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鲁名师王汉领专业发展叙事研究

齐鲁名师王汉领专业发展叙事研究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汉岭,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国家级“数学教育优秀园丁”,省级“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几乎只剩下那些口号似的政治作秀。教师的报酬了像劳动一样记工分。但是命运对我十分不公平,在升学考试成绩统计中,由于阅卷失误,数学给我少加了31分,让我错过了升“小中专”的机会。当时是十分的苦恼,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上了“小中专”,也许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第五节 齐鲁名师王汉领专业发展叙事研究[6]

王汉岭,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国家级“数学教育优秀园丁”,省级“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济宁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99年被评为济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宁市第一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2004年9月评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2006年12月评为济宁市首届杏坛名师;2009年1月评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年9月评为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辅导的学生先后有21人次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二等奖,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多篇,主编教学参考用书19部,主持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项,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28项。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岁月之河缓慢而又湍急。转瞬之间,我已经在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了25个春秋,我生命的年轮也已超过四十个圈层。回望来路,艰辛与欢乐同在,遗憾与收获并存。25年后的今天,总结自己走过的教学教研之路,我坚信:它将给我生命中增添新的钙质,前进的步伐会更加坚定有力。

一、成长岁月

许许多多的,平淡的,浪漫的,或是悲壮的,叠积为岁月,很层次分明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一段一段历史。我们的后面横亘着不可回头的岁月。

(一)小学在十年浩劫中度过

我出生于1963年,当时正是困难时期,人们都在为能吃饱肚子而奔波,三年后,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灾难又降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这动荡的年代里,我上了小学。

7岁的我上小学现在看来已经有些大龄了,然而更重要的对我来说并不是这些。那时,讲贫下中农办学校,学校不是把学习文化和知识放在首位,只要你思想好,成分好就行。谁背诵的毛主席语录多,谁就先进,谁就光荣。学生不但要思想好,而且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参加义务劳动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早上上学前,先参加1小时的劳动,下午放学不能少。只要贫下中农、社员群众需要,就随时停课参加义务劳动。这一切都为的是把我们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为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学校成立了红小兵(过去的少先队组织)文艺宣传队,说来我还算幸运,我成了文艺宣传队里的一员,学习了一些音乐知识,然而好景不长。学校里批判“师道尊严”的风气愈来愈浓,老师不能教,学生不能学。我们的文艺宣传队也只能成为宣传革命精神,进行各种常规性学校接待的演出队。在那时,我学会了打竹板,说数来宝,来唱先进,演劳模,批判迷信、赌博等不正当活动。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几乎只剩下那些口号似的政治作秀。所谓学校,每个村子都有。一间狭窄的,有着厚厚土墙的磨房里,用泥巴糊几个墩子,就是教室了,再加上村里10来个孩子,就成了一个学校。教师的报酬了像劳动一样记工分。小学真像一个梦。就这样,在动荡中上了初中。

(二)初中时拥有大学梦

上初二的那年,国家恢复了停止12年的高考制度,社会上兴起了考大学,上大学的热潮,村子里的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加,并进行紧张的复习。我这个14岁的初中生对他们从心底里羡慕和钦佩,跟在他们后面想摸摸那本红红的准考证,看个究竟,谁知被他们发现后赶走了,“去,小孩不要影响我复习”,这句话似乎刺伤了我的自尊心,我暗自在想,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我也要考大学。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大学梦。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在小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到晚上12点,在学校,不懂就问老师,脑子里整天变成了各种学习问题,有时吃饭突然想起了某个问题就放下饭去做题。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公社组织的统考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的数学得了满分,从此我也爱上了数学,爱做数学题,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初中升高中,让一部分成绩好的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能尽快地参加工作,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命运对我十分不公平,在升学考试成绩统计中,由于阅卷失误,数学给我少加了31分,让我错过了升“小中专”的机会。当时是十分的苦恼,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上了“小中专”,也许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三)高中寒窗苦读

