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危机背景下进城务工青年的

金融危机背景下进城务工青年的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目前在南昌昌北打工的进城务工青年,被访青年的年龄在18~40岁之间,其中男性占57.4%,女性占42.6%。虽然国际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倒闭、裁员,但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全国各市、区县来昌务工青年返昌的势头。根据人口办的调查数据显示,返昌的来昌务工青年数量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甚至还有升高的趋势。当发生劳动争议和发生意外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进城务工青年很难得到相应的赔偿。

金融危机背景下进城务工青年的 生活现状与心态研究——以南昌昌北为例

06社会工作 邹欢 指导老师

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崔士强讲师

近来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日趋严峻,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日益加深,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党和政府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进城务工青年作为身处城市而又与城市文化有着隔膜的国家重要建设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如何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城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和努力。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和剖析,笔者于2009年9月份在南昌昌北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不同行业的进城务工青年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专题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另外在此基础上,还通过个别访谈、资料搜集、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目前在南昌昌北打工的进城务工青年,被访青年的年龄在18~40岁之间,其中男性占57.4%,女性占42.6%。他们主要分布在以下行业:建筑业占26.8%,工业占10.6%,服务业占58.6%,其他仅占4%。在这些务工青年当中,一半左右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占22.1%,高中占28.4%,小学及以下仅占9.5%。大部分务工青年到南昌打工时间不长,尚处在适应阶段;来南昌三年及以下的占了绝大部分,达到75.6%,五年以上的仅占14.9%。在这些务工青年中,未婚的占66.8%,已婚的占33.2%,已婚青年中有子女的占到69%,有71.3%的人月平均工资在800~1 200元之间,月平均工资超过2 000元的仅占3.6%,总体工资偏低。

二、进城务工青年现状调查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倒闭、裁员,但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全国各市、区县来昌务工青年返昌的势头。根据人口办的调查数据显示,返昌的来昌务工青年数量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甚至还有升高的趋势。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昌务工青年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出现了一些显著的特点,这表现在:

1.生活状况

(1)月薪较低,几乎收支相抵。来昌务工青年大多从事餐饮服务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服务加工等行业,月均收入在1 000~1 500元左右,除去生活开销后,所剩不多,一部分来昌青年表示他们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但是大部分人表示,打工收入比农村收入高,城市的生活也更加热闹和有趣,他们仍愿意继续留在南昌打工。

(2)居住条件简陋,医疗状况堪忧。进城务工青年主要在单身公寓居住、与别人一起租房子或由单位提供住房,这些房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火灾。他们居住条件恶劣,普遍存在人员拥挤、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一旦生病,多是自己随便买点药,有的甚至根本不治,硬扛着,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上医院,这给他们的身体健康留下隐患。

(3)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保险意识不强。只有不到一半的进城务工青年与雇主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在劳动合同中由于进城务工青年缺乏法律知识并求职心切,尽管条款“不平等”但签字的仍为大多数。在自身权益保障方面进城务工青年普遍不够重视,保险意识不强。对一些相关法规如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当发生劳动争议和发生意外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进城务工青年很难得到相应的赔偿。

(4)闲暇时间空虚,文化生活单调。“干活太累,没钱去玩”是他们对自己业余生活的简单朴实的归纳,业余时间的文化生活单调和心理空虚时时伴随他们。由于被排除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城市的许多文化资源他们无法享用。

(5)交往范围逐渐扩大,“边缘”身份日渐淡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里的务工人员都处在同等地位的危机边缘,使他们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使城市人逐渐改变了以往对农民工的歧视、陌生,交往不断加深,进城务工青年打破了以往局限在同乡之间的交往格局。大多数人表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已经感觉自己是城里人,“边缘人”的身份日渐淡化。

(6)子女教育问题仍存在困扰。在所调查的有子女的务工青年中,30%的子女随自己在城市生活,在子女教育中大多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入学门槛高、教育收费高、由于户口问题学校不收等等。

(7)消费观念发生改变。金融危机前,五成以上进城务工青年花钱不仔细,缺少计划性,消费习惯属于典型的粗放型。但到了现在,务工青年人群中属粗放型消费者的比例已经降至29.1%,这一比例比金融危机前明显减少了近22个百分点。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原来消费计划性不强,容易受到诱惑而发生随机性消费行为,现在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智和有计划性。

2.工作状况

(1)面临失业危机。虽然南昌位于中部地区,但多少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出口加工型企业订单减少、出口亏损,部分餐饮企业也面临顾客减少、生意萧条的困境等等,一些来昌务工青年春节后回来发现,原来工作的企业已经倒闭、停工,或自己因企业裁员而被辞退。一位来昌务工青年反映,甚至有人担心自己因家乡较远,回家过年时间相对较长而可能会被企业解雇,所以连过年都不敢回家。

(2)工作岗位难找。企业目前吸纳新岗位的需求有限,招聘规模缩减,而来昌务工青年大多学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与同样处于就业艰难境地的大学生相比更加缺乏竞争力,因此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3)薪金有所降低。目前许多在职来昌务工青年即使能保住“饭碗”,也不得不面对减薪风潮。一位来昌务工青年表示:“虽然我们公司还没有裁员,但是以前实行的一些奖励制度取消了,我的工资也相应减少了。”

