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土教材管理
乡土教材是乡土课程内容的载体,是乡土课程内容最主要、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是乡土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乡土教材包括:教科书(课本)、教学参考书,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
乡土教材管理是一种全程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内容包括对教材的研制、实验、审定、出版、发行、选用、供应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因此乡土课程教材管理具有主体和对象的多元性、全程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一般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委派地方课程委员会或课改办这一类组织机构对乡土教材行使管理权。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乡土教材编写管理
第一,对乡土教材编写体例立项论证管理。地方课程委员会或课改办督促某门乡土课程开发的具体负责人,按照地方乡土课程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经审核通过的该门课程纲要上的要求,制定该门课程的教材编写体例,并对体例进行立项论证管理。
案例: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乡土课程教材立项申请表
第二,对乡土教材编写人员的管理。地方课程委员会或课改办督促该门乡土课程开发的具体负责人,根据乡土教材内容可能涉及的某些学科领域,来确定编写人员,组成编写团队,明确编写要求,分工合作,按时按计划完成编写任务,并进行统稿、研讨和修改。
第三,对乡土教材进行实验管理。地方课程委员会或课改办提出乡土教材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督促该门乡土课程开发的具体负责人组织教材编写者在学校里对编写的各章节进行试教研讨和论证。收集和归纳教材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对教材的内容作调整,对教学的方法作改进,使得教材更完善、更适合学生。并要求完成乡土教材实验报告,交课改办审核和存档。
(二)乡土教材审核管理
对乡土课程教材实行审核管理的一般是地方课程委员会或课改办组织的专家团队,他们对个人或团体编写的教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并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批准的教材,方可以作为教科书出版,并列入教学用书目录,纳入地方课程资源库,供学校选用。
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制定地方中小学乡土课程教材编写审核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研制“已编教材审核申报表”,明确教材审核所需的材料(包括课程纲要、教材、实验报告、审核申报表四份材料),明确教材审核的流程,对教材审核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案例:
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与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与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建设,完善和规范课程教材的编写、审定、使用等管理工作,确保校本乡土课程与区域乡土课程正常开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批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等6项教学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与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的界定
1.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主要是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修使用的自主拓展教材,以及研究(探究)型课程的相关课程资料。
2.区域乡土课程教材主要是指纳入县中小幼课程资源库的、在区域层面推广实施的、供学校必修或选修使用的自主拓展教材,以及研究(探究)型课程的相关课程资料。
3.提倡和鼓励开发数字化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与区域乡土课程教材。
二、乡土课程教材的管理机构
1.教育局成立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课改办)(详见:崇教人〔2010〕29号),其职责功能是研制和落实崇明县课程计划;管理学校课程计划;指导和管理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或区域化实施;负责全县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与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的管理、审核、评价、服务、指导、提炼与推广等工作。
2.教育局成立课程教材审核专家团,其功能是专门审核评价全县课程教材。
三、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管理
(一)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的立项
1.开发(编写)区域乡土课程教材须由学校或单位向县课改办递交立项申请表3份。申请内容包括:编写方案、主编和编写人员情况、课程育人价值、课程特色亮点、教材结构、编写体例、适用对象,以及编写时间安排、经费保证等。
2.课改办受理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立项申请后,组织专家对立项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工作一般在每年5月份进行。
(二)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的审定
1.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完成编写后,应向县课改办申请审核。送审人填写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审核申报表3份,交付教材编写方案和编写完成的教材书稿各3份,并递交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实验方案3份。未经立项申请核准的教材不接受送审。
2.县课改办从县课程教材审核专家库中抽出相关学科领域的市县级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教材予以审核论证。评审小组中市级专家不少于3人(其中两位为学科专家,一位为课程专家)。评审小组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通过、不予通过、大修改后重新送审的评审意见。县课改办将评审小组意见及时递交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组长作出批复。
3.本办法推出前已经在使用的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原则上均应补办审定手续。
(三)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的使用
1.经审核通过的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由县课改办出具“崇明县中小幼课程资源库准入证”,并纳入县课程资源库,学校可以选择使用。
2.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应循环使用,循环周期一般不少于2年(4个学期)。
四、校本乡土课程教材管理
