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者素质的提升

教育者素质的提升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被培养的一代青年的道德潜力在卫国战争期间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她被捕并遭到惨无人道的虐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在苏霍姆林斯看来,教师良好的知识素质不仅是作为“经师”的条件,更是“人师”的基础。

第三节 教育者素质的提升

诚如我国德育学者鲁洁教授和王逢贤教授认为的那样,作为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还需要有育德所必需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权威构成。那么,作为德育者在德育实践中如何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呢?这里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师,这对我们更具有示范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成就

为了使我们的论述更具说服力,我们先来考察他的教育成就。这里列举两个记录在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中的例子,由此看一看一是他所教育的学生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二是他教育的学生十二年间留级学生数及学习成绩的变化,三是我国教育实践者对他的评价,四是他的教育理论成就。

(一)学生品行成就

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被培养的一代青年的道德潜力在卫国战争期间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战前六届毕业生总共147名男女青年中,有42人在前线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献出了生命。留在法西斯占领区的女青年参加了地下反法西斯组织,其中有一个叫薇拉·波夫莎的姑娘,领导了一个编写并向居民散发传单的青年小组。她被捕并遭到惨无人道的虐杀。薇拉在鲜血涌流、生命将息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强地高呼:“祖国万岁!”(苏霍姆林斯基,1983)

(二)学业进步成就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记录了他教育的学生十二年间留级学生数及学习成绩的变化,如下表:(苏霍姆林斯基,1983)

表6-1 1955—1967年间留级学生数及学习成绩的变化

img21

续 表

img22

从上表不难看出,十二年间,学生成绩中及格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并且呈现出始终提高的趋势。表中数据显示,十二年间,学生人数总体在增加,而学生的留级人数却逐年减少。

(三)对我国的影响

在我国,无论打开哪一个搜索引擎,都会看到无数我国教育实践者在网络中发表的关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心得,对他的敬仰溢于言表。有教育者说,他一生忠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把心都献给了孩子,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真真切切地奉献出自己;他勇于求索,在历经磨难的艰辛路途上,不畏劳苦,辛勤攀登,呕心沥血,孜孜不倦,既教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又写就了蜚声海内外的教育诗篇。还有教育者说,拜读他的书让我获益匪浅,他犹如一位智者,循循善诱,给我排解教学中遇到的烦恼;犹如一位博学老人,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他在书中告诉每位教师务必做到两点:一是爱每一位学生;二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读伟人作品的时候,我不禁惊叹这位伟人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他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难道学校里面的琐事不够他忙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故事,就不难发现,他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研究的一生,总结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统统地交给了教育,交给了他所热爱的职业。

(四)教育理论成就

一位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在写他读霍姆林斯基著作后的感想时说,每读苏霍姆林斯基都会感动,每次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感到震撼,在他那里我找到了灵感,找到了智慧,找到了胸襟,也找到了精神。的确,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活的教育学著作,他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理论与思想仍然具有现实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这里仅摘取两个方面作为例证就能说明问题。首先来看他的研究性学习法。他认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问题的性质”,“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障碍和困难就会暴露得越加明显”,儿童的疑问也就越多,其力求解决问题的愿望就越强烈,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越大,最后使得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就越深刻。他曾经批驳了教育实际中的一种错误的做法。他说:“有些教师持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把教材讲得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里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教师们吃惊地发现: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的时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1983)再来看他的教育目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社会进步的参与者”。这个全面发展的结果是要造就“优秀的、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所谓“和谐发展”“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1983)在他的目的理论中,只要我们抓住“合格”、“诚实”、“勤奋”、“探索”、“劳动者”、“思想家”、“研究者”以及“和谐”、“幸福”这几个词,就能够看出他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了。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素质追求

苏霍姆林斯17岁师范毕业后,当过两年小学教师和少先队总辅导员。后到帕夫雷什中学当教师,5年后被任命为校长,担任校长26年。在任教之初,他完成了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三年的函授学习和一年的入院学习。可以说,他终身都在学习。

(一)对知识素质的追求

在苏霍姆林斯看来,教师良好的知识素质不仅是作为“经师”的条件,更是“人师”的基础。他认为教师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具备学科之外更全面的知识。他说“促使孩子热爱知识的首要源泉就是教师的、首先是校长的高度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这里我们以他的记录来看他是怎么做的。(苏霍姆林斯基,1983)

(1)“当校长之初,3年内学完了包括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和历史在内的学校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和主要的教学法参考书。”

(2)“密切关注构成教学大纲各门学科的最新成就和成果。”

(3)“在我的实验室里(我这样称呼我的办公室)放着一沓沓笔记本(每门学科或一个科学问题各有一个厚本子),笔记里有成千上万条期刊摘录和剪报。”

(4)“我抱着极大的兴趣阅读遗传学、自动化技术、电子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

(5)“为了尽量清楚地了解孩子身体的健康状况,我攻读了专门的医学著作。”