1978年,我进入了当时的济宁地区重点中学济宁县一中开始了高中生活。那时高中只有两年,高二学生考上大学的喜报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的每一根弦,高二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发着我去努力学习,这两年中艰苦生活磨炼了我,失败的教训教育了我,成功的喜悦激励了我,使我尽快地成长,那一幕幕、一件件使我难以忘怀。

高中两年的艰苦日子,真让人度日如年。当时唯一奢望的就是星期六回家改善一下生活,第二天吃过午饭,父亲又要送我去学校,背着一周的生活用品,步行二十多里路,到了学校,父亲才放心地回家去了,如此这样,我似乎和父亲一起上完了高中,度过了这一个个星期日。现在我每次回家走在那条路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当年的小路已变成了宽敞的大路,但父亲的身影好像仍在那条路上徘徊。

高二下学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初中时的一位同学,他问的那句话“你考不上大学还回读吗?”深深地刺激了我,回到学校后,我更加刻苦努力,发誓当年一定要考入大学。

1981年的9月,我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成了我们村子里“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子里的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我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一群群小朋友跟在我的身后喊着叫着,那天晚上我一个晚上没有睡着,和父母说了整整一个晚上,现在想起这一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初中数学考试中的那“100分”。

(四)大学奋力拼搏

从小我就生活在农村,是父母用辛勤的双手把我养育,他们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和做儿子的我知道……我听他们的话,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很好的大学,可是看到父母欣慰的微笑……我还是知道了父母期待的是什么!

大学的时光回想起来是那样的美好,直到后来才知道回忆和珍惜走过的求学路程!大一第一学期成绩并不理想,看到考得好的同学那种神气十足,深深地刺痛了我,现在想一想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好在凭借我的勤奋和努力,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接下来的大二是很不平凡的,我先后参加了校冬季越野赛,校学生会组织的演讲比赛,数学系学习经验交流会……

不断的锻炼使我的数学有了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在毕业论文中对大学教材的改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课程设置分析了自己的想法,强调教材教法教学,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得到了评委会的一致称赞,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在我实习的一个月中,我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辛勤和幸福。当我看看我的学生都静静地昂着头认真地听我的课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同时我看到那些求知的眼睛,我的心灵一直在颤动,我感动于学生的渴望,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做一位名师!

二、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良好的机遇,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1983年7月,我大学毕业。那年县教育局共接到18名大学毕业生的档案材料,我是唯一一名分配到高中任教的专科生。去教育局拿分配令时,人事科长的话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你是今年毕业生中的优秀毕业生,由于你专业成绩突出,局里决定把你分到济宁县一中去任教,先试用一年,不要辜负了局领导对你的信任。”

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凭着自己的青春年少,凭着一股子的执著,凭着我的满腔热血,我走上了初为人师的工作岗位,成了一个担任两个班几何课的数学教师,我的工作对象是一帮天真无邪的孩子。我想,我完美形象的塑造,首先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于是,我试着走近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结果,3天不到的时间,我竟熟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从姓名、性格,到曾经的日常行为表现,再到个人的喜好、家庭状况,甚至于每个孩子形体上的细节特征。引以为荣的是,那段日子,我闭上眼睛能够想象出班级里的情景:谁在认真听讲,谁在左顾右盼,谁和谁在窃窃私语,谁与谁又在大声喧哗……因为太过于了解,我便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诸葛亮——“数学老师料事如神呢!”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那段日子,我便将全部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了教学上。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备各种教辅资料……查资料,请教德高望重的前辈……厚积之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整理教案。我借来各种教育杂志及相关书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翻阅研读。以至于上课时,我常常能只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轻松地应付自如。每天,我总是三点一线:从我的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出来,经过教室,进办公室。完了,再折回来。如此这般,循环不已。每天清晨,第一个走进办公室的人,是我;每天傍晚,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的人,也是我。我断了一切念头,一心扑在教学上,以至于,入了梦里,竟还是那些笑容可掬的孩子。为了这帮孩子,为了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为了不辜负教育局领导对我的信任,也为了向世人证明我自己,除了努力,我只能还是努力!

