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锻炼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体育锻炼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体育锻炼可以取代药物,但药物取代不了体育锻炼。发生了挫伤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做关节脱位,又称为脱臼。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

第三节 体育锻炼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概述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体育锻炼可以取代药物,但药物取代不了体育锻炼。然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其两面性,在体育锻炼中也常有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出现。运动损伤是日常生活和锻炼运动中常遇到的,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应辨证施治,方能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甚至终身不愈。这就需要我们有科学锻炼的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实践,从而达到参与锻炼是为了享受锻炼的目的。

二、常见运动损伤

(一)挫伤

1.损伤部位及征象

挫伤多发生在头部、胸部、四肢,因为这些地方经常暴露在外面,常会遇到碰、跌、撞、打、摔等,受伤后局部红肿、疼痛,皮肤破裂的当时就出血,没有破裂的,会出现青紫淤血。

2.发生挫伤的原因

首先是运动前准备活动做得不够,肌肉关节没有得到充分活动;其次是活动时用力过猛,超过了肌肉、关节、韧带的负荷限度;再次是参加活动的人员过于拥挤或没有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另外,场地不平或器械设备不安全以及没有做好保护工作也可能导致挫伤。

3.处理

发生了挫伤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如果皮肤出血应立即停止运动,先用酒精或碘酒将伤口消毒,用净布包扎。如果受伤部位红肿疼痛可先用冷水或冰进行冷敷局部,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加压包扎,防止继续出血。24小时以后改用热敷,用按摩来活血、消肿、止痛。经过治疗待伤势减轻以后再做针对性的活动。夏天在室外锻炼时,应戴白色凉帽,穿宽敞薄衣;在室内锻炼时,应保护关节、肌肉借以恢复功能,如做下蹲、弯腰、举腿等,可以避免伤后关节不灵活或发生肌肉萎缩。

(二)肌肉损伤

1.损伤征象

肌肉损伤分主动收缩和被动拉长两种损伤。主动收缩损伤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而被动拉长损伤主要是肌肉力量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程度。肌肉损伤如果是细微的损伤,则症状较轻;如果是肌纤维完全断裂,则症状较重。一般表现为伤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肌肉紧张或抽筋,伤后肌肉功能减弱或丧失。

2.发生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

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剧烈活动所需的状态就参加剧烈活动;体质较弱,运动水平不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和力量较差,疲劳过度;运动技术低,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用力过猛,超过了肌肉活动范围;气温过低或过高,场地太硬等。

3.处理

肌肉损伤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少量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采取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肌肉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应采用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三)关节韧带损伤

1.损伤征象

关节韧带损伤后,一般表现为压痛,自感疼痛,轻者发生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者完全脱位,从而出现关节功能障碍。

2.损伤部位及原因

上肢关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损伤最为常见,如掷标枪引枪后的翻肩动作错误造成肩、肘关节扭伤;下肢关节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较多,从高处跳下,平衡缓冲不够使得膝、踝关节受伤;做“下桥”练习时,过分提腰造成腰椎损伤等。

3.处理

发生关节、韧带扭伤应当在24小时内采用冷敷,必要时加压包扎,24小时以后采用理疗、热敷、按摩、针灸治疗。待疼痛减轻后可增加功能性练习。对急性腰部损伤,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切不可轻易处理,可让患者平卧,并用担架送医院就诊。

(四)骨折

1.骨折征象

骨折可分为完全性骨折(骨完全断裂)和不完全性骨折(骨未完全断裂,如裂缝骨折)两种,是运动中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骨折后的症状主要表现是:

(1)肿胀和皮下淤血。因骨折处血管破裂骨膜下出血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所造成。

(2)疼痛。因骨膜撕裂和肌肉痉挛引起,尤其在活动时更加剧烈,甚至可引起休克。

(3)功能障碍。骨折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持作用,丧失了原来的功能,再加上剧烈疼痛和肌肉痉挛,肢体多不能活动。

