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实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重要意义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起步到逐步向聘任制度的过渡、开展和实施,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漫长演变过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一)职称评审制度是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前提和基础
实行聘任制的前提是认定被聘任的教师具有所聘职务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任职条件的考察仍采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制度。以职称评审作为学术评价的手段,考核申请者履行现职的情况,评审申请者是否具有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能力和水平,进而确定申请者能否被聘任。职称评审制度为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探索,以及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职称评审制度是激励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教师曾一度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的环境中辛勤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状况,通过职称指标数的限制和对教师教学、科研要求的适当提高以及评审方式、组织和程序的逐渐规范,形成和建立起了有序竞争的机制;并且由于职称评审工作的经常化,使高校教师创造的价值和做出的贡献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评价,工资待遇和福利也相应有了较大提高,激励机制得到了体现;再者,职称评审制度的重建和改革解决了因“文化大革命”期间职称评审工作暂停而积压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恢复和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了教师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责任心,以及从事教育职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动力和压力的刺激下,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而让部分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才能逐渐展现出来,解决了教师队伍的断代、断层问题,调整了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使高校教师队伍的质和量得到了快速提高和发展。
(三)职称评审制度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措施
在没有完全实行聘任制的情况下,教师的职称直接与本人的工作、住房及其他福利待遇挂钩,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在一定历史时期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体现在教师职称评审上,就是要尊重教师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成果,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待遇以及精神鼓励,使其安心在教育战线上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同时,高校是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地方,如果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不能遵循公平、公正、公道的原则,就会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学术腐败,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抑制人才成长,造成人才的流失,最终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因此,职称评审制度在社会和高校的稳定、教师价值的认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职称评审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长期以来,通过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及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发了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进取精神,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由此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职称评审逐步制度化、经常化的促进下,高校逐步形成和建立起竞争机制,激发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使教师在有一定压力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为选拔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五)职称评审制度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校发展内在客观需要而产生的,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虽然只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内容,但它对人事制度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高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颁布,规范了高校教师职务名称,确立了晋升依据、条件及批准权限,是对原有职称评定制度进行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包括《高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在内的一系列规定和文件的实施,使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丰富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对高校人事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自我完善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