庆幸的是,我成功了。在一个月后的测试考试中,我教的两个班的几何成绩平均分荣获年级组第一名,比平行班高出14分。由于工作突出,学校将我调到高二年级带几何课,这一消息刚一传出,相处一月的孩子们不愿意了,他们不让我走,他们要我留下来继续教他们的几何课,有的学生在黑板上写:“老师我们爱您,我们不让你走!”工作需要,我不得不忍痛割爱,由教初二年级几何课改教高二年级几何课。

到了高二年级,先是带一个班的几何课,不久又带三个班的几何课。在年终的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的班级平均分又是名列前茅。春节过后,也就是我工作刚刚半年的时候,学校又让我接高二文科班班主任,工作量逐步加大,我付出的也就越来越多,这都为以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984年2月,我接过了高二文科班的班主任,学生比我小不了多少,面对与我同龄的学生,虽说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我的压力非常大,要当好,干得出色,我心中没底,只有一个信念:要赢得学生的信任,我必须要有博深的知识,更重要的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那时我浑身是劲,上进心十足。时时总要求完美,事事总想争第一。运动会,歌咏比赛,阶段考试,卫生、纪律的评比,我都很在乎,我总盯着每件事的结果,我会因此高兴或悲伤。我当时太需要用一种成功来鼓励自己了,如果我比别人做得差,我就会狠狠地责备自己,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我很耐心,我很善于鼓励学生。所有的时间都被我用到工作上,投入了全部身心,因为我知道,我一没有教学经验,二没有管理班级的经验,我没有任何资本。有事没事我就到教室里转一圈,看到学生在刻苦学习,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会欣喜若狂。课堂上我尽心尽力,课下我认真为学生服务。我如饥似渴地向身边老教师学习,而且我雄心勃勃地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教师的经验,只要被我看到,我总能想出比他们更精彩的思路和方法,我暗暗地使着劲。

我开始有意识地采取新的方法措施培养良好的班风,创造严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发动同学定班规,定班训;要求从我做起,学习上比、学、赶、超,建立学习小组,打破一些常规的做法,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学习上,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上,大胆改革。这些方法新颖独特,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工作逐渐打开了新局面。

更值得一提的是和年龄相仿的那些学生建立了兄弟般的师生关系。文新(化名)同学在我接任班主任时,他学习不刻苦,课桌上几乎没有书籍,也没有作业本,很少认真听课,但记忆力很好,具有很大的潜力。我接过班主任后,先和他进行沟通,把他喊到我的宿舍里一块吃饭,经常提供一些复习资料给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文新同学开始认真听课了,也开始认真做作业了,学习的自觉性也在不断地加强,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后来果然不负众望,考取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某大学任教。他考上大学后给我写了很多信件,这些信我一直保存着,其中一封是谈他眼中的我,他写道:

每次和您谈话,都有很大收获,我简直不能相信人竟能有这么大的潜在力量。我认为人所有的优秀品质,都是早就孕育好的。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您坚强的个性时时处处体现出来,从您的学习、工作、运动、日常严格的自我约束,严谨的处世为人都有最直接的反映。

您的每次讲话,包括讲课,都丰富、严谨、生动,没有生硬的灌输,使我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您乐于助人,因此自己也是丰富的,但您的原则性很强,对时间统筹运用,效率较高,绝不做无益的事,在把握、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大家都说不得不服。往往我的一些胡思乱想,您竟都能理解,让我感到很亲切。

学生信中的理性让我感到了作为老师的责任: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啊。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从这里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真切感受到:一名教师要首先成为人格之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行为、言语、情趣、品格去影响学生;其次是学识之师,要善于用渊博地知识去教会学生求知、求真。教师的人格情操,会逐步浸润到学生身上,学生也会把信任回报给老师。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只要进入教室,就会感到有一股无穷的力量,激励你发奋工作,来报答学生对你的信任!