(4)进城务工青年平均工作时间较长。通过调查,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占到84.5%,其中有29.7%的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超过正常工作时间,仅有22.5%的人能够拿到加班工资,有40.6%的人有时能拿到加班工资,剩下36.9%的人拿不到加班工资。

3.进城务工青年的心态调查情况

(1)总体心态。比较稳定,也表现出担忧。大多数来昌务工青年都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他们的情绪普遍比较稳定,部分人对此表示心态平和。一位来昌务工青年表示:“金融危机面前,大家都一样,都没办法,收入少一点就少一点了。”他们对于自己和所处公司、行业的发展仍然持有信心。调查显示,昌北经济开发区50.4%的来昌务工青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39.4%的人则表示“有信心,又担心”。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表现出了内心的担忧。一位来昌务工青年谈到:“虽然减薪数目不是很多,但也让我有些害怕。现在我不像以前那样用钱了,把钱攒着,还不知道这场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结束,怕迟早影响到我们公司。”

(2)就业创业心态。大部分的进城务工青年感觉目前的生存状态不理想,他们对于实际提供的岗位还是有一定期望,期望主要集中在岗位稳定性和长期性上,普遍希望能得到一份相对稳定、能够按时发放工资、在各方面能够得到法律维护和政府保障的工作。在涉及进城务工青年的创业意识的调查中发现,进城务工青年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希望能通过创业,成为老板或专业人才,但由于现实的种种阻碍,真正创业的寥寥无几,他们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3)价值取向上,个性化、世俗化、功利化并存。进城务工青年的这种个性化突出表现在:自信心越来越强,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更加珍爱生命。进城务工青年急于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盼望着早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所以对金钱的追求更加强烈,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更加明显。他们不顾脏、苦、险、累、差,“只要能挣钱,干什么都可以”几乎是所有进城务工青年的一致看法,早日脱贫致富,这是所有进城务工青年的心声。

(4)人生目标上,积极进取与彷徨迷茫并存。进城务工青年积极进取的心态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学习;在面对挫折时,战胜困难,从头再来的勇气在增强。进城务工青年的迷茫彷徨主要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无奈。

(5)消费观念上,省吃俭用与追求新潮时尚并存。虽然金融危机使一大部分务工青年缩减了开支,但在城市青年中流行的超前消费、追求名牌、买好而贵的东西的消费理念已经悄悄地影响着进城务工青年;挣钱就是为了花、用钱去生钱、能挣会花等现代观念也渐渐地为他们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超前消费的心理诱发了进城务工青年的消费欲望,但现实的低收入使自己更加捉襟见肘。为了所谓的时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些进城务工青年绞尽脑汁去追逐金钱,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6)在心理发展上,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进城务工青年在心理发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睡眠和饮食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二是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强迫症状,三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恐怖和敌对情绪和行为,四是偏执和躯体化,五是焦虑、忧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因此,进城务工青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4.加强进城务工青年服务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进城务工青年是南昌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南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城务工青年的作用更加突出,对进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如何,直接关系南昌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切身利益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其他一些政治因素也可能影响到他们,为此,必须针对新时期广大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采取积极的对策。

(1)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优化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各有关部门要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对进城务工青年就业、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户籍制度、权益保护、子女入学、返乡创业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在进城务工青年中涌动着澎湃的、激动人心的创业激情时,鼓励他们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培训力度,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进城务工青年的特点以及政府的工作实际,加大创业扶植,优化创业的政策环境,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抓好现有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增强操作性,加大执行力度,克服“政策好看、落而不实”的现象,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由劳动保障、工商、税收、工青妇等部门多方参与的创业扶持。

(2)改善进城务工青年的生活居住环境。在各类建设工地从事高强度劳动的进城务工青年大都在工地附近集中居住,居住、饮食等生活条件较为简陋,亟待改善,要借助文明工地创建活动载体,逐步改善进城务工青年的生活居住条件,结合建设工地环境的整治,为在工地务工的外来人员建设卫生、整洁的职工食堂及符合标准的卫生间和洗浴室,配备电扇、空调等防暑降温的环境设备;同时,建立健全居住地环境卫生和食物安全检查制度,防止发生群体卫生事件。

(3)健全优化维权工作网络。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队伍维权的建设,在企业团组织中增设维权委员,深化青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在与进城务工青年权益维护相关的企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社团组织等领域中实现重点创建,扩展维权网络新领域。加强对维权岗的管理工作,继续开展青年维权岗复查工作和市级优秀青年维权岗评选表彰工作,切实做好进城务工青年的权益保护工作。

(4)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扩大12355青年服务台的影响力和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台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推进心理健康基地和咨询热线、短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送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定期开展青年心理健康辅导课与讲座,服务青年心理健康,使他们构建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正确看待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情况,以改革的精神有序参与民主实践,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5)塑造健康向上的打工文化,丰富进城务工青年业余生活。根据进城务工青年的爱好和需求,结合各地(厂区、社区)的实际,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进城务工青年艺术团,扶持创办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等文体团体,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增进进城务工青年之间的友谊和联系,展示进城务工青年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注:本文获2009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