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晓宁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4)
摘要:利用我校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契机,我们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了三层次的创新教育平台,并结合自身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体会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 培养模式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而这些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在高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找到一种科学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在三层次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创新教育活动开展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二、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
创新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必须要打破过去培养机制的束缚,建立一个适合创新人才培养和开展创新教育的平台。利用我校开展实验室建设和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契机,我们在过去几年中,结合本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了三层次的创新教育平台,从而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载体。这三层平台既相互联系,也彼此独立,形成了一个有机而有序的整体,在实际的创新性教育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如图1所示为三层次创新教育平台的框图,下面我们对各层的设计目标和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图1 三层次创新教育平台
1.基础创新层
这一层主要结合大学四年的本科教学计划来开展,以各专业实验室为依托,针对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这一部分是教学计划内的创新改革活动,是每个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我们在教务处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5~2007年我们对《电力拖动控制综合实验》、《电气控制及PLC实验》、《电机微机控制实验》、《伺服系统计算机控制实验》进行了全面改革,不仅重新研制了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设备如“电力拖动综合实验台”、“电气控制综合实验装置”、“电机微机控制实验装置”,还把原来大部分的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成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截止到目前,本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平均都达到80%以上,并且以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将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动态地进行调整与改进。通过基础创新层,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普遍得到了提高,一改过去被动而机械地操作实验,而开始对实验方法和过程以及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为下一阶段的综合创新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综合型创新层
这一层主要以跨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为核心。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复合性的人才,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该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样会大大增加创新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就是多种知识碰撞产生的火花。打破专业的壁垒,开阔学生的眼界,实施跨专业选修实验是我校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改革。我们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电机微机控制跨专业实验》、《电力拖动跨专业实验》《电气控制及PLC跨专业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工业通信跨专业实验》,《伺服系统跨专业实验》、《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跨专业实验》,使得我校以弱电为主的学生得到了强电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全面,这必将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打开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竞技型创新层
这一层以各类竞赛的创新活动为标志。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将参加竞赛作为一定的创新学分,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竞赛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不局限专业年级都可以参加,这是所有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层,这里将大学生竞赛分成两类:
(1)电子类竞赛
这类竞赛由竞赛组委会组织命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出自己的作品,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竞赛是此类中较有影响力创新活动,自创办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响应,参加的院校和学生数目都逐年增加,获奖作品的水平也逐年上升。这些活动在推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的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评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指标,此类竞赛隔年举行,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我们每年对本学院中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都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这些竞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发明创新大赛
这类竞赛完全是由学生自主选题,自己完成制作,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思想。发明创造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针对学生发明创造能力而设立的一项竞技活动,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发明创新大赛,我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课外的发明创造,从2006年开始每年进行校内的创造发明竞赛,学生参与热情逐年高涨,从这些报告中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不少题目很新颖,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作为学校创新基地的指导老师,本人也有幸参与了部分评审工作,由教务处对同意立项者提供启动经费,为了保证一定的纪律性,我们设立一种动态的管理机制,追踪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果发现其进展缓慢或不能按计划进行就立即终止后续经费的投入,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通过这类活动的长期持续的开展,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和一些具备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的学生科技作品。
三、创新教育成效显著
在近年的创新教育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基础创新教育方面,2007年我校在教育部教学评估中,专家随机抽取的本专业7名学生在电气类基本实践技能评估得到了7个全优的高分。在综合创新教育方面,我们累计开出了约12 000人时的跨专业创新实验,使近60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受益。
而在竞技创新教育方面,成绩更为显著。本专业实验室近三年中累计指导了30余名学生参与各类电子竞赛,其中在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有3人获得国家二等奖,2006年3人获得四川省电子竞赛一等奖,3人获得INTEL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电子竞赛国家二等奖,2007年3人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3人获得四川省三等奖,同时还有6人在“英飞凌”杯嵌入式电子设计竞赛、“TI”杯模拟电子设计竞赛中分获得一、二等奖。通过竞赛,这些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比如2006年嵌入式系统竞赛获奖项目“基于语音识别的残疾人助理系统”就是学生自己选定的题目,而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很多系统功能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当然,这些成绩得益于我校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创新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学生的受益面必将会进一步加大。
图2 大学生发明创新大赛流程
四、结束语
通过三层次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以及创新教育的实施,我们逐步找到了一种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活动的经验的积累,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对现有高校实践教学体制的一种补充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晓宁,罗正祥,蒋宁,等.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力开展创新教育[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181-1182
[2] 李晓宁,胡天友,葛一楠,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6):694-695.
[3] 阳太林. 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改革高校实验教学[J].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5,22(10):34-38.
[4] 周亚俊. 全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77-80.
[5] 王汉成,刘明,朱龙彪.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5-8.
[6] 王洪君,赵辉. 创新教育思想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的体现和实践[J]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3,(2):93-95.
[7] 杨叔子. 创新源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