1.校本乡土课程教材开发与审核工作原则上由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进行管理,可向县课改办提出申请,从县课程教材审核专家库中抽出相关学科领域的县级专家组成小组进行审核,并由县课改办备案。由学校教师团队开发的优秀校本乡土课程在本校实施三轮后,如需提升为区域乡土课程,须由相关学校向县课改办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编写方案、课程教材、教材实验报告。经审核通过的校本乡土课程教材,按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凡是在崇明县中小幼特色校本乡土课程评选活动中获得四星级以上的校本乡土课程,无需审核,由县课改办直接颁发“崇明县中小幼课程资源库准入证”,并纳入县课程资源库,学校可以选择使用。
五、教材管理的经费保障
1.每年12月份,县课改办作出次年的课程开发等项目预算。教育局根据县课改办的项目预算,下拨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拨入进修学校账户,由县课改办监督使用。经费主要用于:①对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指导培训和审核管理,区域层面对教师课程开发的培训辅导;②推进区域乡土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③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的课改实验项目研究;④区域乡土课程开发实施的展示研讨;⑤区域乡土课程教材管理委员会的开发费、专家指导费、印刷费、审核费等项目费用。
2.由各中小幼开发的校本乡土课程教材,其开发费用由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支付。
3.区域和校本教材的费用,均不得向学生收取。
六、奖惩措施
1.课程建设与管理纳入县教育局对学校或单位的评估指标体系。凡积极开发和实施课程教材且取得明显实效的学校,由县教育局予以奖励。
2.凡在崇明县中小幼特色校本乡土课程评选活动中达到四星级以上的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以及经崇明县课改办审核通过的、并进入县课程资源库的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将其成果视同县科研成果,按相应等次给予奖励。
3.凡违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所造成的影响,对责任者分别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行政责任。
(1)将未经县课改办审核通过的区域乡土课程教材和未经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审核的校本乡土课程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用书的。
(2)向学生收取课程教材费用的。
七、其他
本办法由县课改办负责解释。本办法自2011年1月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后,《崇明县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材管理办法(暂行)》即行废止。
崇明县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
案例: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乡土课程教材审核申报表
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办公室研制
第二,提出乡土教材审核的几个视角。
1.乡土课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教材编写的上位依据是什么,是否是按照市有关的课程方案和纲要等的要求来编写的,或者是否按照相关的文件精神,教材是否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是否具有乡土特色。
2.乡土课程教材的目标和要求是否清晰体现出来,在教材的编写说明或者在教材的体系中是否有所体现。
3.乡土课程教材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的选择是否来源于乡土资源,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丰富性、科学性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
4.教材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渗透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资源、背景资料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展开教学。
5.乡土课程教材的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是否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活动的形式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题和习题,要特别强调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
6.乡土课程教材的体系和主线是否清晰,是否有模块化结构。
7.乡土课程教材的实施:课时的安排、实施形式、教师的落实和培训的方式等。
8.乡土课程教材的文字和语句的表述需通顺、规范,标题和栏目要清晰,教材编撰生动活泼、版面新颖。
第三,组建该教材审核专家队伍的人员组成,对专家队伍的标准提出了要求。一般是由课程专家、相关学科和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科技专家、教育研究人员组成。
第四,进行教材审核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具体做法:
1.填写教材审核申报表。让教材开发的具体负责人填写课程审核申报表三份,签名后交县课改办。
2.确定审核的专家名单。县课改办对乡土课程教材进行学科分类,按教材所属学科确定审核的专家名单,每本教材必须有3名以上的市级专家参与审核,以确保乡土课程教材审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专家分散阅读审核。由课改办向专家们发出邀请书、审核的教材文稿、审核意见反馈表,向专家提出审核的一些要求,给专家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进行分散阅读审核。
4.专家集中审核认证。教材开发具体负责人简要陈述教材开发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的方式,专家们各自反馈审核意见,由教材审核专家组组长汇总并陈述该教材的总体审核意见,再将审核意见填入审核申报表中,最后专家集体签名。
5.反馈意见,完善教材。课改办将审核结果和意见反馈给教材编写具体负责人,然后按照意见对乡土教材进行修改完善,再将审核申报表和修改稿交课改办。
6.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课改办根据专家认证意见,确定该乡土教材是否可以在区域内推广使用,再将审核的资料递交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最后审批为区域乡土教材,然后正式出版,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供学校选用,并进行循环使用。
审核的材料和专家的意见均由课改办存档,经审核通过的乡土教材被纳入地方课程资源库。
案例: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乡土课程教材专家审核意见表
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办公室研制
(三)乡土教材使用管理
行使乡土教材使用管理权的一般是地方课程委员会或课改办,其管理目的是保证乡土教材选用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使经审核通过的乡土教材得到有效的落实。
乡土教材使用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制定教材使用管理办法和具体要求。明确凡是经过专家审核通过后准予使用的教材可以在区域层面推广使用。未经专家审核通过的教材一律不得在区域层面推广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和民办学校为学生选订的已通过审核准予使用的乡土教材,其费用由地方财政支付,学校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教材费用。
第二,做好乡土教材的征订工作和循环使用的宣传。每学期学校对乡土教材的征订工作与市中小学春秋季教材征订工作同时完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征订乡土教材,且教材必须循环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