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望海上女神

守望海上女神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和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妈祖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默娘一生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湄洲妈祖庙,从此妈祖文化世代传承发展。如今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形成了许多俗例,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妈祖庙会是指特定节日和重大祭祀举行的民间活动。

守望海上女神——对福建莆田湄州妈祖民俗文化的探究

08汉语言 吴丽敏 指导老师 文学院李娟教授

福建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和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妈祖民俗,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它包括禁忌民俗、妈祖服饰、妈祖祭典、妈祖巡境、妈祖宴、妈祖庙会等内容。妈祖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那些古老的美丽传说还是民间歌舞、曲艺、民俗礼仪等,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基因”,构成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的一部分。探究妈祖民俗文化,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构筑,丰富我国的文化遗产,为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促进祖国两岸的和平统一,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一、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妈祖文化发祥于福建莆田的湄州岛。莆田,史称“兴化”,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台湾隔海相望。莆田已有2 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八闽古府之一,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保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湄洲岛正是位于莆田湄洲湾湾口北半部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海岸曲折,沙滩连绵,自然景观俊秀多姿,1992年湄洲岛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也是大陆吸引台胞、海外侨胞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地方,这里承载着流传千年的妈祖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二、海上人民的守护神——海上女神的传说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关于妈祖的传说,民间版本众多,但故事情节基本是同一个框架。

海上女神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县湄洲岛,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身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事业,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激歌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她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常常救助在这片布满礁石的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人们称她为“神女”或“龙女”。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因默娘一生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湄洲妈祖庙,从此妈祖文化世代传承发展。

三、丰富多彩的妈祖民俗

千年来,妈祖信仰遍布全球。妈祖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受其庇佑的每一个人,通过其特色的民俗将妈祖的言行品性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妈祖人的心中。如今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形成了许多俗例,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

1.妈祖服饰

妈祖服饰是湄洲岛女性的一种传统服饰,经过历代传承和演变而形成独特服饰文化。湄洲有民谣:“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说的就是妈祖发型和服装的特色和内涵。

(1)妈祖髻:据说妈祖生前的头发梳的是帆船型的髻,以示她是渔村的女儿。由帆形髻为主要特征,寓意妈祖心系大海,身许大海,终身不嫁的志向。其梳理的特点为,把头发盘起,在后脑勺梳出船帆状发髻,象征一帆风顺,俗称“帆船头”。顶上盘一个圆圆发笈,代表船上方向盘;一根红头绳盘在发笈里,代表船上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笈,代表船上的锚;这些船上要件组合则代表整艘船,寓意一帆风顺。

(2)妈祖服饰:由妈祖服和妈祖裤组成。妈祖服为对襟饰红边,以海蓝色为主调,代表海水。妈祖穿的是朱衣,因为她是神,可以穿全红的。世人是俗人,要穿全红的,只能取其一段。因此,至今湄洲那些中老年妇女的裤子,上截是红色,下截是黑(或蓝)色的,俗称“双色裤”。其中红色代表火焰,寓意以水克火,以火克水,永保平安吉祥。这种服饰与古代“水火棍”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周易》文化的一种延续。妈祖服饰完美地凸显了湄洲女善良、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品格,使湄州女形象熠熠生辉。

2.妈祖民俗

妈祖民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化古老民间习俗。

(1)妈祖祭典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妈祖圣诞这天,祭祀活动主要包括:祭典仪式、卤簿(妈祖出游时的仪仗队)、船模、祭海等。每年春节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期,即妈祖阁香火最为鼎盛之时。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来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片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搭盖一大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苏戏。

(2)妈祖巡境

这是闽南地区盛行的一种特别的巡境仪式。民众抬着妈祖的轿子出庙游行。这种仪式有时是较为正式的视察水旱灾情,祛病除疫。有时是非正式场合,如回娘家,或去村里别的庙里串门走动。

妈祖銮轿在各方信徒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沿着预定路线前行。主要由阵头、妈祖金身銮驾、护驾人员、彩车、表演队伍等组成。民众先要在家里点好香火,摆上一桌丰富的贡品,然后手持焚烧的香枝站在门口盛情迎接,经过沿线各家各户时,叩首跪迎,在妈祖巡游过来时,信众向妈祖神像颈项上挂上用红绳子系的金锁、银锁或钱币,虔诚祈愿,并且交换妈祖金身旁边的香枝以求平安。放完鞭炮后信众也会不断加入游行队伍,因此整个游行队伍是在巡游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起来的。这样的巡境加强了家族、同乡之间的亲近和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意义,妈祖巡境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的阴历三月,信仰妈祖的信徒们都会在各地展开隆重的妈祖巡境仪式。

(3)妈祖宴

妈祖宴是依妈祖故乡民间习俗设计的,根据每道菜品的食材或造型特点,结合妈祖传说、典故、封号和祥瑞之语等进行命名,是莆田传统的特色年夜饭。宴上共有十三道菜品,主要以莆田本地的食材作为菜品主料,包括群仙聚会、丹凤朝阳、妈祖寿面、双龙戏月、发财有余、龙王点兵、全家福等,融合了莆仙风味以及宫廷菜的特色,精致典雅、内涵深奥,完美诠释饮食和文化的结晶。

