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膨胀
如今的时代,科技发达,知识膨胀,这本来是个好事,可以利用其丰富人类的智慧,可是在知识膨胀的同时,偏偏也带来了利己的欲望膨胀这个副产品,而且其副作用大有淹没正面作用的倾向,原因在哪呢?
现代社会的一种破坏力量是始自培根的功利主义,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人依赖科学定能胜天,认为解决人类生活问题的主要手段是科学和功利主义,实际上,就是扩张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并认为这种力量忽视了对人至关重要的道德自制。
[美]欧文·白壁德——《性格与文化:论东方与西方》引言
这里的道德自制,可以理解为单纯知识、科学的补充,可是,如何实现人的道德自制呢?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培根的名言,并不是说它不对,只是如今社会把它做到了极致,形成了另一个极端,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制假造假,反而显示出其危害性。知识(从广泛的意义上讲)的功用至少应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用于改造世界,带来经济生活的效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其二是对文化、文明的提升,对人类心灵的滋养。而目前似乎后一种正在弱化,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竞争的加剧。竞争弥漫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过于重视竞争的观念与意识,导致对知识获取、理解与应用的一种扭曲,久而久之,造成学科间的发展的不健康、不平衡,直接获得生存效益的学科、文化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缺失,社会氛围不够,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不足。这其实还是英国作家C.P.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关系的不和谐问题,而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现状,似乎二者相距太远,彼此不能互相支持,发展也不平衡。于是,欧文·白壁德的担忧就会实实在在地发生,它的后果其实很严重,更严重的会使竞争变成国家、集团的行为,竞争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而人类生存的软环境的建设就会更加退让,在政府宏观控制方面如果措施不力,社会软环境就确实难以维持。
社会文明是在科学战胜愚昧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的,文明也逐渐代替野蛮,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又不能代替文明,因为许多涉及社会前途、人类前途的问题是人类必须在科学发展之前就要面对的,科学家、哲学家罗素在《罗素道德哲学》中对科学、神学、哲学及其关系的描述值得思考和体味:“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辨的心灵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如果说,神学是要维持一种秩序,那科学应该是让人具有一种理性、一种创造精神,但科学精神的实现,首先在于认识世界、人类、自然、环境,不然就必然产生一种盲目的创造,这正好应该是现在的把知识的作用运用到了极致产生的效果,这又无异于愚昧。要避免这种愚昧,就应该提升哲学研究的作用,至少是要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形成尊重人性、自然、环境的明确意识。然而,目前我们似乎只是对科学的创造精神乐此不疲,对尊重人性、自然、环境的意识淡漠,原因是长期以来漠视人文、哲学,导致对许多深层次的严重问题不屑一顾,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长期以来走过的路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社会不同人群的胸怀差异迥然,然而,哲学家、思想家考虑的是人类自身生存环境过去、现在、未来等诸多不确定的问题。尽管具体的哲学家各有特点,但整体站在相当的高度,思考着人类应该关注的问题,可以说胸怀宽大,为其他各行各业提供了思想,而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关心这些问题,就必然提升全社会的关注意识,从而,建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对于哲学而言,科学是人类能够认识到的(至少是目前)关于自然的知识,具有确定性,因此,科学家是区别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而且站的高度不同。其实其他一切人如果能够获得充分的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的滋养,也必将有助于一切工作。看来,我们真得赞同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笛卡尔的观点:“一国的文化文明是否繁荣,全视其是否能生产出真正的哲学家。”社会的环境如果有利于生产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应该说这个环境是优越的。哲学不可能不涉及政治,但政治更关心秩序,哲学更关注理性。
因此,人类的道德自制只有在科学、哲学协调带动下的人类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够整体上提高道德自制的水平,并抑制片面的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生存的眼前利益这种欲望的膨胀。如果说科学能够给人以创造的指导和激情,那么,哲学则能够给人创造的引导和一种忧患意识,使人类更加理性地对待人类的一切行为。
社会文化环境是重要的,它也直接决定了社会的教育环境,决定了是否有优良的育人环境。这其中,教师的风格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只是强调知识的第一种功用(目前基本是如此),那就只能是倾向于功利行为,但如果两种功用平衡,那就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人文素质,不然,师者没有足够宽阔的胸怀,自然培养不出有宽阔胸怀的学生,大家竞争的道路会越来越窄。
人类近代的文化历史是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们征服自然、提高生活水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利用其征服自然、利用资源、谋取福利、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自私的欲望难免膨胀,已经带来了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人文带来更多的是文化,在信仰出现危机时,它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余下更多的是功利;科学带来更多的是功用,在人文功用显得苍白时,科学的文化价值更多地被其功利所淹没,从而更多地体现出世俗的一面。所以,科学与人文协调得好,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太和谐的环境,促使竞争更加激烈,而导致欲望的过度膨胀,使人们内心躁动,甚至有些热血沸腾,在如今社会快节奏的前提下,副作用必然很大。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进行慢处理、慢节奏,使整个民族回归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多一些理性上去,以免发生南辕北辙的事情,使人们平静下来,从人文角度、从理性角度认识并探讨深层次的人类、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去之糟粕;另一方面还必须接纳世界文化的精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