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健康心理的标准
健康心理的标准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差异认识有所不同。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健康心理的界定。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完美状态。
一、判定心理健康的原则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实际上并无异常与正常的明显界限,是一种连续的状态,仅仅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这时应注意掌握以下的原则:
(1)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医学的、文化的概念。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如年龄、文化、职业、性别)需要用不同的心理测试指标。
(2)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与其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相同。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人,后者侧重于事。偶然有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一定就是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然的现象。
(3)健康心理状态并非静止的、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的心理既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健康心理并非一成不变的。
(4)检测健康心理标准的各要素,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并非同等程度,而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健康心理各要素的有机组合,才能达到较为完整的健康心理。
(5)健康心理标准反映的是个体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应有的心理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
二、健康心理的基本标准
(一)具有正常的智力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它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一个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健康心理的第一标准。
(二)健全的人格
人格就是人的个性。人的健康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格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常认为健全的人格表现为:构成人格的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己知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不损人利己;乐观豁达,不骄不躁。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及适应能力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又是获得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充满矛盾,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无法保证健康心理。通常认为良好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能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社会、生活问题。
(四)情绪稳定,乐观进取
良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也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它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任何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免不了要遭受挫折和失败,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的情感反应,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调整情绪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心理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向上,胜不骄,败不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