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社会更美好

让社会更美好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自然灾害不都怪自然,人类应该与自然达成生存的共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和谐”工程,任重而道远。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就会更多地关心社会公共利益、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公众的想法也将更加合乎自然法则。

让社会更美好

2010年的这个夏天实在太不平凡,接二连三的灾害:持续不降的高温、连续不断的洪水、此起彼伏的泥石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失惨重,人们不得不问,这个世界怎么了?再看看城市大街旁叠立的高楼大厦排满了空调,大街小巷铺满了缓慢前行的汽车,灼热着灼热的城市,烦躁着烦躁的行人。空调房间里的人们、小汽车里的人们应该很舒服,可以享受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成果,可是还有一些人,即便也在这个城市,他们只能过着最低保障的生活,衣食住行才勉强维持,所以就必须硬挨着灼热天气的炙烤。我们说,自然灾害不都怪自然,人类应该与自然达成生存的共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和谐”工程,任重而道远。

对于这种状况,一些人表示恐怖、一些人表示担忧,而更多的人应该是无所谓,因为已经习惯了无所谓的风格,其实,即便是有所谓,也无济于事。但是,人总是有情感的、有理性的、有思想的,每一个有情感、有理性、有思想的人,就不可能不关心、不关注这种状况,甚至肩负着改善这种状况的责任,这应该是社会责任感吧。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百度百科

然而,这种责任是道义范畴和道德范畴上的责任,它的培养需要道德和良知。而道德良知如何唤起,这又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任务。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人类对真善美追求的演化史,凭借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逐步过渡到文明社会。真是真理,依靠对真理的追求,科学战胜了神学、智慧战胜了愚昧;善应该是社会责任感,对善的追求和谐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美是一种情感,对美的追求,形成了优良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审美观也决定了人类价值观念、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三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共同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对真理的追求必然带动人类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系统运行法则的正确理解,从而,形成人类向善的社会与自然责任感,并自觉履行责任,同时,也促进人类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提升,进而,促进更高层次的社会和谐。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这句话可能是偏颇的,但即便是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也不能怪每一个具体的人,原因应该在于社会运行体系、社会文化体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就像“见义勇为”一样,一个公民见义勇为,值得称赞,但是我们不能只指望公民用见义勇为的行为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应该从主要原因入手创造一个富裕、安定、和谐的社会,不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其秩序就必然良好,那才是人们追求的。这样便可自然形成全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大家都来关心我们的社会,关心我们共同的家园。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就会更多地关心社会公共利益、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公众的想法也将更加合乎自然法则。

我们通常谈到社会责任感,似乎总是强调,公众应该有哪些责任,过于强调公众的责任。然而,这好像也是有所偏颇的,因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政治经济状态、社会文化体系、社会教育体系长期影响的结果。

社会对真理的追求越是强烈,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成果就越是丰硕,对自然、社会系统、人文系统认识得就越清楚,人文、社会、自然系统运行就会更加符合自然法则。所以,人文文化层次应该具有较高的层次,文明程度也应该有所提高,这样才能使公众社会责任感增强,才能带来文化艺术、审美价值观的提升,从而实现相辅相成的发展。

理论科学(包括人文、社科)研究的层次及意义要远远超过应用科学的研究意义,理论科学研究会揭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文系统以及之间更多的规律,对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文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必然带动社会文明的提升。而相反的情况,理论科学落后于应用科学,就可能造成把人类以外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目的不在考究,只崇尚方法的巧妙。理论科学是认识自然、社会、人文系统,应用科学是改造自然、社会、人文系统,然而,任何改造在获取了实惠的同时,都是有代价的,一般是不可逆的过程,这意味着应用科学实践必须慎重,一般的,理论科学水平越低,应用科学的实现付出的代价越大。

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破坏力量,一种是始自培根的功利主义,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人依赖科学定能胜天,认为解决人类生活问题的主要手段是科学和功利主义,实际上,就是扩张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另一种是由卢梭所引发、很多现代西方有影响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发展的浪漫主义,标榜人的自然情感的神圣性,实际上过度强调了个人情感扩张的合理性,无视社会和道德规范。

——[美]欧文·白壁德《性格与文化:论东方与西方》引言

这表明了科学与人文必须协调,必须尊重自然法则,不能走极端。事实上,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我们都有过深刻的教训,损失不可挽回。

改革开放前,我国存在经济比较落后、文化基础薄弱、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等诸多不利因素。然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成效显著,但是由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平衡,即便是稍好一点的自然科学也有很大的差距,还达不到对社会发展起到深层次、全方位影响的程度。为了发展,人类开发了许多不可再利用的资源,也导致了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损失,可以说,有些步骤是颠倒着走的,有些甚至影响了公众的利益,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时候,我们还必须呼唤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为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维护自然、社会、人文系统的平稳运行。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还在于政府对尊重人性、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领导、决策水平,同时,减少决策以及执行损失;其次是重视社会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公众整体素质,以及比较彻底的教育系统的改革,这涉及一代又一代人对真善美追求的强烈程度,使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艺术素质上能够均衡。教育过程中尊重了人性自然就降低了说教的成分。

追求真善美,不是说教出来的,是尊重人性、尊重自然尊重出来的;正义感、同情心、审美观、价值观是体验出来的,也不是说教出来的;公众的社会责任感是被真正的体验所唤起的。

总而言之,改革必须深入下去,改革成果也应受到保护。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广大公众必然会体会到改革的丰硕成果,社会责任感也必然被唤起,社会发展必将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