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师培训的摇篮与基地:教师进修院校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徐韵安
【摘 要】教师进修院校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培训与发展教师,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就是教师培训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角度来加强进修院校机构与机制建设,要从有利于教师培训者队伍成长的角度来加强队伍的管理。
【关键词】进修院校 教师培训 摇篮 基地
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上海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所承担的中小学干部、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已经逐渐转入以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聚焦课堂、聚焦课改,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教师智慧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本市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谋求发展、有所作为的共同思路。率先加强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尤被视为促进学院内涵发展,提升自身软实力的重中之重工作。
一、教师进修院校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培训与发展教师
上海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大多小而全。主要部门是五大业务部门:教学研究室、教育科研室、德育研究室、信息技术室及干、师训部(或教务处分设)。也有把培训和教研两大部门融合,研训合一,称为研训部(中心),其意是教学和研究融合为一个平台开展培训,在研究中开展培训,在培训中加强研究。当然还有院务办公室、总务处,以及可能还有教育编辑室、教育政策研究室等机构,但是应以前述五大业务部门体现教师进修院校的办学属性。
教师进修院校内设的各个部门在工作方向上有区别。教学研究室以课程与教学为重点,分学段,对从幼儿教育年段到高中教育年段的教师及其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服务、研究与管理。教育科研室主要是围绕研究课题,从立项开始到课题结题,进行一条龙式的指导与管理。德育研究室主要是以中小学校德育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主,以德育重点工作为抓手,开展学校德育的指导、研究与管理。信息技术室的工作包含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中小学校信息课程的开设和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培养等。干、师训部的主要工作已经不是在第一线承担教师培训的教学工作了,培训教学工作由上述各部门教师或外请专家教师承担。干、师训部的主要工作是培训、培养的管理工作,包括师、干训各类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开设、培训班级招生、培训教学及档案管理(含学籍、学分管理)等。
由于教师进修院校并不面向中小学学生,并不直接承担第一线中小学校的教学任务,而是面向基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其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到第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进修院校的各类教育教学工作,也称主要工作职能,或称中心工作,从广义的角度说,就是培训培养教师,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没有培训培养教师的职能,就不能挂牌为“进修院校”。在教师进修院校,不管是学科教学指导、课题研究,还是优秀学校领导与优秀教师的培养、班主任培训,实际上是不同途径、不同形式的培训、培养工作。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就是教师培训者队伍。这就可以给教师进修院校的属性用上教师成长的“摇篮”、“基地”这样美好的词语。关键是教师进修院校要把自己建设好,把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好,无愧于“摇篮”、“基地”的称号。
二、从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角度来加强进修院校机构与机制建设
教师进修院校内部机构的设置由来已久,至少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教师进修院校内部机构没有实质性的变革。合情合理地说,这样的机构设置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也与教育行政机构相衔接,容易实现一元化管理,并且偏重于适应应试的需要,所以沿袭至今。因为教学与应试的原因,教师进修院校内部最大的中层机构是教学研究室,其教师编制数通常会占到全员教师总数的60%以上。因而,进修院校的业务工作也比较偏重教研。尽管教研也可以是一项教师培训工作,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管理者的立足点在教师培训还是学科教学,对教师培训的引导作用是不同的。
即使可以在不对进修院校内部机构的设置作大的调整,也应当从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角度来加强进修院校内部机构建设。
1.注意多设置“点”式机构
前述的教师进修院校内部机构均是面上的机构,是负责“块”的工作,可以在不打破“块”的设置的前提下,多设置“点”式机构,形成“块”与“点”的互补。所谓“点”式机构主要是名师领衔的研究所、工作室,以及听课指导组、课题项目组等。这些所(室)不是领导、管理机构,而是培训培养机构,不但不与进修院校的中层机构相冲撞,而且“锦上添花”,起到中层机构不能起的作用。由基层学校到进修院校“点”式机构工作或兼职的第一线教师实际上扩大了教师培训者队伍,成为提升培训质量的创造性力量。
上海有许多区(县)由特级教师(名师)领衔或负责上述所(室),给以经费保证,落实指导带教或研究项目,既为名师保持领先优势创造了平台,又使更多年轻教师在培训培养中得益,更快更有实效地成长。实践证明,这些机构越多越有助于教师发展。
2.注重教师培训者在科室之间的流动
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与基层学校之间很少流动,大大少于全地区教师在基层学校之间的流动概率。教师偶有从基层学校到进修院校工作的,但是鲜见从进修院校回到基层学校工作的,其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流动带来活力,带来竞争,带来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从加强进修院校培训培养工作的角度说,从促进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的角度说,应当注重进修院校教师的流动,让教师培训者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专业发展。一方面是纵向的流动,就是在进修院校与基层学校之间流动;另一方面是横向的流动,就是在进修院校内部不同的中层研究部门之间流动。比如,在科研室与教研室之间流动;在现代教育技术室与教研室之间流动等。如果纵向的流动较难实施,那么,横向的流动就是学院内部的事情了,关键在于形成机制。
进修院校的工作按大块划分,就是教、研、训三大块。提倡教师培训者在学院内部流动,就是让他们熟悉教、研、训的每一块工作,做到既会教学指导,又会教育科研,也能承担培训工作,成为“三栖”型教师,这对提升教师培训者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是很有作用的。真正要实行教师培训者在科室之间流动还是要建立机制,也就是建立制度,明确目的,落实任务。然后,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3.强化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学校建设
现在上海几乎有半数或以上的教师进修院校有自己的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学校。既然进修院校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为己任,以培训培养教师为目的,就应该有自己名实相副的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
