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当前国际非正规教育的发展现状
“非正规教育”的概念提出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它将关注的焦点置于通常被承认的教育制度之外的教育、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和潜力之上。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和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一个体都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接收者。今天我们通过媒介、通过工作场所、通过社区活动等都能够获得信息和知识,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地学习。因此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具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教育经验。正规教育仅仅是个开始。正因为以上原因,人民在推进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的合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把这种力量整合起来,使21世纪的生活更加稳定和安全、更具有可持续性和更加民主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挑战。这正是当前非正规教育的迫切性之所在。非正规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在许多国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地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必须利用一种途径来满足全民的教育消费,使他们能够对每日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并联系在一起,全社会共同提供精心规划的非正规教育机会,以提高个体成为更出色的消费者、生产者、决策者、社区成员、家长、儿女等的能力。
迄今许多国家已在这一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
1.在立法与政策中确立非正规教育的应有地位[13]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资料,有几种表达方式。
(1)在立法或政策中明确阐明非正规教育的地位
目前在亚洲一些国家都已经在教育立法中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它表明在这些国家,至少在法律上已承认非正规教育的平等地位。
如印度尼西亚政府于2003年颁布的第20号法令中规定,在终身学习中,非正规教育是正规教育的替代、补充和辅助部分,并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都列在了同一系统之下。从而,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正式、合法地具有了同等地位,并获得同等的发展权。
泰国在《国家教育法》规定,教育类型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接受这三种教育后取得的学业成绩是互相认可的。
再如老挝于1999年颁布《教育法》。其中关于非正规教育的条款包括:
第七款:教育系统
老挝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教育系统是统一的。由同等投入、同等内容、同等地位的各层次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组成。
第九款: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一种不论学习对象、不论学习时间、不论学习场所的教育形式。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具有相同的层次和提供,为缺少学习机会、不能继续接受正规教育或需要继续学习以获取日常工作的各族老挝人服务。
再如乌兹别克斯坦1997年正式通过了新的教育法和国家人才培训计划。其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就是引入由继续教育和由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构成的终身学习。
在尼泊尔,2004年第2059号教育法令第192条“教育权利的行使”中,规定了在基层根据需求开展非正规教育项目。
菲律宾1977年总统发布第1139号法令,将成人教育改为非正规教育。在2001年颁布的《基本教育法》承认其他类型的学习系统(alternative learning system)。将其作为与正规教育平行的、为不能够利用现存的有组织的教育系统的边缘人群提供其他类型学习干预的另一学习系统。
越南2005年的《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制度由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系统构成。
(2)在立法或政策中表明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
如尼泊尔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国家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十年扫盲/非正规教育政策和项目框架和社区学习中心指导方针等重要文献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要在全国普遍设立和大力发展社区学习,明确了每一年度的建立数额。越南也在《教育法》中规定:社区学习中心是国家教育制度中促进非正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教育机构之一。印度尼西亚政府于2003年颁布的第20号法令中在第26款中,承认社区学习中心是非正规教育机构之一。它意味着国家、省和地区政府应给予社区学习中心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这些政策使得社区学习中心作为非正规教育的重要途径获得了合法地位并获得发展。
2.转变机制,为非正规教育发展服务
(1)机构变化