(三)名师引导,终生受益

在回首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庆幸遇到了几位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

吴山老师,是我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教语文课。他那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新颖独到、渊博精深的名师风采,如春风化雨,润彻心田。进入毕业班之前,我的语文成绩比较差,平时很少学习语文,对语文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只把精力用在了学习数学上了。吴老师教我们之后,发现我的语文成绩比较差,语文是严重的弱科,就连续三天找我谈话,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再到我的学习潜力等方面,谈得比较彻底,从而要我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从此,吴老师,从基础给我补起,每周至少三次给我面批作业,尤其是作文,更是精心指导,由审题到构思,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行文都进行细致的分析,甚至错别字、标点符号都一一订正。吴老师的一片苦心让我感动,吴老师把我带入了异彩纷呈的语文世界,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语文成绩也跨入了班级前列,在高考中我的语文考了88分。这一切,为我参加工作进行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老师他爱学生,愿意和学生在一起,虽然当时接近50岁了,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不离开班级。有人评价说,吴老师如果不当班主任,他就失去了一半人生价值;如果不教语文课,他就失去了另一半人生的价值:因为他已经把学生“对象化”了。在他的学生身上,能清晰地看出吴老师的影子,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在吴老师麾下当班干部,受益匪浅,我的讲话水平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增强了,我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了,这一切,为我后来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埋下了根基。

周成义老师,是我高中毕业时的数学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基本功比较扎实,尤其板书设计非常具有特点,画图比较纯熟、优美,数学课深得学生的好评。他一丝不苟做学问的态度、幽默严谨的语言、滴水不漏的思维、驾驭全局的学术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尤其解题不规范时,扣分比较多,并进行面批,严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我在高中就养成了严密的思维习惯。参加工作后,与周老师在同一办公室工作,这又为我提供了再次向周老师学习的机会,每天听周老师的课,每天都虚心向周老师请教,他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教我拿到题目怎样分析,怎么思考,教会了我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同时,他也用他的严谨、宽容、智慧、敬业,影响了我的人生。从他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学问,什么叫做一辈子的学问。

我遇到的恩师还有很多,如:北京大学教授刘西垣,沈阳师范大学教授魏超群,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章建跃,曲阜师大数学系教授邵光华,东北师大教授孔凡哲,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嘉瑾,诸城一中校长李宪阳,潍坊一中校长于善胜等,得到了他们热情的指导和悉心的帮助。我常常感受到他们身上的谦和、慈祥和睿智,这让我感到幸运和幸福。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含义,知道了“人民教师”的内涵,明晓了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优秀教师,怎样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怎样成为名师。

(四)坚持学习,不断更新,提升教学理念

学习是人生不断走向成功的“阶梯”,对于教师来说,不断学习尤为重要,这是由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的。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进程,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并能为时代发展作出贡献的学生。

清楚地记得,我刚走上讲台的兴奋很快就被教育教学中的迷惑给浇灭了,有时陷入苦恼彷徨之中,难于自拔。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外出开教研会,在书店里发现了《苏霍姆林斯基全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举世闻名的教育家,打开书翻了一下,平时教学中的一些迷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一次将五卷本买了回来。回来后,我边读边写读书笔记,我被这位教育家深深地迷住了。我感到吃惊,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的教育著作,竟然有这么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诸多迷惑好似在这里一一作答。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不仅经常体现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而且展现在教育教学的行动中。苏霍姆林斯基带我走进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宝库,更把我领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领域。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一个优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思想熏陶和感召下,我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努力挤出时间,在备完课,批改完作业时,在夜深人静时,还要花两三个小时,静下心来读一读教育大师的著作,与大师对话,和大师进行思想交流。每次出差我都会购买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的书籍。几年间,我先后拜读了陶行知、杜威、布鲁姆、马卡连柯、赞可夫等教育大师的著作,他们的教育思想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动力。

