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对未来的展望
近十年来,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点,诸如文中提到的档案保护工程以及档案保护的技术与管理结合,档案保护与遗产保护的结合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档案保护的学科体系,而且使得档案保护更加实用。此外,电子文件(档案)的发展,必将带动以保护、保存、安全性为主题的研究工作;国家档案局积极倡导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也对档案保护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展望“十二五”,笔者认为,随着档案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一个方面,纸质档案保护、新兴载体的保护将在技术方面产生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新的档案保护理论、技术以及保护管理方法必将产生,档案保护与图书、文物保护共同平台的整合,档案保护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政策化建设、国际化建设等必将逐渐走向成熟。
【作者简介】
周耀林,见《论新世纪之初我国数字档案信息服务》一文作者介绍。
曹琛,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BTQ042),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世界记忆工程视野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政策研究”的成果之一。
(2)景卫东,张效延.“兰台”一词由来与档案保护技术的渊源[J].档案学研究,2004(1):61.
(3)丁春梅.从公文用纸看宋代官府对文书档案保护的重视[J].档案学通讯,2006(4):58.
(4)冯淳玲.古代藏书之保护[J].图书与情报,2003(4):76.
(5)赵淑梅.记录技术的发展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6(2):63.
(6)蒋卫荣,王铭.论我国古代文献(文物)保护技术移植的选择性特征——与目前档案事业史研究中的若干观点商榷[J].档案学通讯,2006(5):95.
(7)仇壮丽.中国档案保护史论[J].档案学通讯,2005(3):44-45.
(8)仇壮丽.档案载体进化论[J].档案学通讯,2004(6):64.
(9)仇壮丽.中国档案保护史论[J].档案学通讯,2005(3):42.
(10)彭子菊.汉代简牍档案的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9(5):70-73.
(11)周耀林.对1949—2000年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档案学研究,2002(4):33-44.
(12)冯乐耘,李鸿健.档案保护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3)周耀林.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之我见[J].档案学通讯,2000(1):44.
(14)周耀林.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之我见[J].档案学通讯,2000(1):44-45.
(15)金波.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结构与功能[J].档案学通讯,2003(2):34-35.
(16)彭远明.基于新价值观的档案保护理念与学科发展[J].档案学研究,2008(1):18-19.
(17)周耀林.我国档案保护理论研究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7(3):76.
(18)赵淑梅.困惑与出路——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新认识[J].档案学研究,2004(4):81-82.
(19)周耀林.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之我见[J].档案学通讯,2000(1):44-45.
(20)金波.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结构与功能[J].档案学通讯,2003(2):36.
(21)周耀林.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之我见[J].档案学通讯,2000(1):45.
(22)金波.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结构与功能[J].档案学通讯,2003(2):34-35.
(23)赵淑梅.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1(4): 70.
(24)赵淑梅.试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的重新架构[J].档案学研究,2004(4):53.
(25)周耀林.我国档案保护理论研究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7(3):76-77.
(26)周耀林.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保护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74.
(27)景卫东,杨学锋.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保护技术综述[J].档案学研究,2005(1):56-57.
(28)周耀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档案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5(6):23.
(29)张美芳.文献保护技术呼唤文献保护技术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9(1):64.
(30)赵淑梅.论档案保护技术与管理的关系[J].档案学通讯,2009(2):83.
(31)华林.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政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2(2):59-60.
(32)郭莉珠.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基本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6(3):57.
(33)郭莉珠,唐跃进,等.我国濒危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2):86-88.
(34)马翀.历史档案分级保护体系构建初探[J].档案学研究,2007(3):62-63.
(35)张美芳.档案保护技术战略评估实践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9(1):57.
(36)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5(4):61.
(37)彭远明.试论数字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策略[J].档案学研究,2007(2):58-59.
(38)张兆成.复印墨粉类字迹材料的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3(3): 61.
(39)张美芳.生物技术与档案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1(4):67.
(40)蔡丽娜,李凤莲.图纸档案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5(1):70-71.
(41)郑荃.西南少数民族纸质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5(5):67-68.
(42)陶琴,荆秀昆.应对水淹纸质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6(1):51-52.
(43)王玲玲.中文古地图的保护与修复[J].档案学研究,2005(4): 63.
(44)邢惠萍,李玉虎,等.碳素环境对字画的保护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7(1):47.
(45)童瑛.科学保管胶片档案[J].中国档案,2000(12):35.
(46)黄国平,李玉虎,等.从胶片的化学组成谈胶片档案的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8(3):62.
(47)郭莉珠.影像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档案学通讯,2004(1):75.
(48)李丽娜,李玉虎,张慧,邢惠萍,张晓娜.霉变底片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方法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7(2):63.
(49)郭莉珠.影像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档案学通讯,2004(1):74.
(50)武丽,景卫东.国家标准与电子文件——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护和保存[J].档案学研究,2002(4):38-40.
