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蜻蜓》绘画剪纸教学案例

美术《蜻蜓》绘画剪纸教学案例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蜻蜓》是上海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对称世界中的教材。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交流小结蜻蜓的身形特征,并板书。创设情境,蜻蜓登上大舞台。本科学习的过程是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制作蜻蜓造型;运用拟人化的绘画手法来添画完成剪纸蜻蜓。

二(上)美术《蜻蜓》绘画剪纸教学案例

陈博宇

一、教学内容分析

《蜻蜓》是上海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对称世界中的教材。本课学习内容主要通过欣赏、感知自然界中的蜻蜓,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从而学会用对称剪纸的方法来绘制蜻蜓。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添画完成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蜻蜓。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色彩感知较为敏锐,在造型方面已经具备了初级的点、线、面的组合能力,在单元学习中,学生基本掌握“对称”的概念。“对称剪纸”的技能方法也有所了解,但使用剪刀剪出复杂形的能力尚且不成熟,用拟人化手法添画也有难度,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蜻蜓的外形结构和生活特征;知道蜻蜓的结构是对称的;学会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来表现蜻蜓的外部特征。学会运用拟人化手法添画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蜻蜓。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蜻蜓的形态特征,发挥丰富的联想,运用拟人化的方法表现作品的创意。在画画剪剪中感受创新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蜻蜓的外形、色彩特有的美感,体验主题创作过程的快乐、观察自然的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学科以围绕艺术审美为中心,在艺术体验和尝试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民主、师生互动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为了体现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本课学习以此为指导思想。

选择以生活中的常见动物——“蜻蜓”为绘画对象,由欣赏、感知自然界中的蜻蜓,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从而学会用对称剪纸的方法来制作蜻蜓。学习运用拟人化的绘画手法来添画完成剪纸蜻蜓的背景素材。让学生不仅掌握绘画方法技能,更能通过网络资源的欣赏与强烈的色彩感受,促进学生了解蜻蜓的结构特征,在“看看、想想、画画、剪剪、贴贴和玩玩”等学习活动中增强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中体验美、理解美和创造美。

五、信息资源形式与特点

教师以网络资源对教材信息化处理,开发自编了丰富的蜻蜓信息资源库。其中有各种色彩的蜻蜓、自然界中如池塘小溪边的蜻蜓等,有关介绍蜻蜓的视频资源,还有激励学生创作的音频资源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六、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初次想象

演示谜面“身体像长钉,眼睛如铜铃;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行”,学生猜谜。启发想象,交流有关蜻蜓的知识。揭示课题:蜻蜓。

2.欣赏感知,自由想象

演示摄影师捕捉到的自然界中有关蜻蜓的镜头,学生欣赏图片,了解蜻蜓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1)蜻蜓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可以概括地看成什么形状(见图1)?

交流小结蜻蜓的身形特征,并板书。(头、胸、腹、眼睛、翅膀)(大小各异的椭圆形)(左右对称、腹部细长、眼睛大大的……)

img174

图1

3.示范引导,解难想象

教师示范用彩纸对折剪的方式,制作蜻蜓的外形。

网络演示横竖不同的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效果。演示:横构图突出蜻蜓的翅膀;竖构图突出蜻蜓的腹部(见图2)。

img175

图2

学生尝试画一画,剪一剪。

教师提示:头、胸、腹各部分的比例结构,巡视、指导。

4.自由绘画,创新想象

网络演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见图3):观察比较普通的蜻蜓和拟人化了的蜻蜓。启发想象:假如你是一只小蜻蜓,和你的伙伴选择在哪里生活呢?

5.交流表达,丰富想象

网络演示范例:学习拟人的添画方法。提示可添加衣服、五官和四肢,并给蜻蜓取名(见图4)。

创作一:学生发挥想象,练习拟人化绘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img176

图3

img177

图4

创作二:学生继续发挥想象,用拟人化的方法添加背景,创作绘画。

6.交流评价,总结

创设情境,蜻蜓登上大舞台。学生选择自己的或喜欢的绘画作品,交流点评。修改再创作。学生评出最佳造型奖和最佳创意奖,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科实践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整合的方法以围绕艺术审美为中心,在实践体验和尝试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在丰富的资源整合中欣赏美,培养审美能力

虽然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蜻蜓不陌生,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缺少直观、形象的充分感知基础,因此教师运用整合的方法优化教材,自主开发丰富的网络资源,其中有各种色彩的蜻蜓,自然界中的蜻蜓如池塘小溪边的蜻蜓等,有关介绍蜻蜓的视频资源,还有激励学生创作的音频资源等信息(见图5)。

img178

图5

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充分地欣赏到色彩不同的蜻蜓,造型不同的蜻蜓,直观感知蜻蜓的主要特征,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想象绘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创想习作打下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交流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在自主的创作实践中想象美,培养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的一个过程,学习需要依靠学生个人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学生的行动、作品、思维方式受到外在信息的影响,能运用信息解决学习问题。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再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逐渐转变。

本科学习的过程是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制作蜻蜓造型;运用拟人化的绘画手法来添画完成剪纸蜻蜓。学生不仅要掌握绘画方法技能,更是在添画的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想想、画画、剪剪、贴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又一次得益于网络整合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中有广泛的参与度;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有成就感的获得。

优势一,观察各种蜻蜓造型,学生的绘画不拘一格。

优势二,用拟人化的方法添画背景,又放飞了学生的想象。

优势三,蜻蜓大舞台的展示评价不断激发其创新潜能,共享优美的资源,最后学生的作品真是色彩艳丽,造型不一。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想象美、创造美中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利于帮助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促进知识迁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八、附学生作品

img179

img1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