在数学教学方面,我认真研读过匈牙利籍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数学教育三部曲,我国数学家徐利治的《数学方法论选讲》,张奠宙的《数学教育研究学习》,著名特级教师杨世明的《数学发现的艺术》,等等。不断地学习、借鉴,对数学教育有了全面系统清楚的认识,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了及时地了解数学教育领域的最新动向、最新成果,每年都自费订阅许多中学数学教育方面的专业期刊,进行学习、研究,如《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数学教学》、《数学通讯》等,这些期刊为我提供了许多新鲜丰富的营养,开阔了视野,强化了业务功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我会更加透彻地研读教学大纲,潜心钻研教材,虚心学习名师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五)投身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如果教学搞不好,那么这样的教师肯定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更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他的教学生涯必将是黯淡无趣的。

怎能忘啊,曾几何时,为了熟悉一份教材,编好一个教案,上好一堂课,批阅好一本作业,写好一篇教研文章,撰写好一部专著,曾经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为了把握教学的难易点,确立教学的重点,为了了解学生的基础,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广泛收集材料,不断充实课堂,提高自己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曾经苦熬了多少个夜晚。为了想做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无数个夜晚,以苦为乐,拼搏不止,常常工作到深夜十二点,有时甚至是凌晨一两点。为了自己苦苦追求的事业,我知道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何等的重要,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怎能不为事业而拼搏?

我们教师要像其他行业的许多有作为的人物一样,为了幸福的明天,为了理想的生活,为了美好的人生,要去努力拼搏,要去顽强奋斗,这样,明天一定比今天更美好!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专业的成长

作为刚走向教师岗位的青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事业为重,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事业有成,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任城一中工作的五年(也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前五年),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自己的虚心请教和老教师的热心帮助,使我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不断拼搏和努力,使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光荣和自豪。

青年教师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不顾及各种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没有良好的心态,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学校让我带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几何课,还带一个班的班主任,由于工作量较大,开学后两个月我就病倒了。学校领导想安排一位老教师接我六个班的几何课,让我带三个班的代数课,这位老师坚决不同意,只能接受带四个班的几何课。我当时压力比较大,出院后我申请接两个班的代数课和几何课,解决了学校面临的困难。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工作热情,是一种作为青年教师执著工作、勤奋敬业精神的体现。

1987年带高三文科毕业班的数学课并兼任班主任。当时有一种说法,一中靠理科,二中靠文科。一中的文科成绩一直不如理科,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压力比较大,面临严峻的考验,只有具备较强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业务水平,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当时就横下心,一定要摘下一中文科不如二中的帽子,因而除放假外,几乎没有回过家,就是春节也只在家呆了三天。为了在教学上能得心应手,我购买了很多复习资料。这一年光做题就做了一万多道。每天都在办公室吃饭,有时为了跟学生讨论与学生在一起吃饭,每天晚上大都在12点后才回到宿舍。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科总成绩第一年超过二中,所教数学成绩平均分居全市省市重点中学第二名。

但是,就是这一年,我带的班没有评上先进班集体,推荐市区级优秀教师时虽然选票比较多,但没有确定为候选人。在入党问题上,也不顺利。当时的我,只是感觉茫然与无助,办公室里几位同事,常对我说些安慰话,可有什么用呢?饭,还是得自己吃;路,还是得自己走;泪,还是得控制住,别流下来。要知道,我可是完全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进的这个学校,我一定要做到最好。因而工作上更加精益求精,更为任劳任怨,有时不断反思自己,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学效果,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修养。它表现为一种冷静的心态,一种做人的理智和一种透视自己的勇气。我开始更加认真学习,冷静思考。我开始琢磨做事的方法,整理我的思维,反思我的行为,升华我的理念,开始走上教育科研之路,开始走上创新之路,开始尝试撰写教后记,第三年开始写教育教学论文,第一篇论文《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发表在曲阜师大主办的《中学数学杂志》(1987年第2期)上。

作为青年教师,耐得住寂寞也是自己专业成长的根基。因为,毕业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丰富,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一中工作的五年里,几乎没有参加过同学、朋友们的聚会,从周一至周日就是宿舍—办公室—教室三点一线的单调而充实的生活,看到别人成家立业时,从没有任何的感觉,大脑里装的是教材和学生,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学生,看到他们自己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看到他们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想想,生活虽然平淡了些,但的确每天有每天的精彩,每天有每天的难忘,也每天都有每天的收获。这样的日子虽是平凡的,但如果拒绝平凡,那么平凡的快乐也会远离我们,因此,我愿意成为平凡而快乐、充实的教书人!