(51)柏红英,李玉虎,等.磁带档案的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9(6):52.
(52)周耀林.光盘寿命的量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2(5):49.
(53)周耀林.关于光盘的可读性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3(4): 55-56.
(54)周耀林.存档光盘质量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3(6): 42.
(55)郭莉珠,唐跃进,朱虹.CD-R光盘预期寿命探析[J].档案学通讯,2002(4):68.
(56)周耀林.标签颜色对光盘可读性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3(8):68.
(57)武丽,景卫东.国家标准与电子文件——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和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2(4):38-40.
(58)唐跃进.光盘档案的宏观管理对策与微观保护措施[J].档案学通讯,2003(4):33-35.
(59)唐跃进.CD-R光盘的耐久性与光盘档案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4(5):93.
(60)周耀林.馆藏CD-ROM长期可读的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7):75.
(61)于英香.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之比较[J].档案学通讯,2004(5):74-76.
(62)赵淑梅.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1(4): 70-71.
(63)华林.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6(2):23.
(64)陈勇.DRM技术在电子文件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6):73.
(65)张慧,李玉虎.明清绢本古旧字画的保护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4(4):47.
(66)张慧,李玉虎.微量沉淀保护剂对国画颜料耐久性影响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4):63.
(67)尹慧道.浅谈石刻档案及其综合保护技术[J].档案学通讯,2002(5):65,67.
(68)王玲玲.中文古地图的保护与修复[J].档案学研究,2005(4): 63.
(69)仇壮丽,刘歌宁.“女书档案”的征集、保护与开发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8(5):17.
(70)黄琴,华林,等.论亟待保护抢救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J].档案学通讯,2009(1):93.
(71)郭莉珠.高分子材料与档案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5(6):75.
(72)陶琴,郭莉珠,等.磁性载体材料信息耐久性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4(5):57.
(73)华林.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6(2):24.
(74)陈书好,张鲁生.高科技博物馆、档案馆建设与文物档案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6(3):57.
(75)华林.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6(2):24.
(76)赵文山,何刚.档案库房空调设备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04(2):52.
(77)魏正光.古籍、档案原件无损消毒及库房系统保护方式浅论[J].档案学研究,2009(3):64.
(78)陈菲.库房空气微生物污染监测及治理[J].档案学研究,2005(3):59.
(79)陶琴,郭莉珠,等.磁性载体材料信息耐久性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4(5):57.
(80)周亚军,李玉虎,马灯翠,柏红英.霉菌对黑白底片档案的危害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9(1):62-63.
(81)李焕荣,郭莉珠,张美芳.霉菌对新型档案字迹的影响[J].档案学研究,2003(1):62.
(82)张美芳.生物技术与档案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1(4):68.
(83)张美芳.档案害虫抗药性及其生化机制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4(5):56-57.
(84)张美芳.档案图书杀虫剂持续时间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2):74.
(85)张美芳.温湿度对杀虫效果和害虫抗性产生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4(3):79.
(86)尹慧道,李能树,等.新型纳米材料防治档案库房微生物可行性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5(5):48.
(87)王云.光盘、磁带存储的装具解决方案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5(5):49.
(88)陶琴,郭莉珠,等.磁性载体材料信息耐久性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4(5):57.
(89)郭莉珠.高分子材料与档案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5(6):76.
(90)张美芳.生物技术与档案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1(4):68.
(91)郑荃.西南少数民族纸质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5(5):68.
(92)李婧.西藏濒危历史档案的成因与保护探析[J].档案学通讯,2007(6):80.
(93)聂云霞.略论现代纸质档案去酸技术[J].档案学研究,2007(5): 61.
(94)杨业蓁,周萌.快速无损测酸技术在档案保护中的应用[J].档案学通讯,2000(6):37.
(95)刑惠萍,李玉虎.明清古旧书画熟宣纸的修复与脱酸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5):65.
(96)郑荃.西南少数民族纸质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5(5):68.
(97)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93-410.
(98)周耀林,殷敏,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项目管理对策[M]//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环境新理念新技术——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441-449.
(99)周耀林,刘婧.国家重点档案影像化保存方案的研究[J]//李玉虎.影像档案资料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档案学研究,2009(2)专集:147-153.
(100)周耀林,金磊.论项目管理方法在重点档案抢救工程中的运用[J].四川档案,2009(6):20.
(101)周耀林,李姗姗,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14-115.
(102)郭莉珠,唐跃进,张美芳,等.我国濒危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2):86-88.
(103)王萍,王静.美国电子文件保护工程的经验和启示[J].档案学研究,2006(4):44.
(104)林苾芾.切实可行的档案保护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J].档案学研究,2007(4):62-63.
(105)崔淑霞.论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标准的体系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7(1):65-66.
(106)李玉虎,黄丽华.论我国档案保护标准建设[M]//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环境新理念新技术——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432-441.
(107)朱玉媛,黄丽华,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标准建设[J].档案学研究,2009(4):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