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7月21日(放假),社科部召集全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就该门课的教改实施方案进行探讨。这次会议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十个专题进行了确定,并分配到10个老师,从暑期开始,任课教师开始撰写专题案例,教学教案,制作PPT。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我们采取考试(查)考核的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改革过程回顾

社科部 袁建勤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先行者,改革历时一个学期,有成绩,有汗水,有辛苦,有不足。下面就改革的过程做一个回顾。

一、改革的提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动意源于2010年6月18日的一次工作汇报中,胡校长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学生现实,在观念、机制、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形式上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上灵活运用,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学习的效率。

二、积极响应

在2010年6月22日,社科部党政班子召开会议,就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进行商讨。并由袁建勤起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社科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整与创新实施方案》,王斌主任进行了反复的修改,6月29日在社科部周二业务学习会议上,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讨论,各教研室主任组织教师按方案,对所任课程进行了积极探讨,集思广益。

三、领导关心,职能部门支持

2010年7月19日,在学校召开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期间,在黄书记和胡校长的主持下,教务处和社科部共同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整与创新的实施方案》进行商讨,并形成会议纪要,提出改革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的工作思路,并确定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新生课作为改革的试点,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四、具体落实

2010年7月21日(放假),社科部召集全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就该门课的教改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方案由廖萍蓉起草,袁建勤修改)。要求教师们要提高对这次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这次改革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学校和部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专题如何设计?教学体系,脉络前后颠倒问题解决?是个人单讲专题(10个),还是采取专题组巡讲方式?排课怎么排更科学、合理?如何避免专题巡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考勤如何管理?成绩如何评价?专题论证实训怎么做?对老师如何评价,等等。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在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利与弊。但大家坚信,只要树立信心,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协同攻关,边改革、边探索,知难而进,就一定能把教学改革工作做好、做实。

这次会议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十个专题进行了确定,并分配到10个老师,从暑期开始,任课教师开始撰写专题案例,教学教案,制作PPT。

五、公开教学活动开展

本学期开学后,于9月6日至10日,社科部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公开教学,集体授课和教研活动。学校督导组专家卢水保、熊淑吉、刘继东教授跟踪听课、评课和督导。

在教研活动中,督导组和教师们围绕着各个专题,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议,并与每位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肯定其主流、长处,指出不足,提出了意见,供任课老师参考并要求及时整改。社科部利用星期二下午业务学习,对教师的课程教学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供全体教师取长补短。

专题公开教学活动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况,而且对教师本人有较大的触动作用,我们的评课是面对面的,开诚布公的,多角度的,没有情面的,教师们普遍感到了压力。开学初,正值酷暑,教室在楼顶,一个星期全天候,汗水、泪水交织在一起,心情也很复杂。

六、新生专题教学正式拉开

为了了解专题教学的课堂效果,学校督导组和社科部督导组利用第7周、8周、9周三周时间对专题教学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再次的听课、评课。总体效果有较大提高。一些教师的PPT制作及讲课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听课比较认真,课堂秩序良好,教师们反映一直在不断修改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七、专题实训的开展

为了实现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检验教学效果,10月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又对如何做好本学期的专题实训问题进行研讨。教研室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结合专题教学,拟定了八个实训调查问题。

要求各班班长按学号顺序以8至10人一组把本班分成若干小组,按各组的兴趣倾向自由选择以下八个专题中的一个进行实践调查。1.大学生适应问题调查;2.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调查;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4.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调查;5.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6.大学生道德观调查;7.大学生恋爱观调查;8.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具体要求:1.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专题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设计出新的调查问卷;2.小组成员发放问卷若干份(100份)在学生中进行调查;3.小组成员共同进行问卷百分制的统计;4.结合问卷分析,撰写调查报告;5.每组选出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撰写调查报告,小组长负责对每位成员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公正的评价,及时与任课老师联系,解决小组讨论和问卷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做实训调查报告中,任课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指导、个别指导、网上指导,反反复复。大到问卷设计、报告的撰写,小到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不断修改,电话、邮件回复,有时到半夜。有的老师电脑中病毒,甚至崩盘。同学们很感激我们的指导老师,觉得老师很认真,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很让他们感动,同时也激励着他们。在调查过程中,他们明白团结协作的力量、凝聚力、坚持是多么的重要,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专题论证与实训,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弱和缺乏时效性的不足,也可以改变学生过去过于重视书本学习的被动局面,从而使书本知识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懂得“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懂得“做什么”、“怎么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三者统一,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八、课程考核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我们采取考试(查)考核的方式。而这种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全程性、全面性的综合、动态的考核,即考核应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期末。应将教师评定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课堂参与程度的考核、社会实践情况的考核以及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考核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占20%(讨论发言、演讲、课堂辩论、读书笔记、出勤、学习态度等),专题论证与实训以及课外社会实践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课堂开卷考查),三项综合起来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

在课堂开卷考试,由教研室集体讨论,围绕专题,学生实际,设计了十一个开放式的论述问题,由学生任选三题,要求学生必须联系自身实际来回答,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去谈收获,谈体会,去思考,让我们的老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去考查我们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

九、教学质量的效果反馈

本学期教学任务完成之前,为了了解同学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方面的情况,我们设计了教学状况问卷调查表,在文、理、工各专业进行抽样调查,涉及学生一千多人,在分工统计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打好基础。

本学期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学校领导、教务处、督导组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社科部党政班子的通力协作,离不开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还有教研室廖萍蓉、罗亮梅、教学秘书的密切配合,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