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教育部建立非正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非正规教育司。成为从传统教育管理体制转变到终身学习服务体制的最早和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部分国家都已建立了不同规模和层次的非正规教育管理体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已建立了从上到下完整的非正规教育管理与服务机制。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等。20世纪70年代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已将教育部中孱弱的成人教育司改建为强有力的非正规教育司,现在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非正规教育服务体系。在印度尼西亚,教育部设立非正规教育司;在大区(由相邻的几个省组成)设立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省设立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省下设地区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目前,印度尼西亚全国有6 000多人在这一系统中工作。
泰国于1940年就在教育部建立了成人教育科,直接负责管理成人教育事务。其重要的使命就是开展大众扫盲和制定与扫盲相关的法律条文。后来扩建为成人教育司。1979年在教育部建立非正规教育司,其力量比此前的成人教育司壮大了许多。1999年颁布国家教育法令,将非正规教育司改为非正规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大区设立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省设立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地区设立非正规教育中心。
第二种是在教育部设立非正规教育司,以下行政区域则根据各国具体情况而定。
如在菲律宾等国家,教育部设立非正规教育司(菲律宾现已改为多样化学习系统司),在各级地方设专门服务于非正规教育的协调员。菲律宾1977年总统发布第1139号法令,将成人教育改为非正规教育。在教育部内设非正规教育副部长一名。标志着从中央到基层的非正规教育服务机构的建立。教育部设立非正规教育司,职能主要是规划非正规教育活动,并协调各部门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全国16个大区各有一名副主任分管非正规教育。大区学校局设有专门管理非正规教育的督学。全国157个省市,都设有几名专门管理非正规教育的工作人员。并在学校局内设立督学专门管理非正规教育。在镇的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设有非正规教育协调员,负责本片的非正规教育。
再如在柬埔寨,教育部设立非正规教育司,省教育局设立非正规教育办公室,地区设非正规教育处。老挝在教育部设非正规教育司及非正规教育发展中心,大区设立非正规教育发展中心,省教育局设立非正规和职业培训处,区教育办公室设立非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科。斯里兰卡在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部设有非正规教育司。巴基斯坦国家设立非正规教育局。
第三种是在教育部设立非正规教育中心。如蒙古在教育部设立国家非正规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心。省设立非正规教育委员会(省长和教育文化中心负责人任负责人,非正规教育科和专家负责具体工作);地区设立学习中心。
此外还有设立非正规教育处等形式。如不丹在教育部设成人与高等教育司,下设非正规教育处。
(2)机构职能的变化
机构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其中包括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更加关注学习者个人,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学习者们。另外,从过去的“监管”,转变为今天的积极行动。包括与政府其他部门在非正规教育方面的政策协调和与非政府部门合作为非正规教育服务,这已成为其重要职能。
例如,泰国教育部非正规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以下三类:
·促进非正规教育活动。通过与其他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合作促进为处境不利人群提供基础教育以使他们脱盲,促进初等、中等和高等非正规教育,开展各种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与正规教育系统合作,为学习者提供校外学习服务,如广播电视教育项目、卫星电视教育节目,科技展览等。
·促进非正式教育。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与其生计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最新知识和信息,使人们及时更新知识,调整自己适应全球化现代技术社会的迅速变化。为此,人们必须能够在其一生中不断利用各种资源自我学习,如公共图书馆、乡村阅览室、社区学习中心、教育科技中心、教育广播和电视节目。
又如,印度尼西亚大区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编制学习材料,包括印刷品和电子产品;
·培训非正规教育工作者;
·开展各类培训,如生产技能、计算机技能等;
·开发培训模型;
·信息交流;
·技术支持;
·此外,也负责制定发展政策和设立培训基金。
(3)人员作用的变化
随着机构职能的转变,人员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管”,转变为给当地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当地能力的发展。
亨利是印度尼西亚第三大区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的技术专家。他目前工作和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当地的森林社区。按照他的专业特点——信息与交流技术,他在该社区学习中心负责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开展非正规教育项目,这就是发动、培训和促进社区人员自己配备、安装、使用、传播信息与交流技术。还需要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联系,共同到社区开展项目,如提供设备、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招聘人员、担当责任、联系培训、联系项目等。
