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主要凭借的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多向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境,增添了教学效果。

4.多向互联互动,加强合作交流

交互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使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更易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尤其是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与外班、与外校交流。这样,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便于教学的调控,便于互相促进,真正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注意点

1.教学目的是教学首要任务,信息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在整合中学习语文,其主要目的是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记住的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进行选择,根据需要运用,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2.注意教师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忘记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语文教学能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技术和资源,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资源、媒介工具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就是在学习中,将网络技术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使个别化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