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试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学校选择是通过体育教师或体育教研室制定的学年教学计划实施的。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评价标准,实现形成性评价,使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全面性、全体性和主体性,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1 试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方法的组合,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教学程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指导而进行设计的教学方略与程序。因此,我们研究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习惯等具有积极意义。

1.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体育教学活动原本是件快乐有趣的师生活动。然而,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自执行全国统编教学大纲以来,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了体育课程教学“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机械性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比作“图纸”,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其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它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僵化,忽视学习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不足,使不少学生讨厌这种缺少主体乐趣、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并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非体育专业性)、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态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相差甚远。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快乐体育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限度上从事意义学习。实践表明,这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比消极被动的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的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可见。选择性是自主性存在的条件,自我评价是自主性发挥的动力,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考依据。

绝大多数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手段)都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使身体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满足基础教育对体育学科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的学科门类中,体育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允许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学科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大纲选定的教材,包括必选教材(国家选择)、限选教材(地区、学校规定时数,限制选择)、任选教材(学校利用限选时数选择的传统项目或乡土教材)三类。基本上实施的是国家、学校两级选择或国家、地区、学校三级选择。其中,学校选择是通过体育教师或体育教研室制定的学年教学计划实施的。这种选择制体现了体育教学大纲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发挥地区和学校的积极性,有利于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的实际,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但这种选择制,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选择权。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尚不具备供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条件。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作为练习手段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有上百种,而通过国家选择——体育教学大纲选定的教材只有田径、体操、球类、韵律体操与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极少项目。仅就这五类教材需要的教学条件而言,高等学校稍好一些,而中小学校在体育场地、设备、器材三方面,能达到教学大纲对教材条件要求的学校只有极少数。以北京市郊区(经济发达地区)为例,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体育场地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的中学占学校总数的51%,小学占学校总数的55%;体育器材达不到基本标准的中学占学校总数的50%,小学占学校总数的76%。学校对中小学生体育经费的投入人均仅为8.60元(含竞技运动投入)。基本不具备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条件,造成体育教学系统选择制“流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选择是对体育教学选择制的完善。

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己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可以转变练习的机制,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评价标准,实现形成性评价,使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全面性、全体性和主体性,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2.构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型或策略,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学原则和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练习的组织、教法、学法而设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它包括“学生自己适应选择、自主实施练习、自我评价与调控”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图4-1)。

img70

图4-1 体育教学改革模式草图

学生自己适应选择学习是指同一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时,可根据个体的实际,对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进行选择。学生自主实施练习是指通过自己适宜的选择,把课堂练习的机制,由原来按教师指令练习,转变为学生有一定自主权的自主行为练习。自我评价与调控是指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参与教学大纲的终结性评价(考试标准),对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这种由学生“自己适应选择、自主实施练习、自我评价与调控”的教学模式,是三者互为因果、形成结构完整的程序化教学过程(其操作流程如图4-2)。它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己选择的切入点是否合理,设计的自我评价标准是否恰当以及在学生自主练习时如何发挥指导作用。

img71

图4-2 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图

3.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为了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科学进行的依据和保证。因此,运用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就要遵循如下原则,有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它。

首先是价值性原则。树立素质教育的价值观,重新审视教材,根据体育教学以体验为主的认知规律,改革按技术环节分析教材的方法。根据教材的性质处理教材,实现教材显性内涵(技术)与隐性内涵(素质、原理、战术、规则、心理)的组合,来构建适应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之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通过个体选择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层次处理,成为不同层次个体(群体)的学习目标,来调动激励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再次是综合优化原则。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场地器材、环境等诸因素互相影响的教学过程。核心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和时间,实现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全面参与,优化课堂教学的各因素,综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达到素质教育良好的综合效应。

最后是分层递进原则。体育教学程序的组织实施过程应该逐步完成、逐渐提高。在设计“自我评价”标准时,应力求简单易行(量化的或直观的),是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掌握的,使它在单元教学中应该是一个与教学进度递进的变量,逐步提高要求,最终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意愿和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