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观影视城

参观影视城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一次出差有机会参观银川的华夏西部影视城,观后,对西北黄土高坡传统的风土民情有了很深的印象,从这里诞生了若干影视作品,从这里走出来了若干影视明星、大腕,这里拍出的影视作品西部传统特色十足,也可以说代表着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文化、影视艺术的创作风格,并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参观影视城

记得,一次出差有机会参观银川的华夏西部影视城,观后,对西北黄土高坡传统的风土民情有了很深的印象,从这里诞生了若干影视作品,从这里走出来了若干影视明星、大腕,这里拍出的影视作品西部传统特色十足,也可以说代表着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文化、影视艺术的创作风格,并形成了一道风景线。虽然我们没有资格评价这道风景线是否靓丽,以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如何。

在其差不多或稍后一个时间段里,韩国的影视作品大量登录中国,形成一股强大的“韩流”,使得国人的电视荧屏被“韩流”所控制,也使得国内影视界很没面子。不过,喜欢就是喜欢,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那么,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文明、文化、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比较一下从华夏西部影视城走出来的作品以及“韩流”的作品,相信都能够发现其截然不同的风格,或许,长时间欣赏国人的作品,已经带来了视觉疲劳,需要换换口味,如果单单是视觉疲劳,问题还不大,怕的是审美疲劳,或者是心理疲劳。疲劳意味着乏力、体力不支,需要补充“营养”,补充什么“营养”?或许是多方面的,需要“营养师”开“方子”,这个“方子”要符合人性,符合理性,符合社会的现实与长远需要,符合伦理道德,符合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符合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愿望。

不仅如此,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文化作品都有这样一种趋势,有人称“反真归俗”。许多文化快餐式的作品,为了追逐利益进入市场,似乎有成为主流风格的架势,形成了文化、艺术欣赏的短视趋势,只是纯粹的欢笑也就罢了,然而,它却淹没了应该成为主流的艺术作品,需要提醒的是主流文化的缺失,社会文化对人的熏陶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将无法体现,如果忽视了这个作用,那损失是我们无法承担的,更有愧于后人。

不得不承认,新中国成立初期,国人思想单纯、积极向上,精神可贵,只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欣赏等软环境底子太薄,加上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风风雨雨,更加缺少真正的文化艺术的雨露滋润。进入经济大潮后,民众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就更低,主流文化、艺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节节败退,人们仅有的对主流文化欣赏能力也急剧下降,这是多年来文化、艺术、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但美的欣赏,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的确立,是功在千秋的,需要国人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挽救这个损失。

回到教育的层面上来,似乎都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太多的弊端,其实,这不单纯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孩子的成长,可以说受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孩子的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如,家庭环境如何、学校教学水平如何、社会这个“大熔炉”如何等,都会影响孩子。信息时代,许多信息的获得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有时可能直接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况且,家庭、学校里有许多说教性的教育成分,远远不及社会的熏陶来得直接,就更不用说其效果如何了。如果社会的文化系统、传播媒介也加入到利益的追逐之中,那对社会文化,艺术大环境、软环境的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副作用。

张鸣的博文《他们为什么喜欢郭敬明?》里有一句话,耐人寻味:“一个画展,所有的画都是斜放的,看的人只好斜着看,出来之后,人依旧斜着,正不过来了。”社会的事情不可能都是规规矩矩的,但也不都是歪歪斜斜的,正规的东西和正常的事情还是多的,人心总体是向善的、向上的、爱美的、喜欢高雅的,当然也需要“调料”,但“调料”毕竟是“调料”。

历史上,虽然那么多的大哲学家每时每刻都在争论,争论的问题遍及人类、自然、社会每一个角落,足见人类、自然、社会之复杂,但大家目标是一致的,尊重人性、尊重自然、追求真善美。在这个大目标下,如何使我们的社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和谐,文化、艺术、教育应该从哪些角度多做工作,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而创造一个优良的软环境,这不仅对当今社会,而且对子孙后代都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