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建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如何建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有关学校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是表现在空间结构的体育文化特征:体育静态文化、体育动态文化、静态体育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体育文化,如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校园体育环境等;动态体育文化是活动中的体育文化,如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

2 如何建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有关学校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学校教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任务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主次教育”层次分明,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仍然认识不够、投入不足。这在新世纪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对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研究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形态以及发展机制等问题,旨在为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进行积极的指导。

1.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范围内体育现象的全面展现,它与德、智、美、劳相结合、相促进,在培养学生素质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从它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文化关系来考察:一是表现在时间系列上的准体育文化特征、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现代体育文化特征。准文化特征是那些早期体育文化,相对而言是不成熟、不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但已具有体育文化的一些性质,如体育游戏、趣味活动等;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校园体育文化,如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现代体育文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如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改革模式以及体育方式方法等。二是表现在空间结构的体育文化特征:体育静态文化、体育动态文化、静态体育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体育文化,如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校园体育环境等;动态体育文化是活动中的体育文化,如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三是表现在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文化的统一特征:物态的融洽性、精神意识的合一性、管理运行的协调性等。物态融洽性是体育的物质文化与学校的整体物质文化的融合统一,反映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合理布局;精神意识的合一性是体育文化的精神意识作用与学校教育文化的要求一致性,反映在教育对象的学风、校风、健身的意识、校园体育氛围等的合一性;管理运行的协调性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与学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统一性,如体育组织管理、制度、方式方法等,应符合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统一。因此,我们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性建构,它应包括三个有机层面: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心理精神层面、物质与心理结合层面。物质层面是体育的物化文化,处在外层,起着基础作用,如校园体育环境、体育设施、器材以及体育活动等;心理层面是在内层(核心层),它是改革与发展进步的关键层,如校园体育氛围、体育精神、体育思维、体育价值以及学生体育认识、体育意识和心态等;物质与心理结合层面是指校园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以及参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等,它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对体育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由内层向外层表现出强烈的制约作用,推动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改革与发展,展现出社会时代的特点和教育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态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形态是体育文化结构的进一步展现。我们研究其形态,是为了把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我国现代校园体育文化经历了“军国民主义”的教育、自然主义的教育、劳卫制体育、劳动代替体育以及改革开放的体育教育发展过程。发展道路曲折,形成了当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形态,反映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及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在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态(图10-1),表现出体育行为形态、体育环境形态、体育知识形态、体育组织管理形态、体育意识精神形态等。体育行为形态是体育活动形态,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以及其他体育活动行为;体育环境形态是校园的体育物质条件及其设置,包括体育设施、器材以及体育雕塑和美化等;体育知识形态是体育文化的理论认识程度,包括体育教学中体育科学理论的传授、体育宣传教育、体育刊物以及体育传媒等;体育组织管理形态是校园体育文化操纵运行的方式方法,包括体育组织机构、组织管理制度、体育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办法等;体育意识和精神形态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氛围,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体育的观念理想、体育的情趣、体育行为的倾向、体育道德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风貌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共同展现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机整体形态,并发挥着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作用。

img122

图10-1 校园体育文化形态简图

3.校园体育文化的运行策略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的运行既是文化本身的发展,又是其功能的充分利用的过程。因此,一方面作为文化本身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由历时性(纵向)的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之争,共时性(横向)的民族地域文化与国际化之争,呈现出一种两极运动的规律,从而推动文化的向前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也是如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体育新思潮、教育新思想、教学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等之争;西洋体育与东方体育差异的比较和交流等,都是从争辩走向融合,丰富发展着校园体育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一时期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运行,总是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才具有时代文化功能的意义。这就是我们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更好地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目的所在。

我们认为,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至少应从以下两方面运作: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使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其运作程序是建立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体系,丰富体育内容体系,发展方法体系,形成组织管理的良性机制(图10-2),使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发展创新校园体育文化,不能墨守成规、老套行事,应该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体育文化成果,结合学校实际,在实践中加大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有创造性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更好地为学校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img123

图10-2 校园体育文化实施草图

4.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是由体育物化文化、体育心理意识文化、体育管理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物质文化处在外化层,是常见的、易变化的体育文化现象;心理文化处在内层,也是核心层,对体育文化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中间是管理文化,它具有推动或制约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态主要有体育精神与意识形态、体育管理方法形态、体育设施与环境形态、体育活动行为形态等。校园体育文化的运行策略应从分析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内容和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建立管理与检查督导办法等环节进行思考,形成机制保障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要与学校教育文化融合,形成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系化,对学生施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将他们培养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