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基础
“老早就有人发现,现在的中国学人,即使身为一个学科的大牌教授,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上,可能是专家,但文化素养却不怎么样。”这句章鸣先生的博文《学界的技术主义泥潭》一文中的话语,我们是不敢说的,但我们的现状确实如此,或许真是由于知识的膨胀将教授们的认识领域变得越来越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确实越来越限于知识而缺少文化,即便是各个学科齐全,也确实是有“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互不通问,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存在。谁都知道,要想有真正的创造性的研究,不仅知识面要宽广,而且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的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各个大学都在致力于打通文理,原来的理工农医院校,都在大办文科。但在教师层面,文理之间的隔阂,却深不见底。理工科的教授,不仅是看不起,而且忽视文科教授。这确实反映了如今的景象,也是我们教育改革滞后的结果,只要回顾一下当今教授所经历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教育背景,所有这些现象便都可以理解。
知识的膨胀是必然的,问题是知识膨胀的同时,没有辅以思想、文化、艺术的繁荣为基础,没有一个比较健康的环境,而一味追求知识的力量,这也必然导致欲望的膨胀,从而也使学界很多人匆忙陷入了物欲竞争的误区。然而,缺少了文化的保障之后,就实在难以期待学人能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贡献。
这种现状有着深刻的背景,是多年来文化的缺失,教育的旧模式以及体制问题造成的。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文化和教育相对退步,这种现状就更加明显,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成长起来的学界人士,自然不被期待有过高的素质。
如今,似乎意识到了教育的文化效应,号召学科间的互补、学科齐全建设,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实现文理包容的局面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我们文化基础太薄弱,所有局中人整体文化素质尚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意识、观念的转变将很艰难。而目前“各个大学都在致力于打通文理,原来的理工农医院校,都在大办文科”的这一现象,有很多是为了办学效益的急功近利而为之,况且,文科类的办学投入较低,至于长远的文化效应、学科间的互补效应还来不及考虑得太多。而如何能够真正使文理科相互影响,恐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无论如何,毕竟迈开了步子,如果能够出现更多的C.P.斯诺式的人士,就说明人们的认识提高了,至于“理工科的教授,对待文科教授的态度,我们希望它能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目前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的文化底蕴实在太匮乏,其实是社会的偏见,同时又要追溯到文化缺失。不过,这也正是需要学界有奉献精神,并作出扎实的工作,因为我们做得确实还不够。
如果说中国学界陷入了技术主义的泥潭,那么,在文化的缺失情况下的知识的膨胀,就只会让其在泥潭中更加迈不开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欲望的膨胀,便又有将其引入歧途的危险。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多年来的状况,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国人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实乃久旱逢时雨,而对于人文、文化、艺术的忽视以及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教育相对落后并且偏执地发展,其危害性至少有如下几点:其一,自儿童教育开始的教育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其二,知识膨胀情况下,知识冗余在加重,但由于文化主因素的缺失,使学生负担加重,思想、文化素质却没有真正提高,对真正的素质教育认识似乎还不到位;其三,专家很多、大家很少,表面上很热闹,学术的每个角落都有专家,但真正有创造性的却很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大家的风范实在应该是多维文化的综合体现,偏执的教育及其氛围是不可能存在培养大家的环境的,恐怕这也是多年来中国本土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吧。其实,不仅大科学家出不来,大思想家、大艺术家照样出不来,这就是大文化环境问题了;其四,学界缺少风骨,出现盲目逐利,这又是缺少多维文化的有力证据,综合文化素质的缺乏,必然带来个性的平凡,价值观、审美观必然受到局限,甚至出现道德的缺失,于是,就只能加入到急功近利的行列,学术思想和行为不端正的现象再三出现。
面对该问题,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提高综合文化素质,这必须在目前倡导学科齐全的前提下,使各个学科相互衔接共同健康地发展,其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是对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的个性,良好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培养,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而目前的教育确实是偏执的,难怪学生总是在问,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该培养的基础人文素质却没有,怎么也理解不了老师们对知识重要性的再三强调,这些都是知识、素质训练极度陷入技术泥潭的后果。然而,失去了个性的启发也就失去了做事时激情勃发的源泉。这时只能依赖说教,可是,说教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中国足球一直冲不出亚洲,我们做过太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是没用,反倒使足球发展环境越来越差,近年来的中国男篮队员技术如何不说,倒是传出有围着邀请来的客人打架的事件,无论如何从道理上都是讲不过去的,这也反映了文化的本质问题,是做多少说教都不能解决的,一旦出现了问题,损失的影响是惨痛的、伤筋动骨的,这是非线性系统的典型特征。
学界陷入技术的泥潭,原因自然很复杂,但最起码可以找出几点。其一,学科过细,管理过于机械,同时知识膨胀也导致研究方向越来越细,人变成科学技术的附庸。而这主要在于管理问题,管理过于行政化,而且采用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管人和管事分不清楚,培养学生和利用机械生产产品区分不当,对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视与思想探索的轻视。其二,研究者思维同样过细(因为文化背景的约束),陷入泥潭出不来,结果是成果可能很多,但没有多少创造性,这关键还是由于综合文化素质不足,性格、个性平凡所至,进而,也没有能力进行像钱学森先生所说的大跨度的思维跃迁。其三,人性没有得到充分解放,也就是一些人的观点,人学受制于科学。其四,体制问题,发展科学变成政府的强势行为,在文化环境不健全的氛围下,在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出现扭曲,造成学界畸形扩张。
陷入技术泥潭,自然就压制了文化的需求,致使基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萎缩,于是,自然就会出现思想的荒漠,习惯于单向文化思维。在如今学科的进一步细化过程中,意识的僵化、知识的僵化也是必然的,没有思想很难谈得上真正的创新与创造。
学界的风格也是教育界的风格,于是,影响到培养人才的问题。素质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自幼儿教育开始都在谈素质教育,可是,效果难说满意,自幼儿开始的各种竞赛一直是教育界津津乐道的,但竞赛更多地将学生带入纯技术领域,所以一直饱受争议。然而,我们开始实践美国的通识教育,使不少人逐渐熟悉了这个词汇,不过,通识教育需要良好的人文文化环境基础,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世界东西方文化走着自己不同的路,希望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考虑我国目前的现状,选择一条适合我们的路。同时,人类文明史的历程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