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十七条教学原则促进整体教学工作
十七条教学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学生主体论。时至今日,这一思想仍应该不断强化,对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各实验基地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了不同的突破口加以研究,继承与发展了“活教育”的教学思想。
(一)一师附小“以学设教”、“以人为本”
一师附小语文特级教师周云燕与学生在一起
从2005年10月起,上海市一师附小以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学习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愉快教育”发展的项目,确立了“为了学生愉快学习而教”的理念,变传统的“为教而教”,到“以学设教,为学而教”,旨在改变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到主动愉快的学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策略和操作要点。
“以学设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为本”,即关注学情分析,研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已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技能,并预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什么样的情景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什么样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什么样的坡度能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从而分层递进?具体为四个步骤:
(1)精心解读教材,理出难点重点;(2)分析学生基础,预测存在困难;
(3)确定学习目标,形成学习任务(若干个);
(4)学习他人经验,有效设计导学。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提高兴趣,达成有效学习?教师在设计导学时必须思考:学习的目标尽可能适合学生(适切性),学习的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直观性),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吸引学生(趣味性),学习的过程尽可能提高学生(渐进性)。这种备课方案的改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师附小的“学习设计”备课方案详细结构如下所示。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与传统教案相比,原来的备课是以阶段流程为次序的,现在则以任务为依据,清晰了学的目标和教的目标,清晰了课堂里学生面临的任务和执行任务的目标。
(二)静安一中心聚焦课堂观察
静安区一中心小学在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中,将关注点聚集于学生,倡导课堂观察分析学生、改进教法、有效教学。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听课者以观察者的身份,从听课、评课的角度,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情况。
(2)听课者不再要求记录教师整个教学过程,而是只要在教案中注明每个教学环节的达成度、有效性,并提出需要调整或完善的意见。
(3)《课堂观察表》要求听课者特别关注课的亮点部分,即课堂增值创意设计的新颖性、适切度、增值度,帮助老师归纳、总结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提倡个性化教学。
(4)观察者面向学生,以能清楚地看清学生学习状态为准。听、说、读、写(练)的参与状况,学习情绪、个体发言次数、频率等课堂表现均记录于《课堂观察表》,以便观察者课后进行定量分析。
(5)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一门学科的课堂观察,更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解决学科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
各学科的《课堂观察表》基本上都包含以下几方面观察内容:
(1)教学设计情况:包含教案设计、教材处理、目标制定的适切程度等。
(2)教师行为状况:如教案执行情况、生成性问题的及时把握等。
(3)学生活动情况:包含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听讲和行为规范情况、发言质量和次数、小组学习时的分工、合作及讨论情况等。
(4)综合反馈情况:如课堂整体学习气氛、学习效果等。
根据学科特色及研究专题的不同,《课堂观察表》中会有相应凸显特色的设计,如:语文学科的研究专题是《小学语文各年级预习分层要求的研究》,所以在设计自己学科的课堂观察表时,教师专门观察了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否有体现:预习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体现预习的作用,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有明显提高等。数学学科的研究专题是《从学情出发,优化使用教材》,并且还担负着国家课题子课题《小学练习设计及其与学业效能关系研究》的分块任务。因此在课堂观察表中,他们也着重观察这两个方面,关注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数学教材的再次加工和处理,力争做到“学生已经会的,教师尽量少教;学生有难点的,教师重点教”;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练习及课后拓展的习题设计,关注练习的精度、坡度、自由度情况和学生的完成情况等。此外,数学学科的《课堂观察表》还设置了困难学生个别跟踪的内容,根据事先了解的困难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跟踪,观察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上述两所小学以十七条教学原则为指导,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全面提升了教学工作的品质。与此同时,各所实验基地学校着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将十七条教学原则所倡导的先进理念落在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