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的研究是地区科研员成长的摇篮
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 陆少明
【摘 要】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找到指导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突破口,这是地区教研员开展工作的必经之路。科研员应该从调研中提升自我研究素养,从开课实践中研究中小学教育,指导学校建立市级课题。而要做好这些工作,研究是基础,爱心和奉献是保障。
【关键词】科研员 课堂教学 课题
1996年7月,笔者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在地区研究培训机构从事教育研究工作。那时,上海地区研究培训机构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一改传统的理论研究,把重点放在对课堂的实践研究上。于是,我及时认清形势,痛下决心,过了两条坎:一是个人研究能力的坎;二是指导服务中小学的坎。在个人研究方面,自己正式出版了专著《育人艺术的教育蕴含》,公开发表了83篇论文,并牵头编著了国内首部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校本教材;在指导服务方面,独立指导基层学校建立上海市市级课题8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第九届、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改革实验奖二等奖。
那么,一位略懂教育理论而对普教研究很陌生的地区研究培训机构科研员的转型之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一、地区科研员成长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的方向问题
1﹒实践研究,还是理论研究
笔者在大学里学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比较陌生,那么,在担任科研员后,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还是根据中小学需要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呢?
2﹒课堂教学研究,还是其他研究
面向中小学的工作问题很多,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呢,还是其他管理方面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学校对科研有意见,科研与教研分离出来,不能合一,那么科研最终为谁服务呢?
3﹒脚踏实地的研究,还是形式的“蜻蜓点水”研究
中小学教师以为,科研搞得轰轰烈烈,但它“雷声大,雨点小”,其成效不理想。问题主要在于形式主义严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否获奖放在首位,追求名利,并没有把科研看成改进教学方法的手段。
(二)他人的期望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基本上依靠省市级层面的学者、专家,他们担任着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指导任务,地区科研员处于协助或充当上传下达的联络员角色。中小学的领导或教师希望地区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能承担起对全区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服务作用,但地区科研员却常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问题主要有:
1﹒地区科研员如何与中小学教师拉开研究水平的距离;
2﹒要开展有质量的聚焦课堂教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地区科研员如何缩小与省市级科研员的研究差距;
3﹒地区科研员如何做到既能出专著,又能独立指导中小学走科研兴教,形成学校的科研特色成果。
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地区科研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自我能力问题
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但既没有实践创新的经历,也没有理论应用实践的经验,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是地区科研员成长的摇篮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找到指导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突破口,这是地区教研员开展工作的必经之路。
(一)在常态课堂调研的启发中指导学校建立市级课题,并通过合作研究取得好的成效
以下笔者以自己指导静安区小学“小学生学会提问的研究”课题为例,来说明教研员工作的具体办法。
1﹒从调研中提升自我研究素养,帮助小学建立课题
1999年下半年,静安区教育学院对全区的中小学课堂提问专题进行了常态调研。调研结果发现:学生向老师提问几乎为零。为此,调查是为实践服务的,如果调查结果出来,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也是没有效果的研究。笔者先后撰写发表了三篇文章《静安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调查报告》、《让学生学会提问》、《论让学生学会提问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并向时任静安区延安中路小学校长张倚莲提出建议,希望学校开展学生学会提问的研究,并为他们起草了课题方案,题目为“小学生学会提问的实践研究”之后,笔者又帮助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起草了课题方案《“小学生学会提问”成果的推广和创新研究》,并与该校一起开展了合作研究。
这些立足于中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切实解决方法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相关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也为教研员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思路。
2﹒从开课实践中研究
指导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引领课题组成员制定具有学科特点的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呢?笔者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先从研究力量比较强的数学组作为抓手,让他们先带头开研究实践课,其他学科子课题组参与现场观摩和研讨。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是有效的。数学子课题组中的陈老师率先开课,通过开课前后的教案集体研讨,逐步形成了在数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其研究论文再经过教研员修改推荐,还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小学教学研究》上,树立了老师们研究的信心,对同组和其他学科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顾泠沅认为:该课题重点探讨了小学生学会提问的过程、阶段及其分年级的具体要求,区别不同学科引导小学生学会提问的教学策略和相应的评价方法;此外,该课题成果具有丰富的、鲜活的引导学生提问的案例。这样的研究,颇具“草根”的香味。
科研员在独立与基层学校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扎根课堂研究,也提升了指导他人的能力。
(二)在对课堂德育的观察与思考中指导学校建立市级课题,并有效地推进
作为科研员亲临教学第一线认真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是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积累和分析,就能发掘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以下以笔者指导的“小学微笑教学的研究”课题为例加以说明。
1﹒课题从课堂问题中来
笔者在十几年间随堂听取中小学上百节常态课,观察发现:在课堂中有表情微笑的教师不到三分之一,有亲和力的教师不多;学生苦学现象严重,在校生活和生命质量有待提高。于是笔者组建“小学微笑教学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3月对本区四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展开调研,发现:认为开展课堂微笑教学很多的学生为百分之零。至此确定了展开这一研究的价值和方向,努力纠正时下课堂语言暴力的现状。
2﹒成果从群众中来
课题研究能否出成效,与群众积极的广泛参与分不开。那么如何在语文、数学、外语、音体美等学科中有效指导教师开展微笑教学呢?
