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种情形下,乡土课程教研员与教师一起交流研讨乡土课程纲要中的各个要素。由此,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乡土课程教研员在对某一门课程纲要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其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演绎能力会得到充分提高。
二、在设计实践中提高演绎能力
乡土课程纲要的设计是教师个人或小组合作设计的某一门乡土课程的具体方案,是包含乡土课程背景、乡土课程目标、乡土课程内容、乡土课程实施、乡土课程评价、乡土课程管理与保障等几个元素的某门课程的大纲或计划书。乡土课程纲要是教师层面的乡土课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乡土课程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理论。
教师在设计乡土课程纲要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普遍性问题:乡土课程思想和教育理念没有融合体现;难以把握纲要中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目标梳理不太清晰,内容的广度不够;课程实施过于简单,且没有体现教育新理念和校本教学特色;教材体例活动性不强,且内容过深。
在这种情形下,乡土课程教研员与教师一起交流研讨乡土课程纲要中的各个要素。通过对话,教研员首先了解和剖析教师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其原因是什么,归纳出教师对课程误解、理念陈旧、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足以及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等问题。然后教研员帮助教师开阔思路,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和要求重构各个课程要素,纠正一些课程行为,使得教师经历课程纲要设计——反思——重构的开发实践过程。由此,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乡土课程教研员在对某一门课程纲要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其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演绎能力会得到充分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