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德育活动概述

班级德育活动概述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小学开展班级德育活动,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活动的核心。班级德育活动是指在班级范围内进行的有明确德育目标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的总称。班级德育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

第一节 班级德育活动概述

班级德育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落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强调班级德育活动的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级德育活动的意义

班级德育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其目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班级德育活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

在中小学开展班级德育活动,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活动的核心。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国民的素质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我国《小学德育纲要》就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班级德育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

班级德育活动是在教育者的组织和引导下为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而组织的由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它具有集体性、主题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谓集体性就是指班级德育活动是由全体班级人员集体参与的活动;所谓的主体性就是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所谓实践性即活动在实践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就比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德育只是道德说教的方式,使学生在集体中,通过实际的交往主动建构自己的道德品性,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同时还有利于形成合作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班级德育活动的内涵

班级德育活动是指在班级范围内进行的有明确德育目标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的总称。班级德育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德育活动包括:常规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内容的教育活动;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活动;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教育活动;班、年级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教育活动,等等。

班级德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德育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德育活动课应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和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柯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其次,德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和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深化也依赖于德育实践活动。

三、班级德育活动的类型

德育活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来看,实践中有按照活动性质、参与人数以及实践顺序进行组织,这里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按内容的性质划分

德育活动的内容是极为广泛、丰富的,有的学者认为学生的德育活动课就其内容的性质而言,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习类,二是人际交往类,三是社会公益类,四是自立自理类。(齐欣,2001)

1.学习性德育实践活动

学习性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德育活动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只有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才能够使得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使得学生学到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有责任心和尊重别人,学到做人与做事的学问。此外,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这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习性德育活动其实是一种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学活,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锤炼其道德品质。如2008年四川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坚强”,亲身经历过汶川这场史无前例的地震灾难的众多考生都是眼含着热泪走出考场的。

2.人际交往性德育实践活动

人际交往性德育实践活动就是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从中学习美德的过程。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能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对自己有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3.社会公益性德育实践活动

社会公益性德育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这类活动,能教育学生懂得为社会、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促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4.自立自理性德育实践活动

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因此对他们进行自立自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自立自理性德育实践活动既能在学校进行也能在校外进行。如在学校进行包括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绿化、美化校园等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在校外参加野生训练营,走进社区关爱他人等。开展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学会当家做主,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总之,自立自理性德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他人,乐于助人,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素质。这也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立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二)按参与人数划分

班级德育活动按照参与人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类型。

1.全班活动

这类活动是在班主任的直接指导和带领下,由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开展的。其主要包括集会活动和参观展览、访问等。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可分为学科小组、学习小组、劳动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它根据学生志趣、爱好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就某一课题分成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3.个人活动

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独立作业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课外阅读,小型科学实验,练习创作,练习演唱或演奏,练习绘画、刺绣或书法,采集制作标本,单项文体活动等。

(三)按时间划分

班级德育活动在不同的季节、月份应有不同的侧重点。结合德育季节性的特点,以各种节日为依托,每个月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突出德育实践活动的序列性。如在一二月春天来临时进行生命教育,在三月学雷锋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五月母亲节时进行感恩教育,八月一日建军节时进行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十二月天气严寒,进行坚强品质的磨炼等(见表8-1)。

表8-1 各月份德育活动主题表

img27

四、班级德育活动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班级德育活动的规划与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各大要素,如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一)主体性原则

德育活动课应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学生的主体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和具体要求由学生自己安排,活动的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二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一堂德育活动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听客、看客,这样的活动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要给每一个同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机会。

(二)实践性原则

德育应把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实践作为终极目的,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德育育人的实践过程是内含于生活之中的过程,不能脱离生活或凌驾于生活之上。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德育活动课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要突出德育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

(三)系统性原则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活动课的编排和设计要考虑其系统性。一堂德育课的教育性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效果,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来决定的。某些内容可能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炼,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德育活动课做到“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的世界,必须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新思维、新观念。在德育活动课中要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要不断研究和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的规律,研究时代的特征。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方法等都要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利于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五)开放性原则

全球正在实行经济一体化,中国进入WTO之后向世界开放的力度更大,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是开放的,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以向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借鉴,但是决不能照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值得提倡的,我们适应社会既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只有超前意识指导下的行动才是对现实更好的适应和对未来更好的准备。

(六)本土性原则

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师生共同立足的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才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而教育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