苏群博士长期在泰国北区非正规教育服务中心工作。他服务的社区学习中心,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成功的非正规教育项目点之一,参观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为当地的社区学习中心联系基金会,支持社区开展增加收入的活动——养鸡和养猪;又为社区联系银行低息贷款。他促进社区学习和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由当地农村社区开发了适合农村社区使用的多种软件包,如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社区互助金管理系统、社区销售管理系统、家庭和社区财务管理系统、小型学校合作系统等。他还在这些社区开展利用GPS定位系统勘测当地地形和地理状况,使社区对本地资源了解和掌握得更加清晰,以便更加有利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
在斯里兰卡,专业人员发动社区、组织联系培训和设备,促进了村民开发建设信息库,如当地生产者信息库、市场信息库、技术信息库,这些信息库为当地村民服务和利用。
这些活动全部由村民自行开展。非正规教育服务人员的作用是动员和引导,使村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学会做并自己做,学会利用各类社会服务,学会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联系。这些学习活动就是非正规教育活动,也是非正规教育服务人员的工作所在。
3.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活动
从非正规教育活动的名称来看,与过去没有大的不同。但内涵与过程发生了重要变化,即它的实质发生了变化,与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些活动是发展项目的一部分或本身就是发展项目;
·强调通过活动实现个人的“自食其力”和社区的“自力更生”;
·强调以互动的方式将个体和集体联系起来;
·将社区或群体中的各种教育作用视为一个整体,将所有教育和学习活动与集体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创建更美好的社区或群体的行动,实现促进个体进步并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
目前这些活动主要是:
(1)建立学习中心
社区学习中心是正规学校之外的地方学习机构。社区学习中心的目标是通过社区全体成员,包括成人、青年和儿童的终身学习使个体获得参与的权利从而促进社区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一般建立在社区原有建筑中,如卫生站、寺庙或中小学。社区学习中心是信息中心,也是资源中心,还是学习、培训、社区活动和联系的场所。它的活动是灵活的,靠居民参加而形成。社区学习中心最重要的特点是因地制宜,使每一个社区学习中心在组织结构、功能和活动上都具有当地的特点,满足当地的需求。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社区学习中心成为政府农村发展策略和消除贫困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自下而上参与式的途径,使社区活动具有创新性、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这是由政府支持自己管理的学习活动场所,为接受其服务的每一个人提供学习机会。其目的是:
·增强社区或群体中成员的能力,帮助他们自立;
·提高社区或群体中成员的生活质量;
·使社区或群体得到发展。
这种学习中心通常由其成员建设和管理,为其中每一个人提供服务。目前在亚洲各国都建有这样的学习中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家都已建立了几千个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特点就是在决策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其成员的参加和介入。
世界许多国家有类似的传统。近年来,在全民教育的推动下,包括非洲、亚洲和北美众多国家在内的这一活动都日益发展壮大。
日本的公民馆
公民馆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如下几项: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文化补习,举办青年学级讲座;开设各种内容的定期讲座;举办讨论会、讲习会、讲演会、实习会、展览会等;置备各种书籍、记录、模型、资料等供居民使用;组织文娱、体育活动,举办有关体育、文娱活动等集会;谋求与各种团体、机关等经常性的联系;将其设施提供给居民集会及其他公共目的使用。
亚洲、非洲及北美许多国家都建立有类似的学习机构。近年来,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利用社区学习中心作为建设学习化社区的基础从而促进农村发展的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它们活动的主题集中于:功能性扫盲;同等学力教育;生产和生活技能培训;预防艾滋病;性别发展;在非正规教育中运用信息与交流技术;通过教育赋予权利;继承传统文化;多种语言为基础的少数民族教育等。
除了为处境不利人群服务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外,非正规教育还有其他各种目的在于:满足个体学习需求、动员社会成员参与、调节社会各群体之间关系、调动各界资源、采取大众自我教育的活动,以便促进人类社会在剧烈变迁之际能够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有关环境、卫生健康、文化娱乐、体育、交通安全、社区和社会生活的活动等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学习需求。
(2)能力建设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促使人们参与到各项发展活动中,以增加参与者的知识,改变他们的态度,提高他们的技能,并将他们已有的能力和需要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能力建设的对象是社区或群体的所有人,包括领导和一般成员。能力建设的程序是:确定需要→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结果评估。