(4)妈祖庙会

妈祖庙会是指特定节日和重大祭祀举行的民间活动。每年三次,一般在妈祖诞辰日、妈祖升天日、元宵节等节日举行。

湄洲妈祖庙会内容丰富多彩、地方民俗特色浓郁。其中古老的莆仙戏、木偶戏是庙会活动中的主打项目。在歌舞表演则有传统山歌、渔歌以及各种民间舞蹈,舞龙、舞狮、高跷、皂隶舞、九鲤舞、九莲灯、棕轿舞、簪花轿、打花鼓等。除此之外,开幡挂灯也是庙会重要内容,分成鸣号、奏乐、出幡、升幡奏乐、挂灯、礼成,退场等部分,仪式严肃规范,场面气势磅礴。武术杂耍也是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传统的莆田民间武术如南少林鹤鸣二十八宿、南少林三十六宝、南少林刀棍及各种魔术、兽戏等各显神通。庙会重头戏是妈祖神驾巡游全岛。在古老皂隶舞开道前引下,威武的仪仗队护驾,簇拥着妈祖神驾出巡全境。随后是妆架踩街、歌舞、十音八乐、大鼓吹等民间文艺队伍。一路笙乐悠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们在欢乐海洋中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自从1983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两位台胞率先冲破台湾当局阻挠,绕道来湄洲祖庙朝拜,开台湾民众在两岸中断往来三十多年后到大陆朝圣先河。自此,每年妈祖诞辰庙会都有大批台胞参加,共同谱写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妈祖庙会如今已传遍世界各地分布的5 000多座妈祖庙,并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和特色民俗,不断丰富发展,对推动妈祖文化及湄洲岛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5)禁忌民俗

禁忌民俗主要是指湄洲渔民在妈祖诞辰日前后自发不下海捕鱼。俗云,天上圣母妈祖诞辰日,海中水族都来朝拜,所以此日捕鱼必遭妈祖惩罚,造成全年衰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除此之外,妈祖民俗还包含妈祖游灯、谢恩敬神、圣杯问卜、换花求孕、悬蒲挂艾、挂“圣母旗”、重阳蒸“九重米果”、颈项佩玉、佩带香袋、大门贴符保平安、挂脰祈愿等。

妈祖民俗来源于生活更融于生活。民间性、亲和性、包容性是妈祖民俗的显著特点,一千多年来世代相传,已与百姓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充分体现妈祖民俗的普及性和深入性,并与其他妈祖信俗一起,成为妈祖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渗透于每一个妈祖人的心中,启迪良知,树立珍惜自然、回归自然的观念,传播博爱,教化众生向善。弘扬妈祖文化,就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树立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

四、妈祖文化的影响

妈祖文化就是一种保障“和平与发展”的文化,代表和平乐观、积极向外发展精神的海洋文明文化。发源于莆田湄洲岛的妈祖文化迄今已逾千年,大约在十四世纪初随闽、粤移民传入澎湖,十七世纪初再随移民传入台湾本岛。身处海岛的台湾地区包括澎湖、金门、马祖四面环海,台湾民众对妈祖这位发展海洋经济守护神更是信仰虔诚,普遍尊崇。目前台湾岛上的妈祖信徒已超过1 000万。台湾人对妈祖的崇拜、“妈祖金身”的认同,是对两岸文化同源的认同。弘扬妈祖文化能够加深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有力抑制台独思维、服务全国统一大局。妈祖是海神,更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民俗文化承载着弘扬爱国思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功能。

五、妈祖民俗文化现状

妈祖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过历史淘沙存活于民间的活文化,承载着民众的希望与精神寄托。妈祖习俗已经传承逾千年,而且保存相对完整,保留了诸如戏曲、舞蹈、民间音乐等传统艺术,呈古朴、自然、贴切、真实的特点,涉及民俗学、宗教学、海洋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诸多内容,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妈祖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也出现过一些诸如《妈祖信仰研究》之类学术性较高的专著。莆田学者自80年代起,已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并举办了各类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妈祖文化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妈祖文化已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保护与保存的不完整性。其一,民俗是古老的传承,民众是传统习俗的直接经手人。在当地,很多习俗基本都是在老人们那里得到比较好的传承,很多大节日都是老人在操作,鲜见年轻人的面孔,面对传统与现代化的正面激荡,年轻的下一代还是缺少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激情,这样直接影响了妈祖文化传承的长久性与完整性。其二,政府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妈祖热”不仅带动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海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妈祖文化展览馆、妈祖碑林、世界妈祖信俗博物院等一系列的妈祖文化大观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有些已经脱离了原来的保护初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去迎合现代人的口味,而将传统硬生生地进行了改造。部分甚至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极大地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民众是直接经手人,我们应该立足培养优秀的传承人,激发年轻人保护传统民俗的热情。年轻人应该多学习妈祖民俗风情,掌握特色民俗的内在精髓,做文化传承的合格接班人。同时政府要加大民俗保护的宣传,致力于提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投入资金、建设岛上设施时应该尊重文化传统保护的初衷,在进行现代文化创造的同时要牢记尽量还原、抢救原汁原味的妈祖民俗,特别要注意到文化脆弱性的一面,避免超负荷利用,重开发的同时要兼顾文化的管理与保护。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保护民俗应该是保护一种文化形式最本质的状态,强调保护原生态,原汁原味,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六、小结

莆田妈祖信仰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一支,一千多年来它用其不可估量的隐形力量展现着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对民众精神的一种坚不可摧的渗透魅力,更向我们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魄力,承载着祖国和平统一的美好夙愿。保护妈祖民俗,弘扬妈祖文化,需要两岸人民一起携手守望海上女神,共筑和谐明天!

(注:本文获2010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