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材料制作的基本原则
1.体现合适的教育目标
在实施某个教学活动时,我们总是在为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努力,例如,要让每个学生掌握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这些是小学教育所期待实现的教育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是要想方设法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结果的评价基本指标,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能为师生所用的教学材料。
2.遵循学科的结构
一般来说,某一个具体学科,其所用的教科书和学习用书都是已经编写好的,因此该学科的结构也是安排好的。在这样的总的框架内,教师才能考虑如何制作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设计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材料。例如,如何编写或选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练习题;如何收集和选择探究学习所需要的材料;如何创设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情境。
3.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下面说明三种比较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
(1)逻辑分析
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有自身的逻辑结构。在分析教学材料时可以从基础的内容逐渐向高层次的、复杂的内容发展,形成一个知识相互连接、逻辑关系清晰的结构,这样便于教学材料的制作。
(2)行为分析
以技能为主的教学中,行为的形成是贯穿始终的过程。米勒(G.A.Miller)的TOTE模式属于这一类教学,它将评价和实施构成一个教学循环,通过测试—操作—测试形成阶段性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行为。行为分析是在观察学生行为的基础上,分解行为的要素,判断行为与认识之间的关系。教学材料的制作应以这种行为分析的成果为依据。
(3)概念的分析
在概念学习中可以通过辨别核心的概念来寻找对学习概念必要的要素以及对学习概念不必要的要素,进而收集或设计代表正确学习概念的“正例”和代表错误学习概念的“负例”,供教学之用。
4.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运用更多地依赖制作教学材料的教师本人,是一种经验性的摸索过程,运用时可以考虑以下的情况。
第一,在教学材料制作阶段,采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详细地记录制作的过程,以便于后面的分析。第二,在教学材料使用过后,分析其成败的原因,以便于改进和完善教学材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