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评价指标与内容的作用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分值与权重系数(如表6-1所示)
表6-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分值与权重系数
注:身高标准体重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项目为肺活量,握力体重指数测试项目为握力。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评价指标及内容的解说
(一)身高标准体重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7~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其中:7~22岁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个百分点;7~22岁城市女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8.72%和5.01%,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0.7和0.9个百分点;7~22岁乡村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20%和5.07%,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8和1.6个百分点;7~22岁乡村女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61%和2.63%,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2和0.4个百分点。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学生的体重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肥胖学生的比例也将进一步增大,肥胖将会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干预已经刻不容缓。针对这一状况,《标准》规定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进行身高、体重的测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间接反映学生的营养状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形态和肥胖状况。
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和肥胖。它以大规模调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了以学生的每厘米身高为单位,利用标准差,增减间距为1厘米,以Z(读rui)离差法方式,制定了对身高、体重进行综合评价的评分表。
评价该指标时,身高的单位为厘米,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然后用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有关评分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本章第五节。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接查表就可以判断学生体形的匀称度,而且可以知道学生体重是否超重,超了多少公斤;是否体重过轻或营养不良,轻了多少公斤。该指标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观具有非常直观的教育作用。
本次《标准》修订,对身高标准体重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做了调整。小学一、二年级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系数从0.6下调为0.2,小学三、四年级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系数从0.4下调为0.2,小学五年级以上各年级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系数均从0.15下调为0.1。这表明国家既重视对学生身体形态的测量和评价,又考虑到身体形态同时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更强调要通过《标准》的实施来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改善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20岁前,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20岁后增加量就不明显了。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地提高肺活量,如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长跑等耐力项目的锻炼,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标准》中将肺活量列为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故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肺活量大小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分时采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标准》规定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时,肺活量的单位为毫升,测试时保留整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肺活量指数为58.6,按58查表评分。
(三)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标准》在大学组各年级设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作为与台阶试验相对应的可选指标,用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对于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大学的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既测试有氧耐力,也测试无氧耐力的水平。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1年的调查发现21.8%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在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各种原因方面,76.7%的学生认为太累,30.4%的学生认为枯燥。目前,有些人把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归罪于体育考试或“达标”的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的测试。认为这种测试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人体要在接近生理极限状态下运动。这种大运动量刺激,使学生感到非常难受,给许多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人认为耐力测试前的心理压力,测试中的痛苦,测试后的反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身心,甚至出现因长跑死亡的事件,建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不设置长跑项目。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出现全面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素质均呈明显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是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继续进一步大幅度下降;而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则是在1995年比1985年提高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下降。而2005年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与2000年相比,7~12岁城市男女学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3秒、1.3秒;乡村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2.7秒、2.9秒。2005年与2000年相比,13~18岁、19~22岁城乡男生1000米跑成绩平均下降12.4秒、13.8秒与11.9秒、9.7秒;13~18岁、19~22岁城乡女生800米跑成绩平均下降10.3秒、12.6秒与9.2秒、9.8秒。有专家指出:要想阻止住学生的运动素质下降的趋势,首先要阻止住耐力素质的进一步下降。同时,过去多发生在老年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现在正在向低年龄的青壮年蔓延,有的青少年已患上心、脑血管疾病。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人们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过多,血液中脂类物质大大增加,这些物质逐渐沉淀到血管壁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运动不足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如长跑能充分地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供能,有效提高机体分解和利用脂类物质的能力,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长跑测试既可以反映肌肉耐力,又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其他测试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标准》中的长跑项目还可作为一种锻炼手段,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怎样用多种方法发展自己的耐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发展体能,增强耐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我们相信,通过《标准》的引导,教师正确地指导,科学地安排教学方法,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耐力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