教师进修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建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锻炼自己的教师培训者队伍。让他们通过深入第一线教学,强化现实体验,掌握第一手教学动态与研究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工作与培训工作。二是通过自己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在第一线的研究性工作,起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面上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进修院校的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是进修院校自己的学校,自己学校成功的经验在地区范围内辐射和推广更有现实意义。因此,进修院校要强化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建设,主要不是财力与物力的投入,而是人才资源的支持。进修院校同样要形成人才流动机制,让教师培训者在进修院校与实验学校之间流动,这比在外校之间流动要相对容易,同时又支持了实验学校。
三、从有利于教师培训者队伍成长的角度来加强队伍的管理
教师进修院校要加强对本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从有利于教师培训者队伍成长的角度,研究推进本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加强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本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师德、育德能力和专业水平,规范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1.实施教育教学项目负责的工作制度
现在在一些教师进修院校已经实行项目负责的工作制度。由个人申请,经过学术委员会审定,把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作为项目的形式下达给学院教师培训者个人或集体,前者为个人项目,后者为集体项目。凡是关系到第一线工作的项目多见教、研、训一体,也就是在一个项目里,通常涉及教学、研究、培训等二至三个方面,对教师培训者的业务能力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培养。比如,《分层递进教学的深入研究》项目,就包含分层递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课题研究、分层递进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为了推进这个项目,项目负责人需要具有教研、科研、培训等三栖能力,既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又能开展课题研究,还能组织第一线骨干教师培训班。
2.建立教师培训者下基层的制度
教师进修院校当然不可能和大学相比,但它紧靠基层实践,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专业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在加强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中,学院教师下基层蹲点、“下水”上课、调研等,应被列入“必修”课,或称规定动作。最大的好处在于使教师培训者了解第一线工作,保证自身有领先的水平。比如,有的教师进修学院就实行“三下二上”工作制,一周之内3天下基层进课堂,2天用来研究来自学校的实际问题;有的教师进修院校要求带着课题项目去基层学校,或每学期必须完成在基层学校“下水”上课的任务。
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第一线。进修院校的教师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基层学校与课堂。基于这样的共识,应当把服务基层、深入课堂调查调研、下水教学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制度。
在倡导与建立教师培训者下基层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建立选拔优秀基层教师在进修院校任职或兼职的制度,使他们成为教师培训者队伍的新鲜力量。
3.建立鼓励教师培训者学术建树的制度
进修院校应该有较浓的学术研究氛围,应该有一批具有较高造诣的研究型教师。如果以专著数量、市级以上立项的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为指标,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内涵发展仍需要大力加强。迄今为止,进修院校还较少能独立完成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意义且带有全局性的教育实验研究或教改项目;较少开发出在全国、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培训课程;公开出版的有质量的教育教学专著也不是很多。这一切都妨碍了进修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培训者自身素质还欠火候,队伍建设还得要加强。
深究这个问题,有教师培训者个人素质仍需提高的问题,也有学院管理层决策的问题。对有条件的教师,应该鼓励他们以个人署名出成果、出专著。学院要加强领导,确立课题、制定计划、给以经费,保证成果的取得。
建议有条件的院校积极强化学术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培训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院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或教育教学论坛,邀请院内外专家一起参加;积极鼓励本院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经费、时间上提供保障和便利;努力创造条件,推进建立优秀教师的学术休假制度(进修与创作),保证出成果、出专著(教材);给教师出教材、出专著提供必要的财力条件。
4.形成促进教师培训者培训的制度
只有区(县)教师培训者的水平高一层面,才有可能指导、培训全地区第一线的教师,问题是教师培训者如何培训。
第一,规定培训者培训的经费。可以以5年为一个循环周期,大体上要保证每一位教师培训者有相当于完成一次高层次学力培训的经费。
第二,规定教师培训者培训的时间。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譬如,每5年集中3个月或1个学期,可以以暑期为主,也可以双休日为主。形式多样,比如,进修假、创作假等。
第三,规定教师培训者培训的目标与任务。对年轻教师以学历(硕、博研究生)培训为主,或自选专业(大学)旁听学习。对年长资深的教师可以允许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以成果考核为主,譬如,教材、专著等。
5.建立教师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评价制度
进修院校除了应按照《教师法》和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考核内容标准方法进行评价与考核以外,需特别强调:教师培训者自身专业发展对学院和基层教师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成效。鉴于进修院校工作的特殊性,在考核中,应该允许教师培训者个人自述,由院校学术委员会投票决定。考核的成绩与教师培训者个人的培训需求、学术创作,以及教师的奖惩、教师职务晋升等密切相关;对专业化发展好的中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培养,在名师培养、交流学习、业务进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10_zcwj/201101/xxgk_114456.html
[2]滕佩君.关于建设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奚林明,徐韵安.实践、探索、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浅谈教师进修学院在推进“校本研修”中的作用[J].上海师资培训,200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