三、做一名优秀的学者型教师

工作以来,在教书育人上,我呕心沥血,不断攀登,从普通教师到教研组长,从教导主任到学校副校长,从未离开过讲台,就是担任副校长职务,也照常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这期间有17年奋斗在高三第一线,超负荷工作。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情感熏陶,人文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尤其在高三复习方法指导上,更有自己的特色,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连年被学生评为“最满意教师”。1996年被评为济宁市优质课执教者,多次在全市高三数学研讨会上进行公开教学。

开始工作的第二年,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数学教研之路。

首先是砥砺品行,丰富学养。人格品行是教师劳动的基石。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外在的喧嚣与内在的浮躁使人难以摆脱各种诱惑,砥砺品行现实针对性更强。要掌握数学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没有丰富的学养是无法实现的。在一中教学的五年中,我克服一切困难,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著作,在乡村的煤油灯下,我与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皮亚杰等大师、名师进行心灵的对话,那是我青年时代最充实、最快乐的时光。我积累了厚厚10余本的读书笔记,这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从事教学科研的奠基石。

其次是调查研究,进行实践。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是读“无字书,是数学教研的必修课程。如果一个从事数学教研的教师,不进行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只是坐在书桌边摘摘抄抄,创作论文,那绝不是数学教研的正路,只会贻害天下。通过调查,使自己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具体、深入的认识,了解到了哪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哪些问题具有特殊性,最大限度避免了数学教学与科研的盲目性与主观性。

再次是钻研教材,探索教法。这8个字说起来简单,对数学教师来说,却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我认为钻研教材起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教师必须完全弄懂教材的基本内容,一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竭尽所能去钻研教材内容,才有可能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在一中的五年里,我将搜罗到的各类数学报刊关于教材释疑解难及分析与精练分类剪贴,和自己的教学心得合编成“教参”,不断补充、删改,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教材,很有实效。其次,是根据大纲要求与学生认知结构,确定教学重点,理出知识系列。第三,钻研教材还应开发教材的发展价值,运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思考。这三个层面相互渗透。

苍天不负有心人。星移斗转,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我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教学和教务两个方面的工作,而且还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6部。教学与科研是一对孪生姐妹,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近几年先后主持了部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5项。搞教研的老师是幸福的,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也是幸福的,我开始感受到这种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许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济宁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济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宁市新长征突击手,济宁市第一批、第二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济宁市任城区第四批、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

思想如水,润心无声。思想是人的生命和灵魂之花,思想具有时空的穿透力,没有思想的教师只能是一名教书匠。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为此:

第一,教师要是一个思考者。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如果教师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将不知不觉地成为一个被动的教参、教案汇编的执行者,年复一年地教,究竟教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有何意义?一片茫然。课改前,落实“双基”是第一要务,课改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实践能力成了当务之急。教师怎么办?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教师绝不是好教师,一个只会机械劳作的教师绝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思考学生的发展,思考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第二,教师要是一个实践者。知行合一是成为一个优秀实践者的必然,教育教学的过程应是思想的实验基地。要成为教学出色的教师,必须利用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理论—实践—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三,教师要是一个反思者。反思是用理论来解释教育教学的实践,是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应让反思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即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就能迈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第四,教师要成为勤学者。教师的头脑需要接纳外来的知识和心灵的营养,厚积薄发。启迪自己的智慧,继而成为教育的智者。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专业书籍,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作为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时代的挑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