(4)出现畸形和假关节。因骨折端发生移位和重叠,伤肢变形以致缩短;完全骨折的地方可出现假关节,移位时可产生骨折摩擦音。

(5)压痛和震痛。骨折断端有明显的压痛,在远离骨折处轻轻捶击,骨折处往往出现震痛。

2.骨折原因

运动时发生骨折的原因是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或肌肉强烈收缩所致。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肱骨、尺(桡)骨、手指、小腿、肋骨等。

3.处理

一旦出现骨折,暂勿随意移动患肢,立即进行急救,应先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动作要轻巧、缓慢,不要乱拉乱拽,以免造成错位,影响整复。如果是上肢骨折,可用一块长40厘米、宽6厘米的木板托住伤肢,用绷带扎紧骨折处的上下两端。如果是下肢骨折,先将伤腿轻轻放好,然后用宽布条或褥单将两条腿缠在一起,慢慢抬到硬板担架上,送往医院救治。如果是头部、颈部或脊柱骨发生骨折,运送时就更要小心,以免损伤神经和脊椎而造成肢体瘫痪,搬运时头部用枕头或衣服塞紧,防止移动。固定好以后,患者不要扭动肢体。在送医院的路上也要迅速、平稳。

(五)关节脱位

1.原因与征象

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做关节脱位,又称为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如摔倒时用手撑地,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相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2.处置

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做整复处置时,切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再度增加伤害。

(六)脑震荡

1.原因与征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感应器官机能失调,直至引起意识和机能的暂时性障碍。在体育锻炼时,两人头部相撞或撞击硬物或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都可能造成脑震荡。受伤时,神志不清、脉搏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稍大但能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清醒后,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2.处置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有昏迷,即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呼吸发生障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上述症状处理后,出现反复昏迷或耳鼻口出血、两瞳孔放大且不对称时,表明病情严重,应立即护送至医院救治。在运送途中,要让伤者平卧,头部固定,避免颠簸。脑震荡一般都可自愈,无需住院治疗,但要注意休息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保持情绪安定,减少脑力劳动。在恢复过程中,可定期做脑震荡痊愈平衡试验,以检查病况进展。其方法是:闭目、单腿站立、两臂平举,如果能保持平衡,表明脑震荡已基本治愈,这时,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滚翻和旋转性动作。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又可以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对于运动损伤的处理一般分为前、中、后处理原则:对于急性损伤前期(24小时以内)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即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并用。

(一)一般处理方法

(1)一般先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在伤后立即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一般使用冰袋、自来水或氯乙烷。冷敷之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

(2)伤后24小时打开包扎,可进行热疗、按摩,如理疗、外敷活血化瘀和生新的中草药、贴活血膏等,也可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待损伤组织已基本恢复正常,肿胀和压痛已消失,但锻炼时仍会感到酸胀、无力,因此要进行功能性的恢复治疗,这时仍以按摩、理疗以及增加肌肉、关节功能锻炼为主。如果是轻微、慢性的损伤,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可以合理地安排局部的负担量。

(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伤、刺伤和撕裂伤;局部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接触,常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伤口流出。紧急处理的要点是及时止血和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1.擦伤

擦伤多发生在摔倒时,对于伤口较脏的擦伤可先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或红汞药水消毒杀菌,伤口较浅、面积较小的擦伤无需包扎,待干后即可。

2.切伤与刺伤

伤口往往较深、较小,如果伤口较脏,除了进行伤口的止血消炎、包扎外,还要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3.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部、面部皮肤伤为多见,例如拳击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部碰撞而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的伤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贴上创可贴即可;若撕裂伤口较大,则需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类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韧带拉伤等都属于这类损伤。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是:皮肤黏膜完整;由于暴力而引起,从而损伤局部组织的撕裂、血管损伤等引起出血、组织液渗出、肿胀。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首先要检查有无合并伤,如腹部挫伤后是否合并有内脏破裂;肌肉挫伤后有无断裂,有无明显血肿;头部挫伤有无脑震荡等。应先处理合并伤,然后处理软组织损伤。在确定没有严重的合并伤后,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应进行冷敷,加压包扎,制动和抬高患肢,24小时以后解除包扎,并进行局部热敷、理疗、按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加速损伤的修复。当损伤基本恢复后,开始进行肌肉、韧带的伸展性练习以及加强局部力量练习,以恢复局部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及肌肉、韧带的柔韧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