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土课程实践性教学素养培训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乡土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在乡土课程实践中,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关键制约因素,作为课程实施者,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实践技能,其所呈现的乡土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显得比较单调,影响了课程的实施质量。因此,对乡土课程实践性教学素养的提升势在必然。通过培训,可以使乡土课程执教者经历“从观望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和解决实践性问题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研讨培训
学习、培训和研究都是为了提高中小学实践研究基地成员的实践研究能力。乡土课程的实施最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而课堂是乡土课程教育实施的主阵地之一,课堂教学研讨是提高教师乡土教学素养的有效办法。因此,通过组织课程编写者、基层教师的教学示范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对乡土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把握,以更灵活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研讨培训,我们主要以“三主”的精细化课堂研讨活动教研模式展开,即“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立教研活动的主线,指定每次教研活动的主讲人”。我们发现,通过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能够充分体现乡土课程教育“活”的课堂,即教材的灵活使用,教学内容的灵活掌握,教学形式的灵活机动等。当然,这样的研训活动更有利于积累课例,诞生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课例研讨过程中,可以促进受训者的专业化发展。在培训过程中,使乡土课程执教教师得到了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促使培训者对课题实践进行进一步行动研究,就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题团队研讨,并共同加以解决;而且,在接受学员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同样也促进了培训者的专业化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对提升乡土课程教师实践性教学素养是行之有效的。
(二)实景教学培训
乡土课程实践教学走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之路。“三园教学实践模式”即“课堂教学”与“三园实践活动”有机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乡土课程教育的主体模式,即利用“校园”“庭园”“田园”的实践活动场地或乡土教育基地,开展基地体验或模拟实景的体验教育活动。“实景体验式教学培训”,主要由课程开发者为教师作现场教学示范,使教师能够更客观地认识“三园”教学的理念,明确“三园”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教师在实景中的共同参与,可以帮助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使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思、在活动中做,通过“对行动进行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使教师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融入到乡土课程的再次开发与实施中,即使教师的乡土课程教学综合素养——乡土课程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得到培养,也在教师本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能知识得以蓄存的过程中,促进了乡土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