四、名师——终生追求的目标

“要做就做最好的,做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名师。”这是我坚持不懈的追求。名师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老师。名师要修身养性,要摆脱浮躁的心理。名师要静下心来,甘于寂寞,把教育当作事业、当作科学、当作艺术来追求,要以成名成家为目标,而不是以当官晋爵为目标。要不断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思想,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智商,七分靠情商。当老师,左手是良心,右手是责任,既然我当了教师,加入了这个行业,入了教师这个‘林子’,与其平庸,不如发奋努力,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干出一点业绩来。作为教师要有更高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更高的境界。”通过25年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良心和责任是重挑的一头,教学成绩是重挑的另一头,如果你把良心和责任这一头看重了,另一头的教学成绩也就自然会升起来。如果你把良心和责任这一头看得很轻,成绩那一头永远不会起来。

五、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学习、研究、交流、反思——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秘籍。

(一)学习——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钻研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数学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读书是教师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的首要渠道。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可怕的,就像一位行将就木的垂危病人,不吃不喝,等待着死神榨干自己身上的营养.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向同行和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人的知识都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被学生难倒的时候,尤其是高考中的能力训练题,往往会使老师难以应付。教师要善于处理这种情况,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和同行商讨,和学生交流,不要随便下结论。我们要知道,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老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教师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动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这无疑是教学相长的好方法。

(二)研究——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所以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学习者,更要是一个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研究、经历发现的过程,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建立更好的数学知识体系,发现一些数学知识背后普遍的联系,还可以给出某些著名问题的新解法,发现并证明某些新的命题,提出某些新猜想、新命题。

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教育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更要研究学生。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都是需要值得研究的问题。事实上,一线教师生活在教学情景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和需求,最能感知到问题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在课堂中,会有很多我们所研究的素材,我们要写好学习笔记,进行数据信息的研究;写好教学札记,进行教学现状的研究;写好案例分析,进行个案比较的研究等。做到教中研、研中教。

教师要真正搞科研,教师要搞真研究,关键是要做科研的有心人,在培养自己良好的教育研究习惯、改进研究方法上下工夫,要设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第一,要有信心。“只要行动,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收获。”只有持续不断地练笔,文章的发表就会有希望;只要持之以恒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永不停止所研究的课题,就能总结出优秀的教学成果;只有永不放弃努力,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第二,要有问题意识。“课题始于问题”,问题就在自己身边,问题就在自己的课堂里,问题就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己要有敏锐的眼光,养成善于捕捉问题的习惯,在司空见惯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善于去“放大问题”,并提升为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

第三,要有用学习(阅读)去铺筑和夯实自己的研究之路。要见缝插针地多读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教学联系起来。

第四,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注意资料的积累,通过建立资料库和读书笔记,对学过的知识、有用的信息消化吸收,设法变成自己的“理论”。在自己教学反思中,迸发出的“闪光点”、“思想火花”要及时记录和思考,它才有可能生发出新的理论“生长点”。

第五,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在学习、教学、研究中去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三)交流——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闭关自守,难以长进。交流学习,借鉴取长,必能进步。交流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质量。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交流不会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交流,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你的声音。像E-mail、QQ、BBS、Weblog(博客)等,都是网络交流的很好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和全国各地的同行,教育专家、学者,甚至国外的一些朋友去交流,可以探讨任何你想知道的问题,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很好的加速器。

(四)反思——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的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他批判教育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跟从现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们认为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对自己的信念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没有对实践的反思,所学的一切知识就只能是死的书本知识,不可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同样,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也不可能有新理论、新方法的创生。因此,重视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让我们遵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每天四问”的要求进行反思:

第一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俞大,就能为非作恶俞大。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学问是做教师的源泉,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站牢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第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自己与学生的健康。

作为反思型的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使自己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要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师本身来讲必须做到善于学习、积极研究、勤于反思、乐于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师才能从一名“教书匠”转换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只有这样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有质的飞跃。

创新教育的倩影已在新世纪闪亮登场,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已成为一种时尚。云舒浪卷,大江潮涌,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