能力建设的方式主要有:社区会议、在职培训、一对一学习、正规培训、实地参观、咨询、传播信息和散发材料、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参与式社区活动、行动研究、同伴互学、参与正规学校组织的活动等。例如在能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学会了自己建造沼气池,或学会了使用太阳灶,可以食用更加卫生健康的食品和利用热水等。提高了社区村民的体质,使社区利用清洁、环保的能源,促进了当地的环境保护。个体与集体都得到了发展。
(3)功能性扫盲
扫盲分为不同阶段和层次。最基本的是扫文字盲,多年的实践表明它对发展的作用不大。其次是功能性扫盲,就是将技能与扫盲结合,这是当前大多数国家的扫盲状态。在联合国“扫盲十年”项目框架下,各国纷纷开展了成人文化教育创新项目(LIFE)计划,这是一项大规模的功能性扫盲活动。更高阶段的扫盲例如美国儿科医师协会,针对阅读能力低下的儿童和家长,在他们前来就医时,开展赠送图书和指导阅读活动等。此外,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ICT)扫盲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印度,社区通过使文盲人口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自己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电子扫盲教材,他们参与并触摸了ICT技术又进行了扫盲,以及在乡村设立远程医疗站为农村人口就医提供了便利及网络银行等。这些都属于非正规扫盲教育活动,不一而足。
再如为满足经济自足的生产技能或谋生技能的教育如代际间的相互学习、母亲与孩子的共同阅读教育、健康教育、性别平等、预防艾滋病等等。
美国的“赠送图书和阅读”项目
该项目由儿科医生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创建的非赢利扫盲组织“赠送图书和阅读组织”实施。通过医务室、医院、保健中心和私人诊所开展。任务是帮助儿童掌握语言技能为上学做好准备。他们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医生在家长带孩子离开这些机构之前,赠送一本图书,会给家长一些关于怎样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指导和咨询,并告诉他们阅读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如此,医疗机构就能够利用这一机会提供扫盲信息和指导。通过学习,40万名儿科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士组成网络,赠送400万册图书并给家长和孩子予以指导。在美国,每天有近万名儿童带着新书离开医院。
(4)同等学力项目
这是针对失学和辍学的人提供的“第二次机会”,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联系起来。学员可以通过“套餐式课程”,即普通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的课程,分别完成小学、初中的学习,获取同等学力证书,这一证书具有与正规学历同等效力,这样学习者便可以进入高一级正规学校学习。目前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泊尔、菲律宾等许多亚太国家都开展了这一项目,以保证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印度尼西亚的这一项目已获得了世界声誉。
通过这一项目,亚洲一些国家已成功发展了非正规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同等学力教育
同等学力教育是印度尼西亚非正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相当于初等教育的“套餐A”、相当于初级中等教育的“套餐B”和相当于高级中等教育的“套餐C”三个层次的课程。学习这些课程的对象包括学龄儿童,主要是失学或辍学儿童,也包括成人。但学龄儿童在接受“套餐A”和“套餐B”课程时具有优先权,以保证他们接受九年基础教育。
同等学力教育既要考虑到满足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标准和法律。其着眼点在于改革课程、考试和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社区是这一项目的主要合作者。其他还有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农村发展专家和政府机构,包括家政部、农业部、林业部、渔业部及宗教事务部。大学及私立企业也参与。
这一项目始于1970年的“套餐A”,目的是减少文盲。“套餐A”的实施使文盲人口大大下降,从1971年的3 150万降到1980年的1 730万,1985年的1 350万,再到1990年的570万。
2004年“套餐A”的学习者共有7.3万人;“套餐B”的学习者有4万。2005年“套餐B”将职业道德、地方经济、就业技能和家政等内容的模块和实习项目与生活技能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套餐C”不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社区和学习者个人支付“套餐C”。但政府每年给学习者少量资助。2004年政府资助了32 599名学习者。
同等学力教育的毕业生可以继续到正规学校学习。
(5)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ICT)
它主要是指将ICT作为个人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作为教育技术的手段。这也是当前城乡非正规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泰国的一个学习中心开发了社区使用的一系列软件系统,并利用GPS定位系统确定了村里的资源状况。社会开办的各种计算机培训班都属于这一范畴,它弥补了正规教育设备不足和针对性不强等缺陷。
(6)各种生存技能培训
主要是根据社区或群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卫生健康、文化娱乐、环境保护、育儿、家政、生产、传统文化等技能的培训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