《标准》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的测试和评价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然后进行查表评分。例如5分30秒8,按5分30秒查表评分。
(四)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由于台阶的高度和频度是固定的,因此相对于每个受试者来说,台阶试验是在固定时间(180秒)内完成固定的负荷,根据恢复期心跳频率的恢复情况来计算指数用以反映心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在运动负荷相对等同的情况下来判定心功能的优劣。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心跳频率(脉搏频率)越快,指数越低,心功能水平也越低,反之越高。
经常进行长跑、足球、篮球、游泳、滑冰等项目的锻炼能够明显地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其具体表现为心室容量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心搏徐缓和血压降低。在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血管机能具有以下特点:运动开始后动员快,能够迅速动员心血管系统进行活动,以满足运动的需要;运动后恢复期短,能够很快恢复到安静状态的水平。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项目的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加快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提高台阶试验的成绩。另外,心率恢复的快慢受体内激素、血管内感受器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个别运动素质好的学生,台阶试验的指数并不高的特例。
《标准》所使用的评分表中台阶试验是整数,因此计算台阶试验指数时只保留整数进行评分。
(五)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而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
过去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调查时,一般采用立位体前屈的方法测试柔韧性。进行立位体前屈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离地至少40厘米的测试台上,恐惧感和潜意识的自我保护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受试者能力的发挥。当人体姿势处于膝关节伸直为180°、身体躯干向前屈180°站立时,小腿、大腿以及躯干部后群肌肉需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身体重心位于两脚的支撑面内,因而限制了手臂和躯干前伸的幅度。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坐位体前屈来评价柔韧性;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在对幼儿、成年及老年人等年龄段柔韧性监测也已经采用了坐位体前屈测试。因此,无论从安全性、准确性、真实性,还是从与国民体质监测接轨以及利于进行国内外对比等方面来讲,坐位体前屈均优于立位体前屈。所以,《标准》设置项目时选用坐位体前屈来反映柔韧素质。
《标准》中坐位体前屈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当手指伸过0点时记录为“+”值,即手指伸过脚尖;到不了0点时记录为“-”值,即伸不到脚尖。然后根据测试值查表评分。
(六)掷实心球
掷实心球是测试学生上肢肌肉爆发力的素质指标。研究表明:男子17岁以前,女子15岁以前力量素质增长较快,其中男子12~16岁、女子10~12岁增长速度最快,为快速增长的突增期。男子25岁左右,女子20岁左右可达到最高水平。如果坚持持续的体育锻炼,直到35岁仍可保持较高的水平。国外研究发现,对男子9~15岁、女子8~12岁进行针对性训练,每年可产生相当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增长量。这就提示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投掷能力的训练和锻炼,以有效促进学生上肢爆发力的发展。
《标准》规定受试者参加测试时,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实心球需从肩上方投出。掷实心球均以米为单位,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
(七)仰卧起坐(女)
仰卧起坐是测试腹肌力量和耐力的一个项目。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多年来在学校体育的锻炼和测试中一直受到重视。仰卧起坐的测试可促使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积极地发展腰腹肌力量。因此,《标准》设置了仰卧起坐作为小学三~六年级男女学生和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女生的测评项目。
《标准》规定仰卧起坐的测试和评价以次为单位,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
(八)引体向上(男)
引体向上是反映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标。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体育考试的重要项目。近20年来,我国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平均下降4.02次,这表明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与20年前相比已出现质的差异。在本次《标准》修订中,将该项目纳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旨在增加学生参加锻炼和测评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标准》规定引体向上的测试和评价以次为单位,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
(九)握力、握力体重指数
《标准》在大学各年级都设置了握力的测试,该项目用于反映被测者的力量素质。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握力与其全身力量呈高度相关,还有研究表明握力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握力增长或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健康状况就好,握力下降时健康状况就不好。所以《标准》中将握力列入了测试项目。
握力的大小与体重有关,一般来说,一名身材魁梧的学生与体形瘦小的学生相比,握力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公平起见,《标准》采用了对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分。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标准》规定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时,握力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计算得出的指数为58.6,按58查表评分。
(十)50米跑
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来测试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的测试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速度素质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在20岁前、女性在18岁前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体重过大或肥胖都会影响速度。
《标准》中50米跑的测试和评价以秒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则进1,例如9.01秒,按9.1秒查表评分。
(十一)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立定跳远的测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一方面是由于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对于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因此《标准》保留了这一测试项目。
《标准》中立定跳远的测试和评价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例如1.584米,按1.58米查表评分。
(十二)跳绳
跳绳是综合反映学生跳跃能力和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的项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力量、协调、灵敏等多项素质的水平,属于反映综合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评项目。由于该项目器材简便,较少受场地影响,锻炼效果良好,练习安全性高等特点,不仅是学生锻炼健身的良好项目,也成为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本次《标准》修订中,该项目也成为新增评价指标之一。
《标准》规定跳绳的测试和评价以次为单位,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
(十三)篮球运球、足球颠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篮球、足球、排球均是在学生中开展非常广泛的项目,以上四个指标属于反映综合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这三类运动项目所反映的运动能力是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诸多研究表明,球类运动在学生中受众广泛,参与率高。在指标体系中加入该类项目的测量和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提高全面锻炼身体能力,并增加不同地区和学校项目选择的灵活性。
上述四项球类测评指标的内容均为反映相应球类项目的基础运动能力的连续性简单动作组合。如篮球的测试内容为篮球蛇行运球,足球的测试内容为足球运球过杆(大学各年级),排球的测试内容为排球垫球。综合来看,仍以反映学生的协调、灵敏身体素质为主。
篮球运球、足球运球的测试和评价均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足球颠球、排球垫球的测试和评价以次为单位,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