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调查小组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的学生为例做了一份调查。经过调查分析,笔者总结出了网络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这可能给大学生“三观”思想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从而荒废学业,重则发生各类危害社会安定的犯罪行为。目前,网络购物已经发展的日趋成熟。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给予举报、删除、屏蔽。充分教育和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调查报告

09英教 章何敏 指导老师 职业技术学院陈望波教授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已无法脱离网络。但当我们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网络社会里时,却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学生与网络之间存在着相当多的交集,正是这些一个个交叉点使得大学生深陷其中,对互联网“一网情深”,无法自拔。

针对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调查小组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的学生为例做了一份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基本信息调查和问题研究调查,每项里面都有若干题目,根据题目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现状及其受影响程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不分年级,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网龄

40.4%的学生网龄在3年至5年;34.6%的学生网龄为5年至7年;网龄为7年以上的为15.6%;9.4%的学生网龄在1年至2年。

2.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及网络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32%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长为10小时至20小时;20小时以上的占18%;2小时至10小时的占30%;20%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长低于2小时。另外,48%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生活是比较重要的;十分重要的占21%;重要的占21%;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

3.上网的目的性

主要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的占42.5%;聊天交友的占15.3%;逛校内、BBS、博客的占10.6%;查询资料、浏览新闻和评论的占24.7%;网络购物占4.9%;其他占2%。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一我们能得出大学生的网龄主要集中在3年至5年;调查二显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长并不固定,集中在2小时至20小时段,几乎半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生活是比较重要的;调查三告诉我们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

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利用网络,能使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反之,如果我们过度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娱乐与刺激,没有正确使用网络的话,就会荒废我们的时光,葬送我们的前程。

那么,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网络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经过调查分析,笔者总结出了网络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二、网络的正、负面影响

1.网络的正面影响

(1)“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有利于拓展青少年的思维与视野,引领他们进行创新

网络世界里的知识素材应有尽有,用户也十分方便地就能搜索到想要获得的内容。网络还可以传播和进行品德教育工作,传播先进思想,陶冶情操,增强网民的素质。因为网络具有相对隐秘性,教育者可以在网上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抓住他们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并且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德育教育者可以同时与多名学生进行教育信息的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时间,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大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进行互动,网上相约,网下聚会,让他们广交天下良友,了解四面八方的知识,从而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2)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新渠道

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有限,在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就像青少年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这里有着广阔无限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进行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能学习到的所有课程。这对于一些不能上大学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学习圣地。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这既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3)拓宽当代大学生的全球视野

网络是一个信息库,其每天都更新着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对于青少年了解国际形势,关心国家大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使青少年拓宽了政治视野,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这是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2.网络的负面影响

(1)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可能给大学生“三观”思想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大学生若不小心,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危害国家安全,宣传极端思想等不好的内容。这会使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混乱,发生扭曲。从而产生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这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网络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因为网络具有隐秘性,大学生在网上公开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对学术的权威性发起挑战,这不利于大学生汲取知识,反而极易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意识淡薄,这是非常有害的。

(3)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催生各类犯罪行为,不利于社会安定。据调查,网上约47%的信息与淫秽色情有关,六成以上青少年会在网络中无意间接触到淫秽色情信息。自制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由此可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荒废学业,重则发生各类危害社会安定的犯罪行为。

(4)网络犯罪和安全隐患。目前,网络购物已经发展的日趋成熟。但由此也给了网络黑客犯罪的可趁之机。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犯罪群体以青少年为主,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使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这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的安定。

既然网络有好有坏,那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用辩证的思想,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总结和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从而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三、认识问题,解决对策

1.充分认识和了解网络上的思想渗透问题,加强对广大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使他们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网络的行为规范,净化网络文明

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给予举报、删除、屏蔽。大学生要严格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不浏览不良信息,增强保护意识,维护网络安全。努力维护和创造一个干净、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与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教育体系

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因此就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完成。互相协作,互相联动。努力做到把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和社会群众力量与网络工作者的工作结合起来;把网站建设与发展大学生社会教育、生存实践结合起来这三点结合。充分教育和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国家重点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网络管理,适应时代需求的工作者

经调查,我国尚有一部分人根本不会使用电脑,包括一些先进的大学生。这种情况与适应网络教育的主旨相违背。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网络工作者,从而去引导更多的群体加入到网络中来,并且还能够利用这些人净化网络空气,引领大学生浏览健康积极的内容。

5.国家可以鼓励和支持建立更多的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网站,积极覆盖网络

目前,提供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网站相对较少,而且内容也较乏味,很难吸引大学生。所以,网站的建设应该注重新鲜感、紧跟时代脉搏,加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这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占领了网络领地,也加强了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何不双赢?网站主题应“主题鲜明、形式独特、内容多样、思想健康”。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此外,还要加强对维护网络信息健康的软件开发工作,强行净化网络环境,必要时运用网络和技术上的权利进行打击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以德服人,依法治网”的良好发展氛围。

(注:本文获2010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