其一,从理论中来——学习他人文本经验,在高起点上求发展。笔者指导课题组成员去华东师大图书馆查找,收集了近200篇有关微笑教学的理论文献,并印发给每一位老师。这样的学习,可以打破时空,让老师在空余时间阅读,使理论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其二,从实践中来——提炼自我经验,为研究提供鲜活案例。课题实践后需要提炼经验。但一开始,学校老师对“微笑教学”这个词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表情、教师的神态、教师的手势上。科研员开始指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微笑教学,从体态语言的调控、表达、强化、评价等功能进行教学实践。一个学期下来,共11篇有关体态语言的文章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
其三,从教师中来——构建交流平台,分享实践智慧。例如在第一阶段的体态语言微笑教学11篇文章和第二阶段的研究——口头语言微笑教学的10篇论文发表后,我们及时复印给每一位老师,及时让同伴分享,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几点思考
作为向中小学提供指导、服务的区级层面科研员的研究不应该把理论研究作为自己的重点,而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才能彻底摆脱教育科研形式主义倾向,切实改变教学行为,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注入汩汩活力。要做好这些工作,研究是基础,爱心和奉献是保障。
(一)挑战极限式的苦练研究基本功是做好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科研员自身没有研究能力,就谈不上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有效指导。科研员要学会挑战自我研究能力的极限,才能树立科研员的形象,有效开展好对基础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服务工作。
第一,在时间上挑战自我。有人曾问:教研员平时很忙,怎么还有时间写书,还与基层学校合作研究课题呢?其实要利用的是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挑战时间是挑战自我极限的第一步。笔者这些年颇有科研成果,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休息时间。2007年下大雪的寒假里,笔者就一直工作到年三十。
第二,在研究功底上挑战自我。开展一个课题的研究,老师的学科案例文章有时多达40多篇,怎样保证每一篇文章围绕专题,又能在题目和内容上不重复,并达到发表水平呢?这对指导工作是极大的挑战。多数基层学校老师不擅长研究,没有研究思路,常需要科研员事先拟订每篇文章的思路,这就需要有很深的研究功底和快速修正指导的能力。笔者先后合作的两个课题都能在一年半中完成,均得益于笔者以前写的几十篇不同题材的论文的功底。假设自己都没有发表过有质量的论文,那也就很难指导别人去发表文章。
第三,在创新思维上挑战自我。课题的含金量主要体现在是否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视角或研究一些易被忽视的边缘学科,因为这可以填补空白的研究领域。这就需要研究者思维上有所创新。例如市级课题《小学微笑教学的研究》,笔者把“微笑教学”作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拓展微笑教学的内涵并赋以教学以新的活力,把微笑教学的内涵从“体态语言的微笑教学”拓展到“口头语言的微笑教学”、“练习活动的微笑教学”、“个性化的微笑教学”上。其本质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微笑教学”内涵的创新。再如市重点课题《现代城市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核心研究内容《小学饮食教育》就是填补目前中小学的饮食教育空白。
(二)要有奉献精神,在群体智慧中提升研究效果
病人是医生的最好老师,要医治好不同病人的病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奉献和爱的精神。古代的名医华佗、李时珍等都有这种精神,他们为减轻病人所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而不断地深入研究,寻找医治方法。李时珍在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花了近30年时间研究的作品《本草纲目》能被出版,并能普及到广大百姓。我们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也需要有这种奉献精神。区级层面科研员与基层学校合作的课题,区级层面科研员要承担策划、组织、引领和具体的研究工作,但课题研究的承担者却是基层学校校长。如果区级层面科研员为了个人功利而心怀芥蒂,不肯放手相助,那么这种合作一定是失败的,研究与实践脱离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事实。课题研究离开实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区级层面科研员不能过分计较自己的名利,而应意识到在基层学校为区级层面科研员开展课题研究也提供了大舞台,双方是互盈互利的合作。
可见,只有把善良的愿望付之于行动,才能及时有效地分享群众的实践智慧,提升研究效果。
(三)课堂问题是教育研究的源头活水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不能追求表面的浮华,而要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正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问题。只有关注课堂问题的研究才能摆脱科研走形式主义的倾向,才能使教育科研不再游离与教学之外,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问题不仅是狭义上的教师教学问题,还包括应试教育条件下的课程内容缺失的问题、教师非功利的爱心素养问题。长期以来,学校考什么,就教什么,如忽视了包括日常生活常识的训练,以致大学毕业的学生,还不知道多吃甜食、油炸食品等对人是有害的。因此,类似“饮食营养教育”、“微笑教学”也可以作为教育科研研究的课题。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寻找不利于学生现在和将来长远发展的课堂问题,让这些问题永远成为教育研究的源头活水,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陆少明.育人艺术的教育蕴含[M].百家出版社,2008.
[2]朱萍,陆少明.小学微笑教学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恽瑾,陆少明.小学饮食教育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恽瑾,陆少明.现代城市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毕宏玲,陆少明.让学生学会提问——“小学生学会提问”成果的推广和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