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教学的起源

实践教学的起源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窥见实践教学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伴而生的。当然,实践教学不仅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产生、发展,而且教学理论尤其是20世纪教学理论的演变进程也在不断地酝酿着实践教学思想。这些都表明了实践教学不仅顺应了当今教学思想发展的潮流,而且对当今高职教学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起源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窥见实践教学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伴而生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手口相传、模拟示范来传承技艺的,这种形式可以说是原始的“实践教学”雏形。在手工业时期,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完成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徒在生产实际中掌握职业技能,因此,学徒制是实践教学的典型代表。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地不断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量生产一线工人的需要,设立专门的学校来培养产业工人就成为必然。这类学校一开始在培养目标上便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在办学模式上,与工业界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决定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方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于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便从原来的自发性质的示范、模拟,发展成为有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的自成体系的教学活动。并结合不同国家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英国的NVQ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TIFE等。

当然,实践教学不仅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产生、发展,而且教学理论尤其是20世纪教学理论的演变进程也在不断地酝酿着实践教学思想。20世纪初以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情调的进步主义,主张“兴趣”和“活动”,这成为引导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志。尽管进步主义还是受到强调“社会”或“共同经验”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的反对,但毕竟进步主义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而且由于进步主义强调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或许为提倡通过实践获取知识或能力的方式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同时,以进步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学价值观指向学习者本身的内在体验、感悟,这种教学价值观认为人类的所有认识都源于感觉、经验,并把知识看成具有动态性、主观性及经验性。它为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哲学基础。

在我国,由于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各派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但尤以黄炎培的思想最具代表性。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如果只用脑不用手,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1]另外,我国学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形成也直接来源于杜威的教育思想,而且陶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等三大教育理念共同构成了其生活教育理论,这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这些教育理论都从不同侧面突出了职业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思想。

教学理论经过百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已越发凸显如下特征:它扬弃了“物性”或“工具性”,而开始较多地关注“个性”或“实践性”等价值取向;承认对个性、训练化及精神内容的理解,并重视教学的实践性、活动性。此外,随着人们对知识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不仅有明言成分,而且有默会成分,并认为默会知识在知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对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这一获取默会知识的主要手段也越为重视,也更多地关注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教师以经验形态存在的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的转化,力求通过特定情境的设计和个体的亲身实践促使学生学会新的知识。这些都表明了实践教学不仅顺应了当今教学思想发展的潮流,而且对当今高职教学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