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发展背景下教育的公平、质量与效率
使所有人都有权接受有用的和有质量的教育、获得信息、参与技能培训是21世纪全球发展的构想。
1.农村人口教育的基本视角
对待农村人口教育的一个基本视角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内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地区都不是整齐划一的。要使国家教育政策和重点成为农村发展的有效组成部分,就需要使政策适应农村的具体情况。当前国际社会认为形成农村地区多样性的因素主要有5个:
·地理和生态差异;
·伦理、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性别不平等;
·收入来源和获得财产的不平等;
·贫困及其他形式的不平等。
针对上述农村的多样性提出教育对策是使教育在农村发展中起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关键在于:把教育活动与农村社会转型所需的多种技能结合起来。掌握了这些技能就可以抓住机会,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2.公平
如前所述,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忽视很大程度上在于忽视农村地区的特点上。因此,对于处理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和公平的问题来说,对国内情况进行中肯的分析和报告远比国家统计总数重要。而从采取有效行动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国内各个不同阶层人口之间的差别,特别是“主流社会”与各种弱势群体之间的差别。弱势群体往往具有贫困、民族、文化、性别等特征。
例如:由于这些复杂的情况,在农村地区并不是一宣布实行义务教育和制定禁止童工的法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在农村地区扩大小学教育的覆盖率,国际社会突出强调的是基础教育的第二次机会的策略,并将其作为普及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同等学力教育——基础教育的第二次机会
这是一种非正规的义务教育形式。采取普通文化和生存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专门针对失辍学人口,当前主要针对儿童。通过考试,儿童可以获得与正规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和价值的证书,并继续到正规学校学习。
20世纪下半期以来,扩大机会体现公平的措施主要是:
·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小学和教室,这应成为国家的重点。
·小学成为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前提。
·在课堂上被嘲笑和忽略的女孩往往是辍学预备人员。要求采取特殊措施,增加女童入学率。
·提供饮食计划,有助于提高入学率和儿童健康,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实施幼儿教育计划。
·劳动儿童。儿童劳动本身可能对他们无害还对家庭有利,但没有上学的儿童适应变化能力差。人道的做法是安排适合他们的学习时间。
·扫盲是农村改革的战略因素。
·关注边远地区人口的教育问题。努力缓解由于文化、民族、语言或宗教的原因而造成的边缘化。
·游牧人口的教育。
·残疾人口的教育等等。[13]
此外,建立学习化的社区,创造有利的环境将成为发展中的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的环境可以针对农村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教育机会并鼓励其终身学习。
3.质量与效率
教育质量的最佳体现是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完整过程的结果。学习的要素主要包括良好的环境、教师和教材等。
如果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就需要解决与此相关的要素问题。这里需要遵循的原则仍然是针对性。
例如教师。针对上述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多样性,农村教师的问题就具有许多与城市不同的特点。如教师分布、工作负担、兼职或聘用教师、学科兼职、师生比特点、进修和晋升机会、工资差别激励、其他形式的基础教育、非正规教育等。此外工作地点距离、交通条件、房屋补贴、家庭照顾、日常食宿等都与城市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才能有效缓解农村教师的问题。如针对农村地区教学人员短缺的现象,各国都采取了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的地方聘用非专业教师。此外,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源于当地的文化传统,则请当地的手艺人、工匠、民间艺人和说书人等走进课堂,还可以聘用社区志愿者走进课堂。如此就使教育计划更加有效,有利于其发挥作用。
此外,由于前述农村地区教育的独特性,就需要给予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以特别关注,对其工资与奖励、组织与业务方面的支持、其专业发展机会和个人实际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期吸引当地有资格人员加入教学行列。
再如学习内容和材料。建设学习化的农村社区,就需要重新研究和定位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教材。
主要是:[14]
·建立和保持农村地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用具的质量标准;
·澄清、确定和实行讲究实际作用的理念,并以此指导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消除课程设计与实际讲授之间的差距;
·根据农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既考虑全国统一要求又考虑方便教学,确定教学语言。
由于模仿工业化国家的模式,对教学内容采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方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中塞入了太多的内容,这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且难以从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益处。
当前的另类选择是采用核心课程的内容,这就是非正规教育的计划。这一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调整。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些教育计划的学习效果要强于正规教育计划。
关键就在于重视和考虑农村的特点。
20世纪下半期以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主要措施是:
·教师。经过培训,对当地习惯和条件敏感、与社区关系好、对社区有责任感的教师。
·课程的针对性。针对性决定了对学习者的感染力,是否能满足基本学习需求。几个方面:国家标准与地方条件的结合;地方内容包括利用社区的工匠、说书人以及其他人力资本;“软课程”包括:自尊心、上进心、民主行为、团队工作、容忍和领导能力。
·教学语言。母语掌握最快最容易,学好了母语再学习其他语言时才有最好的迁移效果。
·学习材料。使用地方材料开发低成本教学工具。学院自己开发的材料;继续教育的图书室、报纸、民族语言的文字、广播等。
·教育设施。包括教师、场地、适应当地气候、通风、光线、饮用水、电、厕所、操场等方面因素。与社区的合作应能够使学校为社区所有。
·信息交流技术。[15]
·监测。目的是发现差距支持弱势。
·消灭城乡差距。正规与非正规结合、与其他农村活动结合、学校成为活动中心以形成合力、政策不应突变、保持城乡教育的各自特点、社区必须参与等。[16]
4.21世纪农村发展变化提出的新任务[17]
21世纪的世界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农村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这一形势为教育提出了超出传统农村社区范围的新任务。这主要是:
·小学以后和初中教育的机会,并日益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建立行业与职业技能开发的各种机制,以满足农村不断变化的需求;
·重新确定高等教育的方向,为农村不断变化的需求服务;
·根据21世纪国家和农村发展的重点调整教育目的与内容;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更好地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