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智力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功能发挥
根据乡土课程建设的规模、乡土课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可以发挥不同人才的功能,以有效地促进和指导乡土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一)发挥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
乡土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过程。为了确保课程的质量,在乡土课程建设初期可以将课程开发骨干人员和课程实施骨干人员组织起来,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专门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以及开展乡土课程组织、实施、指导等工作,使乡土课程的建设具有更强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在区县级层面起到整体推进乡土课程的作用。
(二)发挥专业人才的指导作用
乡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地方课程,所涉及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任何一位教师或专家都不可能对乡土课程所涉及资源做到全盘了解。因此,可以以协会或研究所将本土具有专业知识和具有学术特长的人才组织起来,共同来参与乡土课程建设,也使课程建设成为专家们的一种职责和义务。
(三)发挥教研员的领衔作用
教研员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乡土课程在区域内进行推广和实施阶段,应该有一名具有优秀教学素养和课程研究素养的教研员领衔,全面负责区域乡土课程的推广、实施和课程实践指导。
(四)发挥课程实施骨干人员的作用
乡土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课程二度开发的过程。乡土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乡土特点、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需要,对区域乡土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同时,乡土课程的实施人员由于长期不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必要的乡土知识的储备,因此,需要发挥乡土课程实施骨干人员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根据乡土教学内容搜集乡土教学资源、编写教学设计、开发活动方案等,通过对这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乡土课程的有效实施。
案例:社会智力资源在开发《XX村生态农业科普基地活动指南》中的运用
XX村是上海市生态道德科普教育基地,也是首批上海市十所学生活动场馆之一,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为生态农业。其活动指南的开发是生态崇明课程系列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对学生了解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9月成立XX村基地活动指南开发团体,主要由具有一定生物学知识和从事过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和教研员组成。考虑到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但缺乏课程建设的经验,因此,2006年10月聘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的专家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课程指导专家和课程开发团体共同考察了XX村,并综合分析了XX村的生态教育资源后,确定了生态农业资源为必修的课程内容,其他为选修的课程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明确了小学生为观察体验、中学生为活动探究的编写原则。为了确保课程资源的科学性,聘请了XX村生态农业主要策划者之一,原崇明县环保局专家作为课程开发的科学顾问。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课程开发人员多次到XX村考察,听取专家的现场指导,翻阅基地提供的详细材料,开始编写XX村生态农业基地活动指南。初稿完成后,于2007年5月邀请本地的生态专家对课程中所涉及资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核与修改。2007年7月与XX村基地活动中心取得联系,并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再次对活动指南进行了现场研究,利用学生在XX村开展素质教育的机会对活动进行了尝试。2007年8月,根据教师的建议和活动的反馈意见,对活动指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9月份由上海市课程专家对活动指南进行审核,并于10月份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乡土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根据乡土资源和活动形式,确定开发团队的人选;其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有课程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指导,确保课程形式、课程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再次,需要根据基层教师的实践反馈进行修改完善;最后,还需要课程专家的审核等。在这些过程中,各类人才资源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