(二)对道德素质的追求

在道德素质中,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是核心。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如果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他辉煌的教育成就。另外,我们从他的教育经历中也看到了他的坚毅。首先,来看他对学生的爱。兹举两例来说明。一是慎重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他有上千次的与教师就专门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谈话。“我不只一次地不得不为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丝微笑或一瞥发怒的眼神而跟他进行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的谈话。”“有一次,在五年级一个班上检查家庭作业,文学课女教师叫起一个比较差的学生来。教师对这个学生造的一个句子感到不满意,她一句话没说,挥了一下手,这个孩子为此哭了一个晚上……随后我只好花很长的时间跟这位老师谈话,证明她错了,向她说明,她这一挥手反映了她的教育观点——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不相信这个学生能做出什么好事,默认坏学生永远是坏学生这一错误的观点。”二是关注最难教育的孩子。“我最关注的仍然是那些最难教育的孩子(因为如果他们不在学校里朝好的方面转变,那么,好孩子也会朝坏处变化,会从难教的孩子身上染上坏习气和不良习惯)。”“每周我都走访这些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他们的道德形成的最初环境。我跟家长们、家长邻居们、原先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具有坚韧的道德意志的人。一方面,从前面他对知识素质的追求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学习知识不仅涉猎范围广,而且对他来说难度也相当大。因为他的专业是语言文学,但他学习理科、工科和医学。另一方面,他多年坚持与教师一起研究教育实际问题,他任校长的里程中,有过上千次与教师的谈话,平均每年约30次,这是现在的校长难以企及的。他还坚持给学生作报告,在1961—1965年间给学生作报告22场,平均每年5.5场。他一生写下了上千篇短文和诗,平均每年有近40篇。他有做笔记的习惯,“在笔记本的3700页上,我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涯。每一页都奉献给一个人——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1983)

实践探索

我们成了好朋友

学生沃洛佳被认为是一个执拗的、精神遭受了摧残的、充满怨恨的、事事跟老师作对的五年级学生。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我便建议教师:必须找到跟孩子共同的兴趣,那样他才会向我们敞开他的胸怀,我们才能了解到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于是,探究他兴趣的行动便开始了。整个集体都动起来了。我相信,我们必定会在某个场合跟这个执拗的五年级学生相遇。”“我跟他相遇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自然考察小组里,第二次是在科学幻想爱好者协会里(学校里的一个组织)。当时,我们长时期未能做到使南方的珍贵果树——桃树适应我们地区的水土气候。最终我们尝试把这种性喜温暖的树的几棵幼芽嫁接在耐寒性强的杏树上。春天到了。每天,性急的孩子们都跑到园地里去看,看芽苞是不是开放了。我总是一大早就到园地里去。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孩子蹲在杏树旁。我觉得他好像屏住了呼吸,生怕损伤了那闪闪发亮的嫩绿叶芽,它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刚刚发出的。我同样为这第一枚叶芽而兴奋激动,以致没有立即想到谁竟比我来得还早。我随即抬起头来,或许是为了同这位朋友分享喜悦,他顿时也举目相迎,显然,也想同我分享喜悦。我俩的目光相遇了,原来在这里的就是他,是沃洛佳。我们互相拥抱起来,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1983)

(三)德育实践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实践素质通过他的实践活动的组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创办家长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家长学校”的意义时指出:“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要“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要求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协调一致的配合,“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苏霍姆林斯基,1984)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他在他的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家长在自己孩子入学的两年以前就报名参加家长学校,在那里听课,直到他们的孩子从中学毕业为止。家长学校主要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授课时数为250学时,比任何学院或大学的这些课程授课的时数多得多。家长学校的听众分为5个组,按他们孩子的年龄划分:(1)学前组(5—7岁儿童);(2)一、二年级组;(3)三、四年级组;(4)五至七年级组;(5)八至十年级组;每组每月活动两次。主要活动形式是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课或谈话,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1983)还有他的学校有很多兴趣活动小组和节日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性的培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知识小窗6-1

帕夫雷什中学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文学创作小组;

·故乡自然资源少年考察小组;

·少年探险家俱乐部;

·绿色实验室;

·少年电工技师小组;

·无线电技术小组;

·少年摩托家小组;

·少年生物化学家小组;

·少年动物饲养家小组。

……

(苏霍姆林斯基,1983)

知识小窗6-2

帕夫雷什中学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元月30日老校友会晤。

·母亲节——3月7日晚向母亲献礼。

·女孩节——寒假的头一个星期天男孩向女孩赠送礼物——鲜花、图画等。

·堆砌雪城的冬节——用雪为冬老人造小城,有房子、塔楼等。

·无名英雄纪念日——在村中心广场的无名英雄纪念墓前献花。

·歌节——学校合唱队及某些学生个人演唱各种新歌,作为对集体的献礼。

·花节——5月底举行,育花、赏花、献花。

·鸟节——在燕子归来的时候举行,治病、放归,宣传爱鸟意识。

·新粮面包节——孩子把母亲请到学校用自产的粮食磨成面烤面包款待大家。

·绿化村庄活动——植树等。

·“果园周”劳动——栽种、施肥、浇水。

……

(苏霍姆林斯基,19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